在今年4月,九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旨在通过大约三年的时间,全面推进数字人才的培育、引进、留存和利用等关键行动,为数字人才的培养按下加速键。
高校在数字领域的学科专业建设上显著加速了步伐。据数据统计,从2018年至2023年,新增的大量专业中,绝大多数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数据安全等数字技术领域紧密相连。
且随数字经济发展不断攀升。数据科学应用广泛,人工智能毕业生受科技公司青睐,物联网工程支撑智能城市等领域。随中国经济和产业升级,紧缺专业人才需求扩大,高科技和新兴产业尤为迫切。据报告,到2025年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将达300万,反映教育体系与市场需求脱节。某互联网公司称合格应聘者不足,影响企业创新和发展,挑战行业进步。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确实,“数字”人才成为了各行各业争相抢夺的宝贵资源。然而,社会的多元发展需求远不止于此,教育的天平也在努力平衡,力求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培育出更多元化、更专业化的紧缺人才。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索那些同样被寄予厚望,正加速奔跑在培养快车道上的学科专业。
一、生物技术与健康医疗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全球范围内对生命科学奥秘探索的不断深入,生物技术与健康医疗领域成为了新的热点。教育部积极响应时代需求,推动了一系列相关学科的发展,如基因编辑、精准医疗、再生医学等。这些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生物学基础,还需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如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材料科学等,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医疗挑战,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二、新能源与环保技术
面对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双重压力,新能源与环保技术成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关键。教育部加大了对这些领域的支持力度,鼓励高校开设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技术,以及环境污染控制、生态修复等环保技术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将致力于开发高效、清洁的能源解决方案,以及探索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新方法,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贡献力量。
三、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引领下,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成为了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教育部积极引导高校加强相关学科的建设,培养掌握先进制造技术、自动化控制、人工智能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专业的学生将参与到智能工厂、无人车间等前沿领域的建设中,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上交、哈工大、北航在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技术方面有着显著的研究成果和教学资源。
四、文化创意与传媒产业
随着文化消费的升级和传媒技术的革新,文化创意与传媒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教育部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推动高校加强文化创意、数字媒体艺术、新闻传播等专业的建设。这些专业的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创意思维和技术手段,创作出具有时代感、文化深度的作品,同时掌握媒体运营、品牌推广等实战技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个人职业规划建议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以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为例,该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有效缓解了技术人才的短缺问题。据统计,德国“双元制”教育培养出的技术人才,对德国制造业的贡献率高达70%以上,成为德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
再如,新加坡的理工学院(Polytechnics)与企业紧密合作,通过提供定制化的课程和实习机会,培养了大量紧缺的工程、信息技术和商业管理等专业人才。新加坡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参与教育过程,确保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同步更新,从而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此外,美国的社区学院系统也是一个成功的案例。社区学院提供灵活的课程设置和低廉的学费,吸引了大量非传统学生群体,如在职人员和转学生。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社区学院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技能培训,从而满足了不断变化的劳动市场的需求。
这些国际案例表明,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教育机构和企业三方面的紧密合作,以及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
在接受《科技日报》专访时,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教授王顶明提出了对“紧缺”概念的三种解读:首先,它可能意味着在数量或质量上,现有的人才无法满足国家目前的需求;其次,尽管目前可能尚未表现出明确的人才需求,但根据产业发展的趋势,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潜在的需求;最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某些领域的人才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读懂“紧缺”的三个维度深层解读,就不会盲目追求热门,重点打造自己的专业领域的深度和宽度才是未来就业发展的核心,可戳2024,留学生/大学生,如何快速获得能力和有效人脉,此法门绝对人间理想
另外紧缺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与职业发展是一个多维度、动态调整的过程。它不仅需要教育部门的政策支持和高校的积极参与,还需要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专业技能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某些紧缺专业人才的技能需求每五年就会发生显著变化,这就要求专业人才必须持续学习,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以高科技行业为例,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专业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瓶颈。以人工智能专业为例,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1900亿美元。这一增长趋势不仅反映了技术进步的需要,也揭示了社会创新的潜力。学生自己要会运用SWOT分析评估个人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例如,计算机科学背景者优势在于编程和系统分析能力,机会则来自云计算和物联网发展。据此选择进修课程、获取证书或参与实践,增强竞争力。
附22个紧缺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