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冠军赛的技术与器材启迪(上)

美体   2024-11-10 19:09   广东  

1

发急长球到对手的追身位,或发短球到对手的中间偏正手。成了现下球星们对抗时,两大重要的发球落点。前者,因为节奏突然,而且弧线长,对手容易被顶到,回球出不了高质量。后者,限制了对手的拧拉。现在很多选手都是反手拧的质量,远远高于正手挑打。何况年轻的国手们,很多还不怎么会挑。

就连业余高手间的对决,中间偏正手这个发球落点,也被死死抓住。

2

越到顶级选手间的较量,“出其不意”越显出它的重要性。发急长球到对手追身位,如果对方准备充足,大可以果断侧身。中间偏正手的短球,对手也可以侧过来,用反手拧出高质量。只要在对手的算计之中,再好的落点,也是徒劳。

所以需要有丰富的战术套路,以供使用。比如,我们常听到前国手们解说比赛,提到:比赛双方又打回第一局的那种套路了······

(弗朗西斯卡的手板)
3

即便黑马君这种纯业余的,大学时校队的,教练都会一开始就让我们准备三套发球,对应不同的战术。第一套,常规发球,是你熟悉的,配合主要的得分手段。第二套,应急发球。这一套主要是为了变化,或者,你的发球对对方没用时,这一套偶尔用来迷惑对手,创造不同的机会。

第三套是关键时刻的发球。这个最好稍微有别于常规发球,但也必须是你把握性很高的,不容易被对方直接抢攻或限制住。

4

限制雨果走到最高领奖台的,其中一点就是中间偏正手的短球的接发球。国手级别之间的漏洞,不一定是“直接吃发球”,而只是“出不了高质量”。对阵林昀儒的比赛中,雨果凡是接这个落点的发球时,用正手搓摆的话,紧接着就被林昀儒高质量输出。

尽管惊骇C55.0这样微粘套胶的启用,强化了这一年雨果的台内小球控制。优于原来的涩套Omega 7 Tour。但这个也是技术活,很需要功力。

5

薄板更容易冲杀半出台的下旋球,比如卡尔伯格的特注Innerforce ALC

厚板更容易扛得住,好防守、借力中加力。但拧拉台内球或侧身冲下旋球时,会显得笨重,稳定性不够高,如大藤沙月所用的张本智和SZLC

现在的主流对抗,因为淡化了冲半出台下旋那板的质量要求,而是更多的上旋相持。所以,稍厚的板子,在赢得一些选手的青睐。这个趋势在2021年前后愈发明显。波尔当时换了7mm厚的普碳,当年的欧锦赛女单冠军索尔佳,用的是差不多厚度的优拉诺比利斯。当然,还有6.2mm的奥恰洛夫ALC和张本SZLC,很多选手在使用。

6

薄板背后的一个潜台词是:高形变张力和旋转能力。蝴蝶特注对比市场版就有这个优势。同样的Viscaria结构,特注比市场版有着更深的吃球感、更强的反弹能力,更像弹簧。这预示着更强的弹性和进攻底劲。

这样,杀伤力是提升了,但球板同时变得不如市场版线性。一般认为,这类特注和限量的,更适合于高手使用。业余球友水平相对一般的,可能更适合选择相对忠实线性的。市场版足以。

7

胜利从来都不是理所应当、一成不变的。前面对阵张本美和两连败的王艺迪,这次冠军赛4:2战胜了对手,终于扳回一盘。中国队的“以转破速”和日本队的“速度为先,落点多变”几乎成了两种站在对立面的获胜哲学。

而王艺迪的两面粘套(NEO蓝国狂,D09c)和张本美和的两面涩套(D05)也是器具影响打法的两种典型代表。


黑马聊乒乓
《乒乓世界》装备版特约编辑、专栏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