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乒乓器材越来越不好玩了(下)

美体   2024-11-09 22:47   广东  

重心放在赚钱,而非“做出好的产品”

之前有朋友说到,即便黑马君多写写蝴蝶产品不行的地方,比如Rozena水准有点次,金标Viscaria的价格高不可攀是不理性,等等,也丝毫不会影响蝴蝶的销量,因为“都靠同行衬托”:同行那个产品的水准以及品控,将蝴蝶的“还行”衬托得高高在上,长期雄踞榜首。

事实却是如此。多年之前刚上市的狂飚3多好打,真的做到了广告中说的那样:减轻发力的沉重感。现如今,连有机的国狂3有没达到当年普狂的水准,我都有点怀疑。更不用说那些考验我们人品的品控了:有些批次的狂飚怎么折腾都没事,有的刚买来两三天,胶面就氧化了。

套胶的良品率本来就很低的。有的品牌的胶皮切割稍微不齐整,就废弃掉了,留给自家员工玩。有的品牌差点,将其放在成品拍上。有的就“随便吧,反正怎么样都有人买”。

我们再看下面这张图,左边是下半年的新包装的海豚胶水(260ml),右边是上半年的包装(250ml)。左边的现在贵了,而且倒到右边的罐子还不满,敢情还比原来250ml的量少了?

然后左边的开口更大,刷子也比原来大了很多,这样比原来更不好刷。还更费胶水。

20多年前,年少的我就在《读者》上看过这个故事。一个牙膏的营销案例。简单说,就是将牙膏的开口扩大1毫米,这样即便消费者每次挤出同样长度的牙膏,那个用量其实也更大了。最终,营业额得到增长。原来,海豚胶水换个包装,开口和刷子都变大,是东施效颦啊。

还有上篇我们聊到的,一些球板本来只有市场版,非得弄出一个特制或PRO版本,实际上有的连粘合剂都不用换,都没做出啥性能的升级,就敢说是专业版了。然后价格大涨。这么看下来,蝴蝶的特注还真是良心,至少从特注的初始定价来看。

也有很多球友建议我出PRO版本的摸鱼或妖孽。这个非常简单。其实,微调下力材、大芯的厚度,也很容易做出手感的差异。

但是,我也尝试过,我用更精选的木材,然后试着更贵的粘合剂,能否做出真正意义上的升级?事实上,非常难,有时,压根办不到,因为厂家工艺上限就在那里了。我当然知道,即便我随便出一款特制版本,也会有球友粉丝买单,多和少的问题。但是,糊弄别人的,终究会糊弄了自己。

这个月,有两个品牌的经理都惊讶于,我这么少的粉丝,流量这么大。我回复,都是铁粉,很多朋友都是每篇必读。因为在创作内容,我甚少糊弄。上次分析了“王楚钦到底怎么了”,流量超过1.6万。朋友说,你可以再写一篇“王楚钦的世界第一水分有多大”,流量会更大。我当然知道。“没有孙颖莎,王楚钦还能拿下混双金牌吗?”“为什么练球都这么苦了,大头的战绩反而越来越差?”类似这样的标题,实在太多我可以用了。但我还真的怕言之无物的话,会流量反噬。

某种意义上,我深信:真的去把每一篇文章都写好,把公众号这个“产品”踏踏实实地做好,就会有粉丝支持我的!糊弄粉丝的,最终只会被抛弃,昙花一现。

当然,这个很难。如果品牌都想着把产品做好,而不是挖空心思先搞销量,那么他们要在市场上崛起,等待的时间会更长。这有时显得不切实际。但目前这种,诸多品牌没想着“先做好产品”,而是抄袭模仿,能大量卖出去就好的行为,终究会被消费者抛弃的。

好的东西太贵,而且趋向单调

金标Viscaria价格高不可攀,超过了很多玩球的年轻人一个月的工资。而且,波尔70、波尔30,即便再出个能卖的樊振东ALC金标限量,也不过是给了市场炒作的空间。都一个结构,樊振东金标能做出跟金标Vis的不同吗?

这么高的价格,很多人也只是屯着涨价。而不是自己用来打。当所谓的好的器材更多是被留着炒作和升值时,这当然显得:乒乓器材越来越不好玩了。

全新和二手的价格也会差得有点远。一个全新的普通特注,可以接近一万。打一阵子,也就四五千了吧。所以对于高价的东西,大家是轻易不打的。当好的东西价格超过大家的承受能力,自然也没得可玩了。

哲学意义上来看,对很多人来说,玩具太多了,也就不好玩了。而且,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于我而言,对众多资深玩家来说,玩了更贵、更好的器材,自然也难以感受到平价产品的美好。性能的炸裂程度、手感的清晰度就不是一个级别吧。

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更重要的还是,TMD能不能别老出同样类型的球板啊,连每一层木头和纤维都一模一样,实在太没有创造力了。


黑马聊乒乓
《乒乓世界》装备版特约编辑、专栏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