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五个台顶,朝台者心中的圣地!
旅行
2024-09-06 18:16
山西
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古籍记载:“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截至2018年底,五台山有宗教活动场所86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金阁寺、万佛阁、碧山寺等。五台山景区是由五个顶如平台、相互连接环绕、挺拔秀丽的山峰组成,这便是闻名遐迩的五座台顶,分别为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这些台顶的海拔高度平均在3000米左右,北台为最高峰,海拔3061米,号称“华北屋脊”。五台山特点是规模宏大,内涵丰富,时空跨度长,人文景点与地质景点密切交织,形成了以五座台顶为圆点,台怀镇为核心,由中心向东南西北四面辐射的景观布局。很久以前,五台山原为神仙方士所居,名紫府山,也称作五峰山道场,曾建有紫府庙,是道士们修行的地方。佛教传入五台山,普遍的说法始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释摩腾、竺法兰来到了五台山(当时叫清凉山)。由于山里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这座山的山势奇伟,和印度的灵鹫山(释迦牟尼佛修行处)相似,再加上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二人决定在此建寺。南北朝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北魏孝文帝对灵鹫寺进行规模较大的扩建,并在周围兴建了善经院、真容院等十二个寺院。北齐时,五台山寺庙猛增到二百余座。到了隋朝,隋文帝又下诏在五个台顶各建一座寺庙。即东台望海寺、南台普济寺、西台法雷寺、北台灵应寺、中台演教寺。也因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演教的地方,所以这五个台顶上的寺庙均供奉文殊菩萨,但五方文殊的法号不同:东台望海寺供聪明文殊、南台普济寺供智慧文殊、西台法雷寺供狮子吼文殊、北台灵应寺供无垢文殊、中台演教寺供孺童文殊。从此以后,凡到五台山朝拜的人,都要到五个台顶寺庙里礼拜,叫做朝台。此时,五台山之名已在北齐史籍中大量出现。唐代时期,五台山寺庙林立,僧侣若云,不仅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而且是名副其实的佛教圣地了,外国佛教徒开始对五台山竞相朝礼。东、西、南、北、中五座台顶突兀屹立于整个五台山景区的最顶端,如五指举拢,直插云霄,各具风采,“中台如雄狮,东台如立象,南台如卧马,西台如孔雀舞,北台如共命鸟。”《清凉山志》有关台顶的记载为“五台,亦曰五峰。台言高平,峰言耸峭,观国师云‘表我大圣,五智已圆,五眼已净。总五部之真秘,洞五阴之性源。故首戴五佛之冠,顶分五方之髻,运五乘之要,清五浊之灾矣。’其东南西北四台,皆自中台发脉。一山连属,势若游龙。”南台,名锦绣峰,亦名花仙山,位于台怀镇南12.5公里。台顶海拔2485米是五台中最低的一座。台顶寺庙叫普济寺,内供智慧文殊。古寺始建于隋代,宋、明各朝均又重修。据说,文殊菩萨以拯救众生为自己的誓愿,对待众生一律平等。不管众生遇到多么严重的灾难,文殊菩萨都会凭借自己大智大慧,采用不同的形式给以有益的救助。所以被奉为普济众生的智慧文殊。东台,台顶海拔2795米。由于东面的河北平原地势陡降,所以这里是观云海赏日出的最佳处,故取名望海峰。东台顶的佛寺名望海寺,始建于隋代,明嘉靖年间重修,里面供聪明文殊。东台顶事看日出的绝佳之地,“天着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西台,台顶最高处海拔2773米,远远望去,犹如一只开屏的孔雀。每逢月圆之夜,层岭朦胧,万籁俱寂,一轮明月高挂山巅,皎若悬镜,故取名挂月峰。西台顶的佛寺名法雷寺,内供狮子吼文殊。狮子本为文殊坐骑,表示威猛刚烈,取狮子说法,吼声如雷,与法雷寺之名呼应。北台,最高处海拔3061米,是五台山第一高峰,名叶斗峰。北台以台高、风狂、雷猛著称,终年身卧云雾之中,常刮漫天大风,冬天尤甚。临台顶,远眺群山,真有“一览众山小”之感。北台顶的佛寺称灵应寺,内供无垢文殊。中台,海拔2894米,是仅次于北台的五台山第二高峰。与东台之俊、南台之秀、西台之险、北台之高相比较,中台最突出的特点是大。中台顶上散落着许多巨石,这些数百万年前冰川期过后留下的巨石,被称为龙翻石。中台顶寺庙名为演教寺,内供孺童文殊。孺童之意,是说文殊菩萨毫无杂念的心境,如孺童一般的纯洁无瑕。朝拜五方文殊,领略台顶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