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军方称真主党领导人哈桑纳斯鲁拉已被击毙。
以色列国防军刚才宣布这条消息。昨天,以色列空军袭击了真主党的中央总部,以色列国防军称该总部位于贝鲁特南郊一栋住宅楼的地下。以色列国防军还杀死了真主党南部战线指挥官阿里·卡拉基。
当被问及任何可能的地面行动时,该发言人表示,以色列拥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并准备使用它们。发言人说,以色列希望此次暗杀事件能够改变真主党的行动,但表示已做好更大范围升级的准备。
袭击期间的以色列空军指挥部
今天早上,以色列国防军表示正在动员更多的预备役士兵,本周早些时候,以色列国防军已派遣两个营前往以色列北部进行训练,为可能发动的地面入侵做准备。
伊朗最高领袖被带到安全地点
消息人士向路透社透露,伊朗最高领袖阿亚图拉阿里哈梅内伊已被转移到安全地点。
两名接受德黑兰简报的地区官员向路透社表示,目前已采取了加强安全措施。消息人士称,在以色列宣布杀死真主党头目哈桑·纳斯鲁拉后,伊朗一直与真主党和其他地区代理组织保持联系,以确定下一步行动。
伊朗处在十字路口——复仇还是重建
伊朗最高领袖在德黑兰家中召开伊朗安全委员会紧急会议。邦卡尔说,以色列声称已经刺杀了纳斯鲁拉,并将通过侦察飞行或人工情报对战斗损失进行评估。
“真主党及其富有的支持者伊朗正处在十字路口。下一步该怎么做?他们是否要对以色列发动全面进攻,为纳斯鲁拉之死报仇?“他们会孤注一掷并使用我们所知道的大量导弹库吗?“或者他们会彻底改变方针?这对伊朗来说是一个艰难的处境。”
“伊朗可能会认为,以色列在过去几周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这次它最好是撤退,舔舐伤口,重建这个代理人,以便日后继续战斗。”
解释:真主党领导人哈桑纳斯鲁拉是谁?
纳斯鲁拉 1960 年出生于贝鲁特贫困郊区沙沙布克的一个贫穷的什叶派家庭。
流离失所到黎巴嫩南部后,他学习了神学,被描述为一位虔诚而积极的伊斯兰教学生。他在参与政治和准军事组织阿迈勒运动之后,于 1982 年(真主党成立那年)加入了该党。
这位 64 岁的政治家在晋升后,领导真主党与以色列发生冲突,并参加了邻国叙利亚的冲突。在他的领导下,该组织转变为一个地区性军事和政治力量。鲁拉将真主党定位为以色列的死敌,并寻求与伊朗什叶派宗教领袖以及哈马斯等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盟。
纳斯鲁拉拥有“赛义德”的头衔,这一尊称意在表明这位什叶派教士的血统可以追溯到先知穆罕默德。纳斯鲁拉在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拥有无数追随者,但西方大部分地区将他视为极端分子。
真主党由伊朗革命卫队成员组建,他们于 1982 年夏天前往黎巴嫩抵抗入侵的以色列军队。这是第一个受到伊朗支持并被用作输出其政治手段的组织。
随着真主党逐渐成为抵抗轴心国的一部分,纳斯鲁拉建立了权力基础。抵抗轴心国是与伊朗结盟的团体组成的松散联盟,其中包括哈马斯和也门胡塞武装。
1992年2月,时任领导人阿巴斯·穆萨维在黎巴嫩南部的一次以色列武装直升机袭击中身亡,为纳斯鲁拉的领导地位打开了大门。在纳斯鲁拉的领导下,真主党领导了一场消耗战,导致以色列军队于 2000 年撤出黎巴嫩南部。
2006年,真主党与以色列在为期34天的战争中打成平手,他的地位进一步上升和巩固。然而,2011 年叙利亚内战爆发,真主党战士站在阿萨德军队一边,尽管他遭到阿拉伯世界的排斥,但他的人气却受到打击。
================================
以色列和黎巴嫩:简史
黎巴嫩的内部政治长期以来深刻影响着其与以色列的关系。尽管曾有过和平的希望,但黎巴嫩从未成为一个与以色列因共同利益结盟的绿洲,反而在数十年来成为流血与战争的焦点。起初,巴勒斯坦武装分子利用黎巴嫩作为对以色列发动恐怖袭击的基地,随后是真主党接手。在这两种情况下,外部势力都利用这些武装组织作为代理人与以色列对抗,最终跨境暴力引发了多次冲突与战争。
一个有希望的开始
50年前,局势看起来一度更具希望。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色列第一任总理大卫·本-古里安设想与独立的黎巴嫩基督教国家达成和平。他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基督教飞地,在逊尼派穆斯林为主的中东地区建立一个宗教少数群体的联盟。以色列的外交目标是减少阿拉伯世界的敌意,缓解周边国家的军事压力。这个愿景假设,以色列可以利用这些少数民族之间的共鸣,建立一个政治联盟,从而在该地区实现和平与稳定。
然而,这一设想未能实现。黎巴嫩内部分裂严重,基督徒领导的政府面对的是日益强大的伊斯兰势力,以及邻国叙利亚对黎巴嫩的干预。1958年,黎巴嫩国内因总统卡米尔·查蒙延长任期的争议爆发内战,美国出兵干预,才暂时平息了这场冲突。随后几十年,黎巴嫩内部矛盾不断激化,给以色列带来了持续的边境威胁。
尽管黎巴嫩在1967年六日战争中并没有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其中央政府薄弱以及与以色列的地理接近,战后阿拉伯世界将黎巴嫩视为巴勒斯坦恐怖主义的理想基地。1969年11月,开罗协议赋予了巴解组织在黎巴嫩的特殊地位。1970年9月,巴解组织在约旦失败后,亚西尔·阿拉法特及其领导的法塔赫组织迁往黎巴嫩南部,进一步加剧了当地的紧张局势。
1970年代:黎巴嫩动荡的开始
1970年代,巴解组织在黎巴嫩迅速壮大,并开始利用南黎巴嫩对以色列发起跨境袭击,造成无数平民伤亡。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1974年发生的马阿洛特大屠杀,26人被劫持并杀害,其中包括21名学生。这一系列事件打破了黎巴嫩国内穆斯林和基督徒之间的微妙平衡,并最终在1975年引发了内战。
在内战中,黎巴嫩基督徒为了恢复国内种族平衡并摆脱巴解组织的控制,寻求以色列的支持。以色列与黎巴嫩南部基督教飞地合作,支持建立由萨阿德·哈达德少校领导的南黎巴嫩军。这一联盟在1976年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与黎巴嫩基督教领袖卡米尔·查蒙的会晤中得以正式确定,以色列承诺为基督教力量提供武器和训练。1978年,以色列进一步加深了与黎巴嫩基督教领导层的合作,承诺为其提供空中掩护以对抗叙利亚空军的袭击。然而,这一合作关系并未能扭转黎巴嫩的局势,反而让叙利亚军队借机加深对黎巴嫩的控制。
1982年入侵黎巴嫩
1982年,以色列在巴解组织持续的跨境袭击和叙利亚支持下的黎巴嫩恐怖活动背景下,发动了“加利利和平行动”。这次行动的目标是驱逐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和叙利亚军队,并为以色列与黎巴嫩基督教领袖巴希尔·杰马耶勒签署和平条约创造条件。
以色列的军队迅速取得了初步胜利,成功攻占了黎巴嫩南部的巴解组织阵地。阿拉法特及其领导层被迫离开黎巴嫩,撤至突尼斯。然而,尽管杰马耶勒当选为黎巴嫩总统,并曾表示愿意与以色列建立类似埃及的和平关系,但他在上任前两个月被暗杀,凶手据信与叙利亚有关,叙利亚试图阻止黎以联盟的形成。次日,基督教民兵进入萨布拉和夏蒂拉难民营,屠杀了数百名平民,这一事件使以色列饱受国际社会的指责。
最终,以色列与黎巴嫩在1983年签署了和平协议。然而,由于叙利亚的强大压力,该协议在次年被黎巴嫩总统阿明·杰马耶勒废除。1985年,以色列将军队撤出了大部分黎巴嫩,但继续控制南部的安全区,以防范跨境恐怖袭击。
与真主党的对抗
战争结束后,叙利亚军队重新控制了黎巴嫩,贝鲁特政府的影响力大大削弱。在南部,新的什叶派力量崛起,受1979年伊朗霍梅尼革命影响的什叶派穆斯林组成了真主党民兵组织。以色列继续控制黎巴嫩南部的安全区以保护北部边界,但与真主党的消耗战逐步升级,持续18年,造成数百名以色列士兵和平民伤亡。
1992年2月,以色列暗杀了真主党领导人阿巴斯·穆萨维,他的继任者哈桑·纳斯鲁拉至今仍领导该组织。在此期间,真主党不断积累军备,发起多次跨境袭击,以色列在1993年和1996年分别发动了“问责行动”和“愤怒的葡萄”两次大规模空袭,但并未从根本上削弱真主党的军事力量。
2000年以色列撤军与2006年战争
2000年5月,以色列撤出了黎巴嫩南部,回到了国际公认的边界。然而,真主党并未撤退,而是在南黎巴嫩继续扩张,并且在叙利亚和伊朗的支持下积累了大量火箭弹和武器。2006年7月,真主党袭击了以色列的边境巡逻队,杀害了8名士兵并绑架了两名士兵。以色列随后展开空袭,并向南黎巴嫩发动了地面进攻。战争期间,真主党向以色列北部发射了数千枚火箭,给以色列平民带来了巨大的伤亡和破坏。
在联合国斡旋下,冲突于2006年8月结束,黎巴嫩同意接管南黎巴嫩的控制权并驱逐真主党。然而,真主党并未彻底被剿灭,仍然是黎巴嫩国内的重要政治和军事力量。自2006年战争以来,真主党继续利用黎巴嫩南部作为对以色列的攻击平台,并不断从伊朗和叙利亚获得军事援助,巩固其在黎巴嫩的政治影响力。
2023-2024年的新冲突
2023年10月8日,真主党在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南部社区并引发加沙战争的第二天,开始向以色列开火,声称支持加沙的巴勒斯坦人。随后,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和贝卡谷地的多个目标进行了空袭,双方边境的紧张局势再次升级。
2024年7月27日,戈兰高地马吉达尔沙姆斯镇的一次袭击造成12名德鲁兹儿童死亡。虽然真主党否认参与,但以色列在贝鲁特附近的一次袭击中击毙了该组织的一名高级指挥官。
8月,真主党用数百枚火箭弹和无人机报复以色列,声称其目标是特拉维夫北部的一个军事基地。9月17日,以色列发动了一次重大袭击,炸毁了真主党大量通讯设备,造成数十人死亡,数千人受伤。以色列在贝鲁特的一次空袭中击毙了几名真主党的高级指挥官。几天后,以色列进行了战争中最大规模的空袭,摧毁了贝鲁特的基础设施及其南部郊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