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征程:从戈壁到远洋,中国平安无远弗届

财富   2025-01-02 21:04   上海  



站在四分之一个世纪的交接点上,我们迎来了一个崭新的2025。“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大家要充满信心”,是无数人迎接这个公历新年的姿态。


这是一种成熟的乐观,也是面向未来必须抱有的责任感。因为在当代生活里,“不确定性”已然是一个人们不愿面对但又无处可逃的高频词汇。这种脆弱感既来源于凶猛的洪水、肆虐的山火与频发的地震,也来源于意外的鸟击、营生的不易与突然的N+1。


微观生活脆弱而珍贵,宏大的时代背景板也蒙盖在一个“世界百年变局”的基调里。它出现在主席的新年贺词里、中央政治局会议的通稿里,也折叠在各类焦点事件的评论区,从资本市场的波动到实体经济的起伏,大抵都是这个词语的某种草蛇灰线。


然而,正如美国著名金融史学家彼得·伯恩斯坦在畅销书《与天为敌》里写的那样,“正是对风险的把握划定了现代社会与过去的边界,描述未来可能发生何事并在众多选择中做出取舍的能力成为了当代社会的核心。


道理总是知易行难。纷繁复杂的当代生活里,风险管理能力极其稀缺,对一个人的综合认知要求极高——它既是一些极小概率的意外,也是一些计算复杂的风险。


但金融行业生来要求一种客观描述世界的底层能力——要将非数字的变成数字的,将不可量化的变成量化的,也因此能够在面对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时保持相对准确的度量、相对理性的应对。


在今天这个不确定性和意外已经深入到普通人生活的年代里,这种能力也都构成了金融行业必须直面的自身使命:如何把经验与禀赋更有效地传递给每个相对脆弱的个体,以让更多人能更有勇气地去面对那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未来?



实业有天灾挑战



在抽象的金融术语和宏大的时代命题之外,每个人对“不确定性”的感知都有一个极其具体的场景——自身的生活。它可以具象为一个城市中产的资产与负债,也在遥远的边境上影响着一个戈壁牧民真实的收入与财产。


内蒙古的乌拉特后旗是一个位于中蒙国界附近的边陲县域,那里的冬季寒冷干燥多风扬沙,夏季日照强烈干旱少雨,大片的戈壁滩上寸草难生,却零零散散地分布着与戈壁红驼相伴为生的牧民——骆驼既是他们的经济来源,也是一种珍贵的生活陪伴。



在牧民们的过去世界里,生活大多数时候与“金融”这个词无关,这是专属于遥远城市生活的概念,与眼前一片苍凉的天地似乎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他们与生俱来知道“风险”的意味——每年他们都要承受红驼的意外死亡,或是死于疾病,或是死于难产,又或是死于流窜在边境线上的狼群。


尤其是每年夏季,狼群的活动较为频繁,几乎是牧民们一年当中最为紧张的日子。放养在偌大戈壁滩上的红驼,稍不留意就有可能成为狼群的攻击对象。即便深知此中不易, 在很长时间里,牧民们只能接受这种残酷的自然生存法带来的所有伤害。



直到两年前,平安骆驼险在戈壁落地,牧民们与他们赖以生存的红驼产业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在今年发生的一起母驼失踪案里,牧民家庭出身的平安业务员深入大漠腹地,为报险的牧民找到了死于狼袭的一峰母驼,并通过承保时平安皮下植入的电子芯片确认了红驼独一无二的专属身份,当场为投保牧民进行了理赔。


这种金融的保障、科技的渗透,弥补了牧民的经济损失,也改进着古老的养驼产业。



在以驼奶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乌拉特后旗牧民们那里,口口相传的平安骆驼险,让他们在面对严苛的生存条件和有限的生产经营时,多了一份面对不确定性的底气——自2022年12月以来,平安财险巴彦淖尔中心支公司共计承保戈壁骆驼10171峰,为近100户边境牧民提供8148万风险保障,累计理赔骆驼94峰,理赔金额91.7万


尽管出险率不到1%,但对于许多保险公司来说,骆驼养殖是个过于小众的营生,边境牧民也是一个基数太小的群体,遑论戈壁的风沙、大漠的荒凉为业务拓展带来种种艰苦。


在商业的维度里,骆驼险称不上是一块诱人的蛋糕。但在平安的视野里,边境的牧民与他们赖以生存的红驼也是人民财产安全的拼图。



不仅仅是戈壁骆驼的养殖,几乎所有的实体经济都面临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与意外事件。所谓的“金融风险”,不止是资本市场上资产价格的波动,更潜藏在每一个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


比如极端自然灾害的频发,似乎已经成为了全球气候变化议题下人们被迫接受的一个既定现实,所有人的财产安全也被迫常常置于天灾的考验之下。


今年9月,台风“摩羯”在海南岛掀起狂风巨浪,仅海口、文昌、澄迈及临高这四个市县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接近800亿元,超过海南全省2023年GDP的9%;半个月后的中秋节,台风“贝碧嘉”横穿上海,保险公司接报的受损事件高达2.6万余件,预计损失金额超过4.6亿元。


说到底,保险的本质是一份“转移未来风险”的合同。而“未来”则是一个未知的黑洞,有时是百年不遇的无尽雨水,有时是无法预期的意外伤害,有时是实体经济与生产经营自带的“失败概率”落在了具体的人身上,有时则就是生活本身的无奈与脆弱。


只有深入到实体经济的神经末梢、人民生产劳动的毛细血管里,用千千万万个或大众或小众的业务,让数以亿计的人民能够获得财产安全的保障,才能构筑起一个金融集团庞大的社会基础。


在很多人看得见的灾难面前,平安雪中送炭的身影无处不在。在很多人看不到的角落里,平安依然在铺开金融的作用、科技的力量。无论人们生活在哪里,又默默经营着怎么样的生活,都能通过平安提供的金融工具来面对意外、来承受“失败”。


为更多的产业提供稳定器和减震器,是金融之于国民经济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之一。与此同时,价值的延伸,也不止于财产。至少对于平安而言,金融的风险定价不会只停留在对财产安全的守护上,更要体现在对生命至上的关爱里。



生命与时间赛跑



在相当长时间里,金融行业被普罗大众诟病为“脱实向虚”的典型。在某种程度上,这当然是资金的一种天性,但显然这也并不是金融的全部真相。


世界前首富比尔·盖茨在《我做过的最好的投资》一文中,算过这样一笔账:盖茨基金会从2010年起向三个抗击流行病的全球健康组织共计投入了100亿美元的“疫苗十年计划”,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得了疫苗、药品、蚊帐和其他用品。


在世俗常见的眼光看来,这是慈善投入,不能用回报率来衡量,但是盖茨却另辟蹊径地给这笔投资计算出具体的回报率——通过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疫苗计划为这些国家卫生保健系统节省下来的资金以及挽救的近900万生命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价值,共计约合2000亿美元,回报率高达20倍。


以人为本地去计算每笔投资的回报率,不仅仅是盖茨基金会的度量衡,也是很多长期资本的眼光。


实际上,多年来平安也一直在公共医疗卫生领域有旁人无法企及的投入,既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医疗服务网络,覆盖了中国的千家万户,也深入到大众视线外的偏远角落,在危机时分尽力保障生命的平安。


渤海油田是中国海上最大的油田,也是全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在二级市场,中海油是一个热门的高股息标的,桶油的成本和利润、未来的成长空间,几乎是每个金融投资机构的必修课。但财务报表之外,很少有人真正关心那些驻守在大洋深处开采平台上的一线石油工人,以及在特殊的作业环境中他们所面临的疾病与意外。


对于海上平台的石油工人们而言,“一次值守”往往意味着一轮长达28个远离陆地与家人的日夜。“孤岛”般的生活,也给了很多疾病可趁之机。


然而,由于救援困难、资源匮乏等诸多挑战,国内投入海上医疗的企业并不多。作为平安集团旗下成员之一的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是目前国内民用规模最大的海上医疗服务中心,基本实现了对环渤海地区海上平台作业人员50分钟救援半径的覆盖。


此外,在资源投入上,从派驻一线的现场全科医生,到专业的远程会诊支持,再到全方位的医疗服务体系,平安搭建了一个多层次的海陆空医疗救援系统。即便在距离陆地150公里的海上平台发生心梗等危及生命的紧急突发疾病,平安的医疗团队也能够通过现场应急处理、远程实时诊疗、直升机应急转移等手段为患者争取黄金的每一分每一秒。



而这只是平安在“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的长期战略布局下,持续投入在医疗健康等公共事业上的拼图之一。


随着中国社会逐步迈向深度老龄化,深耕医疗健康领域多年的平安也在中国版「管理式医疗」的建设上日趋成熟。

2023年,平安推出家庭医生的会员服务,通过“保险+医疗”模式,借助线上线下的医疗资源、科技赋能,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方案。今年六月,就在国内各大平台相继收缩家庭医生业务之时,平安逆势加码,正式升级家庭医生服务品牌“平安家医”,推出了“健康主动管、慢病能管好、疾病管全程”用户服务承诺。


通过整合“家医、专医、名医、就医”到统一入口,平安构筑起“到线、到店、到家”的服务体系,将内外部约5万人的医生团队、超过3.6万家的合作医院、超过10.4万家的合作健康管理机构和超过23.3万家的合作药店数,省心、省时、省钱地提供给所有的平安用户。


对于平安来说,医疗服务网络的建设是一个没有终点的长期投入,不仅是覆盖人群之广,投入周期之长,也是产品本身的推陈出新。


比如,今年3月,平安针对中国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的现实情况,推出了居家安全享老服务体系,即“住联体”。通过评估安全隐患和需求、针对性地进行空间适老化改造和管家全流程跟进全天候监测,为居家养老提供一个“风险少发生,子女少担心”的解决方案。


从财报角度看,医疗服务网络的持续建设为平安提供了新的成长曲线。2024年上半年,集团28.6%的新增客户来自于医疗养老生态圈,享有集团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超68%。


在商业的底层逻辑里,增量本质上来源于对社会需求的洞察。


平安北大医疗、平安健康险的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友刚介绍,平安的保险服务能力已经锤炼近40年,医疗健康服务能力也已锤炼10年,平安力求将保险能力和医疗健康能力融为一体,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医疗管理。平安希望开创一条中国版的“管理式医疗模式”,实现“保险+医疗”的服务闭环。


当下的中国不可避免地经受着老龄化的挑战,在医疗资源有限、分布极为不均等现实社会问题面前,平安的商业解决方案和金融支持,让数以千万计的用户拥有了更多的可能,也因而可以更充分地应对全生命周期里会遇见的疾病与意外。


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金融企业来说,医疗健康事业是一项短期无法立竿见影但长期始终无可比拟的终极“价值投资”。对于平安来说,在人口红利逐渐退潮的历史进程中,“生命至上”始终会是一个再怎么投入都不嫌多的事业。



尾声:韧性社会新征程



2024年,对金融行业来说,是一个体感颇冷的年份。在这个的下行周期里,浮光跃金的生活逐渐远去,意义感的缺失和价值感的迷茫,让无数从业者怀着遗憾与落寞离开。


然而,这种中产精英式的沮丧,很大程度来源于一种视野的局限,是把金融服务的边界只框定在了陆家嘴、金融街、深圳湾,而没有看到更广阔的产业图景和充满烟火气的百姓生活。尽管这些生活也并不全然都是愉快的、顺遂的,因为不确定性时代几乎在考验所有人的生存能力。


金融是一个轻资产的行业,在过去的很多时间,这被不少从业者看作是超额利润的来源。但在平安的业务探索里,轻资产是一双翅膀,能让平安创造的各类金融产品,深入到每一寸国土,不论是陆地,还是海洋,是大漠,还是高原,帮助每一个普通人更好地应对未知的风暴。


2023年11月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定调了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了“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而这所有价值导向的背后,都是要求金融企业实实在在地服务实体经济,提高质效,惠及人民。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强大的金融企业的确能够帮助我们建立一个更具韧性的社会,让我们即便遭遇大大小小的风暴或意外,都仍然有能力维持生活继续前行。但韧性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能力的积累,也是经验的普及。放到平安的语境里,前者是竞争力的体现,后者是价值观的选择。


所有的愿景也都融入到了所有平安人朴素的日复一日的实践中——看见所有人的生命价值,守护普通人的辛勤劳动,让每个人都成为现代化征程上的主角,重视每一份弥足珍贵的付出,点亮每一束熠熠生辉的光芒,就是一个金融集团在今天这个时代必须肩负的社会责任。







作者:金之延
编辑:张婕妤
责任编辑:张婕妤

远川研究所
刻画这个时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