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联帮转】活动回顾 | 杰青会名家讲座第四场 对话李嵬院士

文摘   2024-10-12 02:00   英国  

01活动介绍


2024年9月21日,杰青会在伦敦成功举办了第四场Big Talk名家讲座暨会员入会仪式。本次活动的主讲嘉宾是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应用语言学讲席教授、教育学院院长李嵬教授。


作为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士,李嵬教授是全球语言学领域的顶尖学者之一,尤其以其在语言与社会互动方面的研究著称。李嵬教授不仅在语言学、教育学领域有着非凡的研究成就,在他的杰出领导下,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今年依旧成绩斐然,再次稳居教育学国际榜单之首,创造了连续11年的卓越殊荣。他的职业历程对于推动中英教育、文化交流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杰青会创始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华威大学执行副校长顾赛教授也出席了本次活动。顾赛教授在自然科学和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作为华威大学的副校长和杰出的工程学者,他的研究涵盖了能源、环境和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并在跨学科科研合作方面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两位教授的出席无疑为本次活动增添了学术重量,使得与会者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启发。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嘉宾主旨演讲、名家深度访谈、问答互动、新会员入会仪式、抽奖以及社交茶歇等环节。李嵬教授在精彩的主旨演讲后,与杰青会创始人顾赛教授展开了名家访谈,深入探讨了科研、创新、跨学科与学术领导等话题。随后,李嵬教授与顾赛教授共同为新入会的会员颁发了证书,并与大家合影留念。茶歇期间,嘉宾们与参会来宾进行了深入且热烈的交流,分享了宝贵的学术经验与心得。


此次活动由伦敦大学学院博士生刘博涵筹划并担任访谈主持人,伦敦国王学院博士生高博文担任活动主持人。整场活动在轻松的氛围中顺利进行,彰显了学术深度与凝聚力。


02嘉宾分享


李嵬教授通过自身在英国多年的经历,深入分享了他对学术探索的认识,以及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他指出,虽然学者们常常面临各种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为个人成长提供了机遇。


在讲座中,李嵬教授提到,许多在国外的华人学者常常在面对文化障碍时感到孤立,而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职场,团结一致、互相支持是海外华人群体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更大成就的关键因素。他鼓励所有青年学者积极参与华人社群,共同支持彼此的学术发展。他的分享不仅传递了对团结合作的期待,更是对每位学者的深切关怀。


李教授进一步回顾了自己在项目评审中的经历,观察到尽管申请者的项目可能存在问题,但在同一文化背景的评审者面前,某些项目依然能够获得重新申请的机会。这一现象促使他深思华人社群在科研领域中相互支持与认同的重要性。他呼吁华人学者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支持网络,通过合作与分享,共同提升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此外,李嵬教授还回顾了他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历程,尤其是在双语习得和语言障碍领域的探索。作为一名语言学家,他始终坚信深入理解自身文化与背景的重要性。李教授告诫年轻学者,除了扎实的学科基础,还需在多学科的视角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他指出,尽管跨学科合作有助于丰富研究视野,但保持对自己专业领域的专注同样至关重要。他也分享了与学生和年轻学者的互动经历,强调了指导与交流的重要性,希望每位青年学者在学术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并与同伴分享经验,携手共进。


李嵬教授的精彩分享不仅为在场的学者们提供了珍贵的见解,还激励大家思考在跨文化背景下的团结与合作,同时也深化了对学术界中合作精神的理解,鼓舞着每一位参与者继续追求学术卓越,引发了与会者的广泛共鸣与思考。


03对话环节


在李嵬教授的精彩演讲后,伦敦大学学院博士生刘博涵主持了名家深度访谈,围绕学科研究、未来科研发展趋势、领导力、跨学科合作以及青年学者的职业发展等议题,向李嵬教授和顾赛教授请教。两位教授深入分享了他们在各自领域中的独到见解,启发了在场的青年学者。


访谈伊始,李嵬院士分享了他多年来积累的学术经验,尤其是在跨学科合作中的重要见解。他指出,跨学科研究是当今学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但每位学者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保有自己的核心专长。李教授强调,尽管“跨学科”成为时下流行的词汇,但学者应确保在某一领域深耕细作,才能有效地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其他学科,促进多学科之间的联结。顾赛教授对此表示赞同。他通过自身在材料、能源和化工领域的研究经历,分享了跨领域合作的重要性,并强调了保持专注和开放性思维的必要性。他指出,虽然跨学科合作能够带来更多创新想法,但这种创新往往建立在深厚的学术根基之上。因此,学者在专注自身领域的同时,也应保持开放的心态,通过跨学科合作推动更大的学术突破。


在谈到领导力时,李教授坦言,他并未刻意追求领导角色,而是凭借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承担起行政和管理职责。他认为,学术领导并非规划好的目标,而是通过不断思考和实践,逐渐形成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此外,李嵬教授强调了在学术领导过程中,抓住机遇并积累资源的关键。他提到,自己的学术生涯中多次遇到关键人物,这些导师和前辈的建议和支持对他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还提到,在成为领导者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管理工作时,要有足够的勇气去应对挑战,并保持对科研的热情。


顾赛教授则从自己的经历出发,强调了作为学术领导者需要有服务他人的心态。他认为,领导更多的是为了帮助和支持团队,而不是单纯的权威管理。特别是在学术领域,很多年轻学者可能在初期面临困难和挑战,这时作为领导者应该给予他们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获得成长,而非仅仅追求个人成就。此外,顾教授还分享了自己在团队管理中的经验,说明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能够比单独行动获得更大的成就,并且这种成功感也是领导者的重要反馈。


两位教授进一步讨论了如何在研究中保持长期关注的问题。李教授认为,科研需要长期的投入和思考,因此选择一个能够激发持续热情的研究主题尤为关键。他强调,研究者应当在选择研究问题时考虑其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将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顾赛教授也分享了类似的见解,强调学者在深入探索某一领域时,应保持开放的心态,通过学科合作和多领域交流拓宽视野,从而在科研生涯中不断发现新的研究机会。这种结合专注与开放的研究思维,正是推动学术创新与长远发展的重要动力。


对于新入职的教师,李嵬教授建议他们尽快与同事建立良好关系,展示自己的强项,并且注重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的平衡。他强调,尽管新入职阶段可能会面临繁重的工作任务,但这是一个积累经验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在学术和行政领域的参与有助于个人的长远发展。顾赛教授则指出,作为新入职的青年学者,要让同事和学生对自己有更多了解,并强调学生的反馈对于教学表现至关重要。此外,他强调科研之外的行政工作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认为这些都会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关于保持学术独立性,李嵬教授指出,特别是在跨学科团队中,研究者需要找到自己的学术定位,同时要选择合适的导师。顾赛教授也强调,导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是合作的基础。学者应在导师的指导下保持独立思考,逐步成长为独立研究者。两位教授一致认为,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领导过程中,抓住机遇、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和互相支持是取得长期成功的关键。他们鼓励青年学者不仅要专注于自己的研究,还要与导师和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从而在学术生涯中获得更多的机会与发展。


李嵬教授和顾赛教授的对话为与会的青年学者提供了宝贵的见解。他们鼓励青年学者在跨学科合作中寻求个人专长,坚持长远的研究方向,并积极与导师、同事合作,共同追求学术成就。这场讨论不仅加深了对跨学科研究的理解,还为未来的科研发展指明了方向,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位学者继续前行。

04问答环节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管理学助理教授胡肖然博士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他谈到中国学者在西方高校任教时,常常会感受到两种角色的纠葛:一种是根植于传统中国文化,拥有心怀天下、兼济苍生情怀的“读书人”角色,另一种则是西方科研训练所强调的与研究对象保持距离、“冷眼看世界”的“科学工作者”角色。他进一步发问,这两种看似对立的身份在两位教授们的学术生涯中是否有所体现,并如何将这两者转化为个人的优势,使中国学者能够在全球学术界中独树一帜。他的提问不仅关乎个体身份的平衡,更深刻触及了中西文化在学术追求中的融合与碰撞,引发了现场师生的广泛思考。


对此,李嵬教授回应道,学术研究无论是在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领域,都无法完全脱离社会文化环境。尽管传统上有学者不参与社会政治事务的倾向,但这本身也是一种对社会的态度。作为少数族裔,华人学者应更积极地参与社会对话,减少内部竞争,借助自己的学术成就争取话语权。通过学术成果赢得外界的关注,才能在更大的平台上发声。顾赛教授补充说,华人学者在西方社会中往往表现出隐忍和不主动争取权益的态度,这种态度在学术界可能并不总是有利。他鼓励年轻学者们在努力工作的同时,敢于为自己争取应得的权益,尤其是在晋升和科研资源的申请方面。他强调,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的直接表达,若学者不主动争取,可能会错失机会。


华威大学计算机博士生徐可斯就华人团结不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询问李嵬教授在英国的成长经历以及对寻根文化的感受。对此,李教授强调了文化传统对华人学者团结的重要影响。他提到,许多年前在西方社会中存在的文学作品对中国人的负面描述,使得华人在争取话语权时面临一定的文化障碍。他认为,作为少数族裔,华人学者应作为一个联系更加紧密的整体,自信地在学术界发声。同时,李教授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提到他是在纽卡斯尔的学习和成长中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学术兴趣。关于人工智能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李嵬教授表示,尽管人工智能在很多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在与人类进行有意义的对话方面仍存在困难,AI的设计仍依赖于人类的智慧和输入,未来的研究仍有许多领域可以探索

现场会员向嘉宾教授提问


05入会仪式


入会仪式上,顾赛教授与李嵬教授共同为新会员颁发证书,并亲切地合影留念,现场气氛愈加热烈。顾赛教授向新会员们表达了热烈的欢迎,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杰青会的活动,分享自己的见解与经验,找到支持与灵感,共同努力,追求个人与学术的进步,收获友谊、智慧与成长


部分会员代表合影


06活动总结


本次名家讲座活动汇聚了学术界的两位重量级人物。这不仅是一次跨学科的思想碰撞,更是一场关于未来高等教育与科研创新的深入讨论。李嵬教授和顾赛教授的精彩分享,无疑为在场的青年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启发和丰富的职业指导,也指明了跨学科创新的方向,更为全球高等教育和科研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全球顶尖的学术领袖,两位教授不仅以其卓越的研究成就激励了在场的每一位参与者,也为杰青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1

02

03

会后茶歇交流


在此,杰青会也诚挚地欢迎各位青年才俊的加入,会员纳新主要面向在读博士生、博后及青年学者,尤其是在学术和创新方面有显著贡献的青年。协会将通过一系列的学术活动和交流项目,如主题学术讨论、归国行回国参访、研究展等,促进中英青年学者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

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07关于我们



英国杰出青年人才协会是由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华威大学执行副校长顾赛教授发起创办的非营利组织。协会旨在促进在英华人博士生、博后及青年学者间的交流、合作与发展。本协会的性质是一个独立的学术团体,是一个非政治、非宗教性质组织,旨在做好全英青年学者群体的领头羊作用。协会着力于发挥上层建筑的带领作用,联络沟通辅助青年学者团体发展,创立基金会获取外部资金支持、促进提高协会会员参与度与发展,为推动学科发展提供必要帮助,指导并推动创新技术项目发展,搭建提供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提供博士生在读期间学业指导和帮助,召开研讨会、专题报告等,为博士生就读、青年学者期间职业发展遇到的问题针对性提供帮助,提供职业指导、就业实习的指导等,为博士研究生提供就业前景的支持。

08加入我们


如果您想获得更多活动信息,或者想成为杰青会会员,欢迎关注并浏览杰青会公众号,或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电子邮箱:info@oyss.org.uk

官方网站:www.oyss.org.uk

杰青会小助手:Oyssuk

  杰青会    

OYSS

文案 | 刘博涵

视觉 | 钱钊 王朝鲁

排版 | 孟炘然

审核 | 袁雪琪 孟泽元

CardiffUniversity中国学联
卡迪夫大学中国学联(Cardiff University Chinese Society),简称CUCS,是卡迪夫大学学生会注册认证的唯一官方非盈利性、非政治性中国学生组织。学联旨在为卡迪夫留学生提供生活与学习的全方位的攻略与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