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代序,栉风沐雨。转眼间,奉化箭岭村走过了20年美丽乡村发展历程。箭岭村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从党建引领、全民参与到志愿助力共建美丽箭岭,从人居环境、垃圾分类到零污染村共治生态箭岭,从资源再生、良耕良品到文旅融合共享富裕箭岭,在浙江“千万工程”指引下,从“欠发达”跨越到“绿富美”,在绿水青山中孕育出乡村振兴的美丽篇章。
一起领略
甬江源无废村的二十年绿色蝶变路
奉化箭岭村
在天台山余脉下,甬江水源头处,有一座美丽质朴的村庄——奉化大堰镇箭岭村。箭岭溪由西向东穿村而过,淙淙汩汩汇入甬江;民居沿着溪堤依次排列,整齐从容;村落呈狭长型,犹如一枚柳叶,抑或一把长箭,因山岭上长满箭竹,古称“箭岭”。
美丽乡村建设,让偏远小山村旧貌换新颜;无污染村创建,使昔日空心村焕发新活力。
党建引领、全民参与、志愿助力
——共建美丽箭岭
漫步箭岭村,乡村别墅整齐划一,地面洁净如洗……经过二十年努力,美丽生态成为箭岭的一张金名片。党建引领、全民参与、志愿助力,共同建设美丽箭岭,为乡村的发展增添了新引擎,提供了新动力。
奉化箭岭村
箭岭村地处大堰镇西北角,区域面积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90亩,山林12000亩;全村户籍人口492户1463人,村民小组14组,党员75人;人均耕地不足半亩,是典型“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山区农村。早年,箭岭村曾因村办企业红火,远近闻名。后因水源地保护,工厂搬迁、畜禽养殖关停、年轻人外出打工,常住人口300人,老年人占95%以上,成了宁波市欠发达村庄。
箭岭村党总支书记王建国
2005年,箭岭村换届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班子,王建国当选村党总支书记。新班子刚成立便面临两大困境,一方面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年轻人进城务工,村庄出现空心化、老龄化,发展动力不足,农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步履维艰;另一方面,作为宁波的大水缸,饮用水源红线管控,生态资源、耕地资源严格保护,村庄建设和经济发展已无增量空间。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王建国的带领下,村两委会达成共识,逐步形成“生态立村”思路,从绿水青山中找到可持续发展、生态产业化的致富之路,并得到市、区、镇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
从村庄环境整治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再到垃圾分类、零污染村庄建设,村里的每一项重大举措都充分发挥党总支战斗堡垒作用。“支部发动、党员带动、党群互动”,箭岭村把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民致富的产业优势,把组织振兴效能转化为发展强大动能,全面增强村集体引领发展能力。20年来,箭岭村从负债到村集体经济收入130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55万元。
傍晚,73岁的村民王美恩,拿着自制的网兜,来到箭岭溪,打捞漂浮物。“一周三次,箭岭溪就是我的包干区。”王美恩笑着说。
村民捡拾垃圾
如何调动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积极性、创造性成为箭岭村搞好环境整治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组织、发挥农民群众的力量,以“小家美”带动“乡村美”,从“一处美”变为“处处美”,实现乡村由“外在美”向“内在美”的转变。在箭岭,一个人带动了一群人,一群人改变了一个村。纵深推进群众参与度和参与率,双管齐下共同发力,从而实现“村民皆是行动者、村民皆是参与者”的生态环境整治浓厚氛围。实行“网格化”卫生责任区域划分,确保责任到人;设置桶边督导员,指导村民如何分类倾倒生活垃圾,引导村民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建立箭岭党支部微信群、零污染创建工作群、箭岭村志愿者微信群等,对垃圾分类难点痛点、志愿者活动、零污染创建等工作进行经验交流分享。
水清了,树绿了,随意丢弃的垃圾不见了。村里环境卫生、村民环保意识从无到有起到了极大的变化,为村庄发展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从村民到村长,从党员到书记,从小孩到耄耋老人,人人加入到环境治理的工作当中,提升了箭岭的环境“颜值”,涵养了生态“气质”。
箭岭溪是甬江水源头之一,为保护水源头,村里专门成立“零污染村”领导小组,每周一晚上召开村两委碰头会议。细化职责分工,强化责任落实,确定环保酵素制作人员,不定期地给村民开展环保酵素制作与使用的培训。新乡贤刘安芬牵头,创建“箭岭志愿者协会”,满腔热情投入到村庄清洁和垃圾分类宣传。
最美宁波人 刘安芬
年逾七旬的刘安芬是土生土长的箭岭人,醉心于环保公益事业,对于厨余垃圾的循环利用颇有心得。她退休后一直住在奉化城区,偶尔回到老家箭岭,看到山清水秀的小山村被垃圾所困而感到心痛。她决定个人出资10万元,通过推广垃圾分类和环保酵素“以垃圾治垃圾”,在村里进行“零污染”试验。
刘安芬积极讲解酵素使用方法
刘安芬带头和志愿者们,一天两次,挨家挨户给村民示范指导垃圾分类。发放垃圾桶、拆除旧容器、建立简易垃圾场、安装三组广播喇叭、购买投影仪进行环保培训、村路旁墙壁挂上烟蒂竹筒罐,购买酵素桶和红糖,制作环保酵素,租用2亩土地进行水稻有机种植试验。箭岭村志愿者协会目前已招募志愿者70余名,编织环保卫士服务网络,实行分片分组网格式志愿服务。累计开展“奉献爱心,情暖箭岭”志愿活动、村庄大扫除等入户宣讲,酵素制作、环境治理等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
2017年12月2日,箭岭村启动全省首个“零污染村”建设,在刘安芬的推动下,邀请了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酵素分会代表以及何美蓉道德模范工作室志愿者为箭岭村出谋划策。“乡贤+志愿”的乡村治理模式,在箭岭村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新机制,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可借鉴的“箭岭经验”。
——共治生态箭岭
箭岭村围绕保护饮用水源、改善人居环境、整洁美化村容、提倡垃圾分类、打造“零污染村”的目标,生态共治,多向发力,进一步增强了村庄的凝聚力、向心力。在促进村庄环境的持续改善的同时,极大地增强了“生态立村”的自信心、自觉心,更加坚定了以生态振兴来推动乡村全面发展的“箭岭探索”。
箭岭村紧邻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地——横山水库,属于生态环境敏感区。农业占据着主导地位,过去村民环保意识不强,上山打药施肥,空农药瓶、包装袋随意丢弃,对流入水库的箭岭溪造成了污染;农业生产废弃物菜梗、树枝、烂果等一股脑儿扔进垃圾桶,看似常住人口人不多,每次清运垃圾不下一吨。在企业关闭搬迁、人口自然转移的大背景下,生态环境压力十分突出。
垃圾临时寄存点
积极响应浙江“千万工程”的号召,聚焦农村环境生产生活污染,箭岭村以问题为导向,向“脏乱差”开战,扎实推进“四边三化”“五水共治”等生态环境整治工作。以农村垃圾、河道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在“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箭岭村掀起了对生活垃圾、污水和厕所整治的“三大革命”,通过递进式开展改水、改路、改厕等村庄整治,群众生产生活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改善。以及农村“九改五清”工程,既解决“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等问题,也为实现全面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在奉化区共建“我们的家园”专项行动中,村容村貌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地上无烟蒂,河道无垃圾、山上田头无毒物、家中无杂物,实现了山清水秀、路洁村美。
走进箭岭村,山明水秀,屋舍俨然。这个常住人口有300余人的村庄,每天产生的垃圾却不足百斤,让人不禁好奇:垃圾去哪了?
垃圾减量,分类是关键。村里为每户家庭购置了一套垃圾桶,与省内其他村庄相比,箭岭村的垃圾分类更为精细。首次分类为餐前垃圾、餐后垃圾和其他垃圾等三种,分别投放到红、绿、蓝三色垃圾桶中。“通过垃圾分类,餐前的厨余垃圾做酵素,餐后垃圾做肥料,剩下没办法处理的再转到镇环卫站,特别是电池、农药瓶、农药袋分类处理。其中,电池以对折价格来回收,比如电池2元/节,以旧换新,卖1元/节;废弃农药瓶0.5元/只(向果农回收)。”王建国说。
23类垃圾分类
在可回收物分类方面,箭岭村更是做到了极致。2017年,箭岭村首创环保集市日制度。每月农历十八日,村民会把积攒一个月的垃圾拿到环保集市上进行积分兑换日用品,细分旧衣服、塑料尼龙制品、农药瓶、农药袋、电池、烟蒂烟壳、废金属、废油、新鲜厨余等23类垃圾。环保志愿者将村民送来的垃圾进行称重、数数、记账、兑换积分、积分换日用品,再将垃圾分类打包、出售、储存、垃圾变形等。能回收的垃圾卖给废品回收站,农药瓶、农药袋由奉化区农资公司处理,有些垃圾将它做成工艺品、日用品。目前,箭岭村累计举办环保集市69期,回收旧衣服8.5万斤、塑料瓶2.9万个、烟蒂9.3万只、农药瓶农药袋42.8万只。从随手扔到随手分,垃圾分类处理已成为村民的生活习惯。
积分兑换礼品
如今,箭岭村是宁波乡村发展的典型,垃圾分类更是全国的典型,它像一盏灯,在助力乡村振兴,迈向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点燃越来越多人的信心。
乡野小道平整干净,穿村溪流清澈见底。2017年12月2日,箭岭村举办打造“零污染村”启动仪式。创建工作不仅让世代居住的家园甩掉“脏乱差”的帽子,更扫除了人们心头的隔阂,找到了家的归属感。箭岭村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将“无废”融入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建设全过程,“零污染村”正在向“无废村”迭代升级,“乡村让城市更向往”不再只是口号。
村民将塑料垃圾变废为宝
如今,回收、环保成为村民生活的关键词。村子每天产生1吨垃圾,80%-90%都会被回收利用,全村生活垃圾减量90%以上,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100%,出村垃圾减少90%。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垃圾分类回收模式。在精准的垃圾分类之后,餐厨垃圾再利用是箭岭村实现“零污染村”关键的一环。在村级资源化处理站,利用太阳能堆肥原理,将剩菜剩饭等厨余垃圾制作成环保酵素,转而应用在生态农业上,还肥于田、改善土壤,大量垃圾变废为宝,源头减量和垃圾分类的方法很快便落到了实处。从源头的净塑,到垃圾分类、垃圾处理,再到有机种植、绿色生活,箭岭探索出一套属于农村“还田、酵素、堆肥、集市”垃圾分类的闭环模式,是当前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的好办法。
——共享富裕箭岭
建设“零污染”垃圾分类、“艺术感”无废乡村、“品牌化”生态农业……这是箭岭村因地制宜,激活强村富民、发展美丽经济的剪影。生态红利日益显现,生态优势加速向经济效益转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资源再生、良耕良品、文旅融合,伴随着乡村振兴扎根沃土,强村富民有了更深的根基。
在酵素制造基地,存放着40余只塑料大桶,蔬菜烂叶、多余瓜果等农业废弃物制作成可用于清洁、洗涤、农肥等不同功效的环保酵素;在有机肥制造基地,将村民每天产生的厨余垃圾进行统一堆肥,还肥于田。环保酵素和厨余堆肥,实现了厨余垃圾和农业废弃物就地资源化处理。
酵素工坊
将糖、新鲜厨余垃圾、水按1:3:10比例混合后,经厌氧发酵3个月,便可制成环保酵素。环保酵素是一种酶,经过稀释后,可用于洗碗洗衣、家居清洁,也可作肥料养护土壤、减少虫害,流入下水道还可以净化河流湖泊。环保酵素利用酵素代替农药化肥,不但可以增加土壤的腐殖质含量和微生物,让土壤更加有劲,实现粮食提质、农业增效,而且减少了农药化肥中氮、磷等化学成分对周边生态的影响,从源头遏制了生态面源污染。如此一来,环保酵素不仅发挥了环保效益的作用,还能给村民带来经济收益,大大激发了村民加入农村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堆肥出的“黑金土”
除了将新鲜的厨余垃圾做成酵素,村民每天产生的餐后的厨余垃圾也会被运到有机肥制造基地进行统一处理。以一层厨余垃圾喷洒一层环保酵素,再盖一层干草,经过3-6个月的发酵,厨余垃圾就成了成熟的有机肥,用于改良土壤。这个箭岭村和南京大学溧水学院合作独创的“一层垃圾、一层酵素、一层干草”特殊配比实现厨余垃圾变“水”变“肥”的“零废弃”目标,不仅减少了垃圾的总量,也让有机肥的肥力大增加,实现再生资源循环利用。2021年,该项目获评“美丽中国十佳案例”;2024年,获联合国环境基金小额赠款5万美金。截至目前,箭岭村通过堆肥和酵素制作处理厨余垃圾130余吨,制作堆肥产物85吨、环保酵素80余吨。
制作的环保酵素
可持续性的农村生态建设探索,必然是和乡村振兴并轨、循环增量的。箭岭村,中国酵素生态农业先行者,通过环保酵素改善耕地,让受破坏的土壤变成原始健康的状态,探索低碳、有机农业提质效促增收的有效模式。
箭岭良耕,良耕方寸地,留与子孙耕。2018年,箭岭村开始试点、试验推广酵素生态水稻种植。利用酵素增加土壤的腐殖质含量和微生物,而堆肥又让土壤更加有肥力,产出的大米已经上市便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酵素水稻种植试验田
“自从农民不用化肥农药以后,水好了,种出的米更香了。”王建国说,以前种的稻谷,收购价是5元左右一公斤。按照统一要求,用堆肥替代化肥、酵素原液取代农药,全程跟踪种植、管理、收割、包装,种出来的稻谷能卖20到30元一公斤,实现粮食提质、农业增效。酵素产业扎根箭岭,特色农产品不仅有酵素水稻、酵素猕猴桃,还有酵素土豆、酵素笋干。2019年,村里对酵素农产品的标识、商标和包装进行专业设计,注册酵素品牌“箭岭良耕”,打响了酵素农业和有机农产品品牌。
酵素实验田种植完成
好山好水好法,良耕良田良物。好品质,坚持自然农法,坚持酵素种植,坚持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以环保酵素为手段,发展酵素农业,农产品无农残、重金属等化学污染,打造环保酵素产业链。目前,箭岭村已培育酵素农业基地60亩、酵素水稻试验田20亩、酵素猕猴桃基地30亩、其他酵素农作物基地10亩,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带动村民再就业20余人。在推进农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同时,让现代农业更绿色、更生态、更高效。
经多年发展,生态品牌“箭岭良耕”系列产品销往杭州、上海及宁波市级机关食堂;酵素农业“走出”箭岭,在大堰镇后畈村、南溪村等地“多点开花”。
微风拂过箭岭溪,吹起层层涟漪。透过箭岭村,看到了一个富裕的家园,一个新时代美丽乡村的代表。
箭岭环境学习中心
让农民富起来,做活做强集体经济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箭岭村通过挖掘特色资源、二次创新开发,以“生态环境教育+”为路径,推动环境教育与生态旅游、生态农业、文化创意、体育休闲深度融合,将原箭岭酵素工坊升级扩建为箭岭环境学习中心,激活了村庄发展动能,丰富了乡村旅游业态和层级,助力美丽乡村向美丽共富“蝶变”。
箭岭环境学习中心
箭岭环境学习中心投资9200万元,建筑面积10131平方,是融合生态研学、博物会展、自然体验等为一体的乡村生态环境功能空间,分享和传播绿色生活方式,打造长三角乡村全域生态环境示范窗口,更是大堰镇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示“两山”转化生动实践的重要窗口。
箭岭环境学习中心
箭岭变了,从一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变成了小康村,变成了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网红村”。
每日一分类
金属蒸锅属于什么垃圾?
金属蒸锅属于可回收物
请投放至可回收物桶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