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宣传】每天一个消防安全小知识——严禁违规野外用火

健康   2024-12-19 17:02   天津  

通宵夜爬在山上砍伐树枝烧火取暖
拍摄视频博流量多次野外违规用火
祭祀引燃古树、上山采药乱丢烟头
……
这些奇葩行为最终导致森林火灾
而当事人也将自食恶果
01

游客夜爬大牯牛山“纵火烧山”


近日,一段“游客夜爬大牯牛山纵火烧山”的视频引发关注,事发地为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有网友拍摄到,为了取暖,部分登山者在大牯牛山上砍伐树枝烧火,黑暗中多个火堆在熊熊燃烧烟尘四起。
11月18日下午,昆明市东川区林业和草原局通报称,已联合区公安局、碧谷街道成立调查组迅速启动相关调查核实工作。

02

村民祭祀引燃400年古树致内部起火


近日,江西吉安,村民祭祀时未将余火熄灭,引燃周边的一棵有着400年历史的古树。火势蔓延迅速,古树“腹中”起火,大火顺着空心的树干在树木中段熊熊燃烧。

因古樟树空心壁上有干枯的树心且含有樟脑油,经过4个小时的反复处置,才终于将树内的火完全扑灭。


03

村民上山挖草药乱丢烟头致山火


11月2日,广东韶关翁源县2名村民携带香烟、打火机前往山上挖草药,一人在上山途中抽了支烟,未将烟头熄灭致山火,其返回打火未果后逃离现场。

救援人员历经20多个小时将山火扑灭,两名嫌疑人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

04

割草机故障起火引发山火


10月31日,广东肇庆高要区南岸街道马安社区飞鹅咀附近发生森林火灾。

经询问,10月31日14时30分左右,毛某与同事进山进行割草作业,不料机器出现故障起火,不慎引起山火。

目前,嫌疑人毛某已被高要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秋冬季节,天干物燥

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

山火起因人为居多

一旦引起森林火灾

当事人不仅需要赔偿巨额费用

还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97%以上的森林火灾

是人为引起
森林火灾的起因主要有两大类,人为火源和天然火源 。据应急管理部统计,2010年至2019年,我国已查明火因的森林草原火灾中,由人为原因引发的占97%以上。
▌人为火源
1.生产性火源:如烧垦、烧荒、放牧、狩猎和烧防火线等。
2.非生产性火源:如野外做饭、取暖、用火驱蚊驱虫驱兽、吸烟、祭祀违规用火、小孩玩火等。
▌天然火源
包括雷击火、火山爆发、陨石降落、滚石火花和泥炭自燃等。
森林火灾的“罪”与“罚”
野外防火责任重大,林区一旦发生人为或过失引起的火灾,责任人将面临相应的行政处罚、刑事责任。
▌这些行为会受到行政处罚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十四条规定:
过失引起火灾,尚不构成犯罪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500元以下罚款。由烧荒造成火灾,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严重者或被追究刑事责任。
2.《森林防火条例》第五十条规定:
森林防火期内未经批准擅自在森林防火区内野外用火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对个人并处2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
▌放火罪、失火罪将面临怎样的处罚?
1.故意放火烧毁林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比照刑法第114条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2.放火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3.构成失火罪的比照刑法第115条二款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发现森林火灾如何应对?

▌初发阶段,及时灭火
如果遇上初发的森林火灾,火势较小时,可以用水浇、土埋、灭火器喷射火苗,或用扫把、大树枝等扑打,第一时间将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小火蔓延成大灾。
⚠️特殊人群注意:残疾人、孕妇、未成年人、老年人不建议参与森林火灾扑救工作,应当立即避险确保人身安全。
▌火势失控,立刻报警
如果火势蔓延迅速,难以控制,应当立即避险,拨打森林火警电话12119报警,不要盲目与大火对抗。
▌报警时要注意做到:
报告火情发生地具体地名、山名,周边有无明显的地标参照物;
讲清火势大小或危害程度;

报告报警人的姓名、身份、联系方式等信息。

森林火灾避险三大误区
▌被大火包围在半山腰,可以往山顶跑❌
随着烟气上升,山火向山顶方向扩展会较快,要用沾湿的毛巾捂住口鼻,并沿着逆风方向,向下或横走。
▌只要跑得快,往哪个方向跑都行❌
切不可与火赛跑。一旦顺风而逃,极易被森林火灾追上并围堵住;也不要随意选择方向盲目乱逃,否则容易被浓烟烈火所困。
▌逃生过程中,在未起火的洼地暂避❌
远离低洼地或坑、洞等容易沉淀烟尘的地方,选择植被稀疏的空旷地方躲避。

森林火灾具有范围大

损失惨、时间长、火势猛等特点

管住火源是防止森林火灾

最有效的办法

我们应严格控制野外用火

不带火种进入林区

森林防火 人人有责




来源: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官方平台
传播医院新闻、医院文化、学科前沿、健康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