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张燕生:中国外交进入“拉美时刻”,“中国经验”赋能“全球南方”发展

时事   2024-11-17 12:49   广东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按】

11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主题为《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亚太发展》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亚太合作也面临地缘政治、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上升等挑战。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亚太各国要团结协作,勇于担当,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亚太发展新时代。

本届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主题为“赋能、包容、增长”。APEC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球GDP的62%,总人口占全球38%。成立30多年来,APEC一直致力于消除贸易壁垒,惠及地区诸多企业,促进了地区经贸发展。

在APEC会议举行之际,直新闻专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张燕生,详解在全球经济面临多重下行风险的大背景下,中国如何以开放与合作为国际和区域合作注入新动能。

张燕生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采访


为何本届APEC会议的关键词定为“赋能、包容、增长”?


张燕生认为,亚太地区是全世界各地区中最有经济活力的地区。


此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关键词之一是“增长”,在目前世界发展不平衡的大背景下,APEC作为全球经济恢复的重要引擎,可以为亚太地区带来强劲、可持续、包容的增长。其中,数字化转型、绿色化转型等方面的创新便是APEC成员发展的共同目标之一,能为APEC成员提振信心。


另一个关键词“包容”,就是“有饭大家吃”,APEC成员以“开放、包容、共享”的理念和谐共处。


张燕生:“中国经验”更贴合APEC“全球南方”成员发展需求


此次APEC主办国秘鲁,是“全球南方”国家。张燕生表示,APEC成员中,“全球南方”国家占多数,“发展”是这些国家的主题,在话语权、规则制定权方面主导权较弱。但是,这些国家通常拥有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可以充分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比如说中国的贵州、云南、内蒙古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正是积极借助数字技术,进行产业升级,振兴当地经济。这些创新的“中国经验”,同样适用于APEC成员中的“全球南方”国家。


然而,在中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美西方担心其对“全球南方”的影响力下降。一方面质疑中国的“全球南方”国家身份,另一方面试图抹黑“全球南方”为“全球东方”,“全球南方”成为了中美博弈的新焦点。在张燕生看来,美西方发达国家总以“高标准”来发展地区经济,但这并不适配“全球南方”的现实情况。中国强调,适宜的规则,适宜的技术,适宜的发展才是最适合“全球南方”的。


张燕生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采访


张燕生:将政商界分开 中美仍有合作空间


谈及中美元首会晤时,张燕生认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如果中美能够加强合作,无论是提振市场信心,还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中美两国工商界若能通过APEC率先达成合作协议,增强 APEC 成员和全球供应链的韧性,将对经济全球化起到示范作用,也将有力对冲全球保护主义抬头的趋势。


今年2月、4月、9月,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分别召开会议,尤其是第一次会议上中美双方首次以联合陈述方式提出“增强APEC供应链韧性”联合提案,中美工商界代表推动会议通过了亚太供应链合作原则,为中美供应链合作形成良好示范。


张燕生表示,“供应链韧性”在中国是强调各国在供应链、产业链上的合作。而在美西方看来,它们所谓的“韧性”,指的是供应链“去中国化”。但张燕生在其调研中发现,美国工商界仍以开放、合作的心态与中国交往。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仍应该“挂钩不脱钩”,把美国少数极端分子和广大工商界分开,积极做美国工商界的工作,做美国社会各界的工作,利用好APEC这个平台来促进供应链的开放与合作。而如何做好美国工商界的工作?张燕生认为,关键还在于做民心的工作,大家要共同“去地缘政治化”。


张燕生:中欧应加强开放交流 有助于彼此了解合作多赢


在中美关系的影响下,近年来,欧盟也对中国筑起关税壁垒、技术“围墙”。但今年西班牙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欧洲10个主要城市的一项5G体验评比中,德国柏林排首位,5G覆盖率高于其他欧洲城市,达到89.6%。而英国伦敦的5G体验则排名垫底,只有约77.5%的伦敦居民可以接收到5G信号。原因之一,正是英国禁止中国华为公司参与当地的5G网络建设,导致伦敦5G网络信号质量不佳。


在张燕生看来,从这项评比可以看出,跟中国合作,受益方是欧洲社会各界。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发现,和中国合作,并不会冲击本国产业,反而会助力发展本土产业。因此,下一步中国要加快对欧洲的开放,让更多的欧洲人到中国来,让更多的中国人到欧洲去,眼见为实,合作多赢。



作者丨张珈睿

排版丨盘思仪

编辑丨郭永佶

审校丨李怡

监制丨周玉国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
直新闻,直抵人心、直通世界。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栏目订阅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