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人2024年收入调研开启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
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参与
最近,平台发起了一个投票活动,题目是“Deepseek能取代地铁哪些岗位?”结果出炉后,地铁司机以1467票高居榜首,成为大家心目中最容易被AI取代的岗位。
投票结果
为什么地铁司机票数最高?是这个岗位没有技术含量,还是网友对地铁司机有多大仇恨,又或者是其他原因?
我们简单分析一下……
地铁司机的工作内容相对单一,主要是在固定的轨道上驾驶列车,遵循既定的运行规则和信号系统。这种高度标准化、重复性强的岗位,正是AI和自动化技术最容易“下手”的目标。
随着近几年自动驾驶技术近年来突飞猛进,国内外已经有不少城市开始试点无人驾驶地铁,比如北京、上海、成都等。这些线路的运营完全依赖自动化系统,司机岗位已经被彻底取消。
Deepseek作为AI技术的代表,完全有能力接管地铁司机的职责,甚至比人类司机更加精准、高效。
况且,从长远来看,用AI取代地铁司机可以大幅降低人力成本。虽然初期投入较高,但AI不需要休息、不会罢工、也不会要求涨工资。
众所周知,培养一名地铁司机需要花费的人力资源、培训资源都是非常大的,可谓是所有地铁岗位中最大的一个。有了AI,这一部分将大大节省下来。
降本增效,拿司机“开刀”。对于地铁公司来说,这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
AI取代人类岗位,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每一次类似的投票或讨论,都会引发人们对未来的焦虑和思考。
除了地铁司机,其他岗位的票数也反映了公众对AI取代人类工作的不同看法,为什么这些岗位不易被取代,地铁司机那么容易被“边缘化”?AI取代人类岗位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AI取代地铁岗位
会引发哪些问题?
01.就业压力
AI的普及无疑会带来就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地铁司机、热线人员等岗位被取代后,这些从业者将何去何从?虽然新技术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但转型的过程并不轻松。如何帮助这些从业者顺利过渡,是政府和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02.人性化服务的缺失
AI虽然高效、精准,但缺乏“人情味”。在地铁这样的公共服务领域,乘客的需求不仅仅是快速、安全地到达目的地,还包括舒适、贴心的服务体验。如何在AI和人类之间找到平衡,是未来需要探索的方向。
03.技术伦理问题
AI取代人类岗位,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伦理问题。我们是否应该为了效率和成本,牺牲人类的就业机会?如何在技术进步和社会公平之间找到平衡,是每一个决策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写在最后
在这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AI的崛起无疑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地铁行业也不例外。然而,当我们谈论AI取代地铁司机等岗位时,不能仅仅停留在“降本增效”的冰冷逻辑上,更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领导业绩”而将一线员工当作牺牲品。
如果一味地追求“降本增效”,而忽略了员工的感受和权益,最终只会让公司失去人心。倘若地铁公司引入AI,就要考虑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转型机会,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岗位需求。
作为大公司,地铁公司不仅仅是技术的践行者,更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是广大员工的“避风港”。在追求效率和成本的同时,请不要忘记那些默默奉献,为公司付出青春年华的一线员工。
文末互动
欢迎大家的点【赞】【在看】
为文章助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