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背后的男人和女人

文摘   2024-12-09 08:00   黑龙江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
即可关注我们



 

有人说他手握从龙之功,是美国一字并肩王护国公,有人说他是未来四年的世界首富,当代邬思道和铁帽子王,马斯克压上所有赌注扶保特朗普成功上位,全世界都关注特朗普将如何报答他,就在此时,政府效率部横空出世,这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将要进行什么改革?面临的阻力有多大?成功的概率有多少?种种猜测纷至沓来。




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不属于正式的联邦政府机构,只是在政府外部提供意见与指导,但负责的事项却非同一般,根据特朗普的设想,政府效率部将“为拆解政府官僚机构铺平道路,削减多余的监管法规和浪费的开支,并重组联邦机构”,这个权力可以说是非常大了,值得玩味的是,政府效率部的负责人不止马斯克一个,特朗普任命维韦克·拉马斯瓦米和马斯克共同领导政府效率部,这个维韦克又是何方妖人?特朗普还说,政府效率部将在2026年7月4日前,完成全部任务,随后11月14日政府效率部发布招聘要求:智商超高,不要报酬,每周工作80小时以上。

这样的招聘要求,显然是告诉应聘者,你来我这里,满足的是马斯洛需求理论的终极需求——自我实现,那么政府效率部能让人实现什么价值呢?马部长第一时间就喊话了,要把428个政府机构裁撤到99个,政府支出削减2万亿,同时将美国公务员数量裁掉3/4,想当年马斯克买下推特,直接把原来的8000员工裁到只剩1500,裁员比例达到80%,看起来这是打算复制粘贴他的成功经验了。




美国政府的机构臃肿和财政浪费由来已久,说是吸钱黑洞吞金兽一点都不过分,2023年联邦政府雇员约有287万,再算上各州和地方政府,这个数字则超过了2000万,占美国人口的1/15,而我国这个比例是多少呢?截至2024年,我国公务员数量800万人,占总人口的1/175,看来老马多次来中国,真是没少学东西啊!

美国政府另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机构重叠严重,就拿食品安全监管来说,这一职能竟然分散在15个不同的机构中,套句互联网黑话,那就是降效增本。吃财政饭的人多也就算了,工资开的还高,人均年薪9.4万美元,比私企高出一半,光是工资支出就占了政府预算的三成。

最离谱的还是名目繁多的奇葩支出,比如花费11.8万美元研究灭霸是否真的能在戴着“无限手套”的时候打响指,270万美元研究俄罗斯的猫会不会玩跑步机,还有每年向阴兵发放十几亿的养老金等,政府效率就更别提了,躺平指数拉满,一份文件要盖12个章,审批个采购流程要拖三个月,工作时间40%都泡在会议室和写报告,每年因官僚效率低下造成的损失高达5000亿美元。




政府冗员、效率低下这个大毒瘤由来已久,历任美国总统的新官三把火都要烧一烧,但不管是文火慢炖还是大火爆炒都没烧明白,原因也不复杂,羊毛出在羊身上,薅别人家的义不容辞争先恐后,薅自己的那必然是逢场作戏敷衍了事,就好比公司大裁员时,你见过HR自己裁自己吗?懂王声称要公布萝莉岛名单,但自己的内阁差不多半数都有被指控性侵的嫌疑,这不就进退两难了么?有些政府雇员虽然职位不高,但可不是吃素的,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关系网。从历史经验来看,任何试图触动政府既得利益的改革,都会遭遇巨大阻力。而且这些米虫们经验丰富,早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反制流程。很快,“我们要工作权,我们要尊严”的游行标语就会堵在办公大楼前,媒体们带节奏和泼脏水的稿件也已经准备就绪。别忘了还有国会里的“老朋友们”和律师团队大火收汁,提案起诉双管齐下,也够马斯克喝一壶的。




另一方面,民主党为了保住票仓,保住权力,自然会极力反对任何裁员计划;而共和党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总有人会为了自身利益临阵倒戈。但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真正的大玩家往往都藏在幕后,军工复合体控制着天文数字的军费开支,情报机构掌握着无数致命秘密,华尔街更是玩转着整个金融市场。这些“深层政府”的力量,经历过无数任总统更迭,依然屹立不倒。就连特朗普这样的“强人总统”,不也在一周目时遭遇“胜败乃兵家常事,大侠请重新来过”的剧情么。




美国历史上,试图推动重大变革的人有很多,但能全身而退的没几个,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通过法律诉讼发起反托拉斯运动,干翻了包括铁路、肉类、烟草以及石油等行业的垄断联盟。商业巨头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反应过来后迅速联合政敌对罗斯福展开反击。通过媒体抹黑、政治施压、金融封锁等手段,差点让这位“托拉斯爆破手”提前结束政治生涯。更为人所熟知的是倒霉蛋肯尼迪,当他试图削弱美联储权力,打算收回联邦政府的货币发行权时,命运给了他最残酷的回应。达拉斯的一声枪响,不仅让肯尼迪脑洞打开,也给后来者敲响了警钟:有些利益,动不得。还有表演艺术家里根也没少吃暗亏,他想推行政府改革,却遭遇党内同志的冷遇和掣肘。最终,信心满满的改革计划在无数“技术性困难”面前熄火,效果大打折扣。这些历史案例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在美国政坛,真正的权力并不在白宫,而在那些世袭罔替的“深层政府”成员手中,他们才是这场游戏的真正玩家,总统们不过是台前的演员罢了。




面对这种地狱难度的任务,以及血淋淋的历史,特朗普选择了马斯克,那么马斯克能完成么?还别说,如果现在能有一个人来接下这个任务,似乎只有马斯克了,马斯克这种卷天卷地、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商人来搞一波神之一手,也许真能有点儿奇效。毕竟这位最擅长吃螃蟹的连续创业者可是有着超强的破局意识,从PayPal到特斯拉,从SpaceX到推特改版X,他的每一步都在挑战既有秩序。当他用互联网思维重塑推特,将其改造成全球城市广场X时,已经展示了他改造传统机构的能力。在他看来,政府冗员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样可以用科技手段来解决。而且马斯克只是看起来有点莽,内里是个标准的商人,他非常清楚这件事的底线在哪,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最关键的是,马斯克还手握三张王牌保命符,任何想要对付他的人都要掂量掂量。特斯拉、SpaceX是美国科技实力的象征,星链系统,已经成为美军战略通信的重要支撑,经常爆炸抑或落入大洋的星舰,谁知道哪天会不会不小心装点弹头上去。其次是中国牌。特斯拉上海工厂年产已经达到100万辆,在中美博弈的关键时期,谁敢贸然把这位财神爷推向对手阵营?最后也可能是最重要的,自从收购推特并改名为X后,马斯克掌控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社交平台,一举打破了犹太媒体的垄断局面,在信息战当道的今天,意义不言而喻,打舆论战,优势全在护国公。




更重要的是,马斯克不是孤军作战,他还有个伙伴,维维克·拉马斯瓦米。这位印度裔企业家被视为2028年总统大选的潜在候选人,他与万斯的搭档组合是共和党的后手,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一届的执政纲领就要靠他俩演续集。在这样明显的政治布局下,马斯克的身后绝不仅仅是懂王和共和党,大玩家们肯定是要下场的,还有那些喜欢两面下注的,也会向马斯克示好。台上马斯克在单枪匹马地跟政府体系死磕,台下各方势力早就你来我往地达成了某种平衡。最后的结果可能不会像表面上宣称的那么轰轰烈烈,但各方都能从中分一杯羹。

对特朗普和共和党而言,这是一次绝佳的试水机会。通过支持马斯克的改革,他们可以在不承担直接政治风险的情况下,推进政府精简计划,民众看到了改革的希望,政客们也有了政绩。更妙的是,这种改革必然会触及民主党的传统票仓——庞大的政府部门职员群体。反正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最差不过就是改革失败,把马教主祭天,原地踏步,总好过一潭死水共沉沦。




对马斯克个人而言,这场赌注也颇有深意就更有深意了。如果说特朗普需要一个局外人来背锅,那马斯克就是需要政治势力的支持来保驾护航。这就像古代的商人入仕,表面上是建功立业,实际上是利益交换。在不被自杀的前提下,而且无论输赢都不亏,一旦成功,他将获得巨大的声望和财富,这一点他已经在这次选举中尝足了甜头,自扶懂王上位以来,特斯拉股价涨了40%不说,部长的个人财富更是暴增6000亿,这投资回报率高的直接飞起。

失败也无妨,美国第一手的政治大数据就是不小的财富。大数据和AI时代,政治也会有新的玩法,超级计算机算出来的美国未来到底是什么样,马斯克会原封不动的上交给特朗普吗?当年轻的吕不韦要投资异国质子时,问他的父亲:“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如今的马斯克,何尝不是在下一盘更大的棋?这盘棋的风险只有两个,一是被物理消灭,二是四年后被民主党疯狂清算。




这场由马斯克发起主导的政府效率改革,就像一部悬疑大片,正朝着未知的结局发展。观众席上,各方势力都在屏息以待。如果按照最理想的剧本发展,这将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政府瘦身计划:砍掉70%以上的冗员,让行政效率翻倍,每年节省的开支足以偿还可观的国债。更重要的是,这种高效模式必将外溢到私营部门,为美国经济注入新活力。

但现实往往不会这么完美。最坏的情况是,马斯克遭遇各方势力的联合狙击,改革胎死腹中。部门集体抵制,两党之争更趋白热化,科技巨头们也可能受到连带打击,这也是大多数改革家们的结局。

不过,最大的可能还是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平衡:在小范围内试点成功,部分部门率先提升效率,节省一定开支,让各方都能体面收场。虽然离理想目标相去甚远,但在美国这样的既得利益格局下,能推进10%的改革已是难得的突破。




毕竟,这不是一般的创新,而是在触动美国政治体制的根基。这场改革大戏的最终走向,不仅关系到马斯克个人的命运,更将影响美国政府的未来运作方式。或许若干年后,当人们回顾这段历史时就会发现这不是什么单纯的政府效率改革,分明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权力游戏。只不过这次,主角换成了一个手握科技权杖的现代商人罢了。



END


白小莹
万物皆可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