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人的“崇拜”里,对”玉”的崇拜一直有极高的位置。名贵的美玉不但是至高的宝物,更是财富与权力的象征。并且在古代中国神话传说里,神仙都是以玉石为食的。所以满怀“修仙”热情的古人们,当然要从食修起,磨练自己的“仙体”。
⭐️战国诗人屈原,就有“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的咏叹,追求长生的汉武帝,也曾“以餐玉屑”。到了社会风气奔放的魏晋南北朝时代,“食玉”更成了一种全国流行的时尚。
⭐️道教典籍《抱朴子内篇·仙药》里总结了玉的几种常规吃法,比如把玉磨碎了就酒吃,用葱搭配着吃,甚至是做成小丸子嚼着吃。至于功效,书称“服之一年以上,入水不沾,入火不灼,刃之不伤,百毒不犯也。”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106种玉石偏方,其中食用方法包括内服和外用。其中还记载玉石可以“除中热,解烦懑,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
⭐️放到今天我们都知道这件事儿有多不靠谱,但在古人朴素的科学认知里,吃玉就像吃补品,还是大补。就这样,一批批锦衣玉食的人纷纷跟风,大量吃玉。
⭐️诸如葛洪、陶弘景、嵇康、李预等名士们,都是砸碎玉器大吃特吃。北魏道武帝、明元帝等帝王们,也是吃玉爱好者,由于吃得细嚼慢咽,经常吃得早朝迟到。
⭐️食玉风气如此火爆,以至于玉都不够吃。北魏将军李预甚至把古墓里的玉器挖出来开吃,地上地下的玉器,几乎都要吃遍,挖墓掘玉的这种行为,最终导致魏晋南北朝时期几乎没有流传下来玉质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