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青玉“行气铭”玉饰,原为合肥李木公旧藏,端方《陶斋古玉图》、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等书均著录此物。玉饰高5.4厘米,外径3.4厘米,现为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馆方所标年代为战国。
“行气铭”玉饰呈12面棱筒状,下部有一穿孔,中空,顶端不透,内壁异常粗糙,推断应是杖首。器表阴刻篆体文字,每面3字,共36字,另有重文符号8个。按文理分析,在第七行首字下漏刻一重文符号,故总计45字,记述了呼吸与行气要领,是我国古代关于气功修炼养生的最早记录,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字学价值。
不少学者曾对铭文进行解释,郭沫若释为:“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