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不是刀把,这是一件商代玉刀,材质为和田白玉,受沁。为什么断代为商代,主要是纹饰。纹饰为双阴挤阳线条,阴线线条凹槽处还未明显出现成熟而平滑的一面坡特征,仍显得生疏,所以不是西周。因此,在归类为商周玉器的基础上,剔除西周这个选项,是商代。只有在西周早期,一面坡工艺才发展并成熟起来,这是判断商和西周的一个重要方法。
千年古玉变秋葵,只有精光内敛的白玉,才会形成这个色调,青白玉不行。玉刀通体厚重包浆皮壳,怎么形容呢?引用清代乾隆的诗句,“太阿如比拟”“光含星与辰”。太阿,是指泰阿剑,也叫太阿剑,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之一,东周时期越国欧冶子和吴国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自然牛批到爆,据说,能陆断马牛,水击鹄雁,堪比机关枪。为什么这么形容这块玉,看吧,虽然是玉的,但是已然是全身金属光泽。 再看细节图,说说“光含星辰”。为了具象化形容这个光气,打个比方,你把胶水或者502涂抹在桌子表面,等它凝固变干后形成一层厚壳,你去观察这个皮壳,看像不像这把玉刀的皮壳的光气。另外,除这件玉刀厚重皮壳以外,从所拍的细节图还能看出很多信息。 像这些风化纹,磨损痕,错综交织在一起,说明这件玉刀是实用器,不管它怎么用,哪怕是佩戴装饰,也一定是常年佩戴的,绝不是陈设摆件,不然不会有这么浓厚的磨损痕和风化特征。尤其是商周古玉,年数很长,地下埋藏环境非常密闭也特别稳定,单凭埋藏三千年是不会形成这样风化痕迹的。因此,断定这不是陪葬用玉,而是某位古人心爱的“实用器”。 另外,这样的皮壳有人描述,形容是玻璃光。我不太喜欢玻璃光这个词,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你说它像玻璃,有人就会反驳这不像玻璃,所谓的玻璃光这个名词,它就是一个名词而已,如人饮水冷暖各异,因此不必牵强附会这是什么光。能看到的是,制玉时解玉砂研磨抛光痕迹、使用磨损痕迹、风化痕迹交错在一起,全部都是在这层厚厚包浆的下层,并从厚厚皮壳穿透出来,带给人视觉上的冲击。这,就是古玉的光气,“光含星与辰”。 还有,这不是刀把,这是玉刀,你去查查,古代玉刀代表什么,什么人可用玉刀?这件玉刀是不是相当的牛批克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