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是高质量发展,数字化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
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机关有关要求,中国航发近年来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分级强化各业务域数字化新质能力,助力实现质量提升、效率提高、成本降低,为打造更加强劲的“中国心”提供坚实支撑。
推进数字化转型,首先要增强基础支撑能力。
在集团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依托中国航发研究院组建的集团数据与信息技术中心深入开展航空发动机数字化转型方法路径研究,深入分析典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提出了一套“战略驱动、架构引领、模型贯通、平台赋能、治理保障”的数字化转型方法路径,初步形成航空发动机数字化转型规划。
闻令而动,快速响应。承接集团数字化转型规划,中国航发黎阳动力发布数字化转型方案,围绕数字化转型七大能力制定了33项举措、91项任务,明确了以“业务流程化、流程数据化、数据资产化”的数字化转型路径;中国航发东安围绕资源与连接、数据使能、业务数字化以及战略决策等4个维度,构建涵盖16个业务域的“4层16柱1魔方”数字化转型架构;中国航发轻动从夯实基础能力、打通核心价值链等方面拟定16项具体举措,全面启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以创新技术不断赋能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在集团的统一部署下,一系列基础网络、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中国航发动力所、航材院收集、整理、集成设计制造运维数据,形成对行业内产品数据的规范化描述。同时,在构建数据标准和数据模型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分布式共享数据库系统,逐步实现各类数据应用模型的开发和验证功能。
中国航发黎明构建连接现场终端的工控网络和数字化管控系统,配齐数字化工具,实现计划、工艺、资源直接下达到工位。
数字化转型,不仅要转变传统科研生产模式,更重要的是转变人的思维。中国航发长江、哈轴、长春控制、北京航科、燃机等单位将数字化转型纳入年度培训计划,着力提升全员数字化知识技能水平,加快培养一批既具备数字化技术能力又熟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加快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步伐。要实现加快,统一的业务模式、统一的数据标准尤为重要。
中国航发动研所以技术树、技术地图等科技创新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应用为目标,大力推进全集团统一的协同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中国航发涡轮院探索建立全集团统一的航空发动机虚拟论证平台、全生命周期需求管理平台、数字化试验管控平台,支撑型号立项论证、需求捕获验证和试验资源的统筹协调等。
航空发动机是典型的知识和技术高度密集的高科技产品,涉及大量的规范、标准、文件、数据,协同设计管理系统(CDM)是让设计流程上下游专业间实现信息共享的重要平台。
中国航发动研所将质量提升成果、典型零组件结构正向设计等方法案例融入设计流程,将设计评审检查单等要素纳入管控流程,从技术和管理两个维度,以推拉并举的方式,持续优化CDM平台;中国航发贵阳所基于流程树、流程文件,将所有素材与流程、活动关联,开发CDM素材,形成工作指导书、数据模板、工具模板和流程模板,打通数据链路,奠定数据基础,串联上下游输入输出,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数字化转型要以操作者为中心。打通生产现场数字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对于解决一线操作者的信息和数据处理问题意义重大。
实施数字化转型“最后一公里”三年行动计划以来,一批分厂、车间踏上了数字化转型的快车道:航发动力大修中心作为集团试点单位,率先集成了信息流、物流,打通了计划、工艺,实现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中国航发中传依托MES系统实现“加工计划—生产准备计划—制造计划—APS自动排产—工位计划”的自动推送、查看、反馈、决策;中国航发西控科技建成2个成熟数字化产线,试运行6个,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制造过程检测数据智能采集智能判定,主产品研制周期大幅缩短。
数字化转型不是一点一域的数字化,而是以型号为依托打通航空发动机完整数字线索,实现研发、制造、供应链、服务保障、运营管控的全景式的数字化。
仿真技术是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助推航空发动机从“传统设计”到“预测设计”变革的重要手段。即将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上首次亮相的太行CAE仿真软件是中国航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成果。针对研发流程中型号设计三维仿真需求,该软件覆盖了航空发动机气动、燃烧、传热、强度、声学、多学科、材料等7大专业领域,满足多种学科、多种部件、多种工况的各类可视化分析。
针对试验台、试车台数字化改造,中国航发商发推进涵盖试验数据中心、远程试验中心、试验指挥中心等在内的科研远程试验平台建设,通过数字化手段,降低了远程试验成本,促进试验资源有效配置,大幅提升试验效率。
生产计划体系是流动式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航发南方大力推进以MES为核心的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深入应用,确保生产计划体系在信息化平台固化。航发科技围绕机匣自动化生产线开发运用自动化编程技术,将数字化工艺同自动化产线相结合,有效缩短型号研制周期。中国航发红林建成热处理柔性生产线,实现数据“采、传、控”和工艺规程自动编制,加工指令自动生成并同步传递到设备,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在供应链建设上,中国航发黎明、南方等单位专门构建的物料管控系统,利用“扫码”等信息化手段,大幅提升物料出入库效率。
在服务保障业务域,中国航发动控所研发的航空发动机综合诊断器,可实现提前预警故障、性能监测、视情维护的功能,对于加速实现基于装备运行数据的状态监控和主动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主价值链外,财务、档案等管理与支撑业务同样是数字化转型的重点领域。中国航发财务公司深化业财一体化管理,大力推进集团司库平台建设,全面建成“1455”航发特色一流司库体系。承担集团档案管理系统开发与部署任务的中国航发动控所,全面设计档案工作管理流程,深度优化档案服务利用模式,为实现核心档案数据的集中管控,推动跨层级、跨领域、跨单位的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平台基础。
供稿:各单位
校对:李泽林
责编:杨 雷
核稿:焦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