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林区严格落实《大兴安岭地区干部储备培养和使用工作规划(2022—2026年)》,创新“四个三”工作方法,通过优化“三量”,确保“三性”,推动“三化”,提高“三度”,推动干部队伍高质量发展。
坚持事业为上,多种渠道拓源储优。一是补充干部“需求量”。着眼新林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长远发展需求,科学布局人才招录、招聘工作,补充干部252名,平均年龄27岁。自2022年起陆续录用全日制研究生9名,实现干部队伍全日制研究生“零的突破”,大学及以上学历干部比例逐年提高,目前公务员队伍大学及以上学历比例较换届前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招录了4名定向选调生、22名集中选调生,运用“绿色通道”引进9名急需紧缺人才,干部队伍的年龄、学历、专业结构得到了持续优化。二是充实干部“储备量”。采取座谈研讨、个别访谈等方式开展干部队伍建设调研,多维度近距离识别干部,及时发现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储备539名优秀年轻干部,推荐1名选调生到上级部门跟岗锻炼,35岁及以下科级干部数量较换届前增加了33名,年轻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2026年换届打牢了人才储备“提前量”。三是挖掘干部“潜在量”。按照“急需人才”“近期成熟”“中长期培养”等维度分级分类做好干部规划,建立干部管理信息库,动态完善身份类别、年龄结构、学历专业等要素,实现横向上分行业、分专业,纵向上分年龄、分性别、分职级,为干部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坚持淬炼强基,靶向施策培训赋能。一是培训确保有科学性。聚焦干部队伍建设主责主业制定教育培训计划,整合教育资源,构建“以区委党校为龙头,基层党组织为基点”的干部教育矩阵,结合区域优势和文化特色,依托华罗庚情怀纪念馆等“红色研学点”打造特色课堂,把理论武装不断引向深入。二是培养确保有针对性。创新集中授课和视频授课、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理论讲解和户外实操、小组研学和汇报演出“四结合”的培训模式,分级分类举办了能力素质提升等培训班31期,累计培训2100余人次。建立“多岗交流”和“结对帮扶”的培养模式,每季度召开年轻干部座谈会,推动干部培养与岗位需求匹配更加精准。三是实践确保有实效性。针对干部的岗位需求和专业特长,选派优秀干部到鸡西、烟台等地学习党务工作、乡村振兴等方面经验,帮助干部开拓视野、更新观念。选派21名优秀年轻干部参与巡视巡察、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促进各项能力均衡提高。
坚持实干实绩,搭台架梯量才使用。一是推动选人用人科学化。严把德才标准,树牢公道正派、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选人用人导向,对敢管难事、善解难题、实绩突出、表现优秀的干部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近年来我区选人用人工作群众满意率均超过98%,让想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地位。二是推动队伍建设专业化。坚持干部资源“一盘棋”配置,着眼于优化班子结构、提高整体效能,系统谋划干部交流工作,提拔使用熟悉党务、经济、政法等方面的专业型干部担任正科级领导职务,推动干部资源精准投放,有效提高了人岗匹配度,领导班子攻坚能力明显增强。三是推动干部配备年轻化。制定年轻干部营养套餐,为年轻干部搭台子、压担子、给位子,优先提拔使用在基层锻炼成熟、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选调生,完成22个区直部门年轻干部配备目标,“90后”科级干部占比14.7%,科级干部平均年龄较换届前下降3.2岁,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已见成效。
坚持全面从严,严格管理监督塑型。一是提高监督广度。把监督贯穿于干部选用任前、任中、任后全过程,规范任前公示、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等4个制度,与纪委联合建立案件快办快结机制,强化与执纪执法等相关部门间干部监管信息的整合与共享,明显增强了干部监督工作合力。二是提高监督密度。坚持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督有机结合,从严从实组织干部填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动态更新干部正负面清单和政治素质档案,制定下发《新林区区管干部因公因私出国(境)管理办法》,完善“8小时以外”禁令制度,畅通“12380”举报平台,明确专人受理,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推动从严管理形成常态。三是提高监督深度。健全谈心谈话制度,紧盯关键领域和重点人群,结合部门工作职责和岗位廉政风险点,对“一把手”和关键岗位干部谈心谈话400余人次,主动了解干部所思所想,及时为干部排忧解难,激励干部安心干事创业。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组织干部走进地委党校、大兴安岭廉政教育基地接受思想洗礼,教育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校对:向志贤
责编:韩云博
审核:李晨曦
监制:董亚芹
投稿邮箱:dxaldyjy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