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楼组】志成居民区:探索“一员二网三佳四动五共”楼组治理模式

民生   2024-11-26 20:50   上海  




零距离楼组

系列宣传


引言

“零距离楼组”是“零距离家园工程”建设的重要一环,是深化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抓手。2024年,在推进楼组建设过程中,淮海中路街道聚焦“硬”“软”“特”三大关键词,抓好硬件建设、软件提升、特色营造,探索实践以“楼组、楼群、楼宇”为单位的群众自治机制,实现基层治理从“零距离”到“凝聚力”的提升。街道注重对标对表,做实基础工作,在党建引领、环境整治、动员居民等方面下功夫,力求符合标准,按照时间节点,分批完成呈现。动员居委因地制宜,做深特色亮点,从楼组实际情况出发,挖掘楼组特色,符合居民要求,讲好楼组故事,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同时充分凝聚群众,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问需问计于民,紧扣需求导向,广泛开展议事协商,充分整合社区资源,推动共治自治,建立起长效维护机制。在街道社会工作办的牵头和各居委的推进下,10个示范楼组“焕新出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志成居民区

“零距离楼组”建在楼组,成在社区。今年,淮海中路街道全面推进“零距离楼组”建设,充分发挥典型带动、示范引领作用,10个楼组均在软硬件方面提升显著。其中,志成居民区在深化国际广场B座的楼组建设中,坚持党建引领作为基层自治的“红色引擎”,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探索党建引领下的“一员二网三佳四动五共”楼组治理新模式,激发楼组善治活力,提升居民对楼组的归属感。


背景与起因

国际广场B座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是一幢28层高、二梯8户的商住混合型的商品房,楼内共137户居民,383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近27%,另外有离退休党员7位,在职报道党员15名,潜在力量丰富。作为一栋“高龄”的高层塔楼,国际广场B座结构本身“先天不足”,加上公共设施缺乏必要维护,各楼层普遍存在诸如灯照昏暗、墙面斑驳破损、管道裸露在外、电线乱拉乱接、杂物随意堆放等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品质,极易诱发邻里矛盾。

为根治这一治理难题,志成居民区以“零距离楼组”建设为契机,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原则,率先在商住混合型商品房中探索开展“一员二网三佳四动五共”创建模式,并取得阶段性的成果。通过对楼道进行“微整治”“微众筹”“微设计”“微改造”,以楼层的小变化带动邻里关系的大融洽,促进楼组一家亲。


主要做法与成效

01.

擦亮党员名片,突出党员引领

在开展“零距离楼组”建设的过程中,居民区以楼组自治为专题,定期召开党支部会议、传递创建信息,以先知带动先行。党支部委员逐一敲开楼内党员的家门,征求意见建议、探讨建设思路、凝聚人心力量,激励党员在家门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自身带动家庭、以党员家庭带动楼组,积极参与小区的自治共治项目,逐步成为周边邻居看得见的楼组自治“主心骨”。

02.

织密“二微”方阵,筑牢建设基础

“微阵地”和“微网格”是“零距离楼组”创建的神经末梢。按照“合理布局、便于细分、无缝覆盖、扎根前沿”的原则,结合楼组实际,居民区划定每个楼层为末端“单位”。每层由党员和居民骨干担任微网格长,建立微阵地,通过信息互通、问题反馈、治理联动等机制,将党建与网格的优势全面融入到楼层“微治理”和“微改造”的项目中,聚焦居民切实需求,解决楼组自治难点,提升“二微方阵”的组织力和服务力。

03.

打造“三佳”楼组,明确创建理念

环境佳、氛围佳、人文佳“三佳”理念的提出,让“零距离楼组”建设在社区中形成了良好氛围。部分楼层骨干得知国际广场B座正在全面推进楼组建设时,第一时间表达了以身作则带头支持创建的意愿,并提出愿意发动楼层业主众筹资金进一步提升楼层环境。但由于每户业主对创建的认知不尽相同,面对如此热情高涨的楼层居民,这样的方式是否可行?一个个问号摆在了居委干部面前:楼层的居民们是否都愿意众筹?户均出资多少大家能接受?众筹后需提升楼道哪些硬件设施?提升方案由谁设计、由谁施工?后续环境由谁来维护?这些问题让“出钱办事”显得没那么简单,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居民区结合日常“四百走访”跨出了第一步。

04.

实施“四动”融合,试点业主自筹

居民区实施“党员发动、能人推动、邻里互动、共建联动”的四动融合,开展业主自筹楼组建设的探索。首先,楼组骨干在党支部的牵头下与其他业主逐一取得联系,共同商议如何改善楼层环境,征询楼层业主对提升硬件设施的意见,尽最大努力争取到全体业主对众筹的支持;其次,业委会、物业、居委会从楼道卫生整治入手,在取得居民理解和支持后,对楼道中长期占用通道的堆物进行集中排查和清理,重还楼道以干净卫生的环境;再次,居委会联系第三方专业组织,围绕楼层环境、业主构成和人文感受度等方面,为楼层人居环境和志愿者团队建设提供指导;最后,在居民区党总支和业委会的牵线搭桥下,依托共建单位的专业资源,制定楼组提升方案。

05.

遵从“五共”原则,促进邻里和谐

“共商、共议、共情、共治、共享”是邻里共同体的粘合剂。在业主形成统一意见、社会组织出谋划策、共建单位进行统筹设计后,“零距离楼组”的硬件提升方案有了雏形。然而,个别业主在较高的费用面前打起了退堂鼓。在这一关键时刻,楼组骨干主动提出愿意先期承担施工资金,后期筹资秉持自愿原则。令人欣喜的是,当楼层施工完成,大家看到脱胎换骨的变化后,先前个别不愿出资的业主也补上了施工款。楼组骨干有感而发:“楼层的居住环境好起来,这点钱大家就愿意出。如今每家每户都很珍惜现在的环境,自发约定共同维护,最重要的是大家的邻里关系也因为‘零距离楼组’建设而更加和谐。”

治理前

治理后

治理前

治理后

治理前

治理后


经验启示

在此案例中看到了党员的发挥、阵地的建设、资源的整合、居民的自发以及邻里的和谐,同时也给志成居民区更好地打造“零距离楼组”带来的一定的启示

一是社区居民的主动参与是自治自理的基础。“零距离楼组”的创建还取决于能否持续带动更多居民融入其中,通过发动、集结和引导居民,整合社区中的每一户到楼组这个最小治理单元,‌激活网格末梢的“源动力”,‌真正做到让居民“提出来”“自己干”“讲得响”,从而‌实现自治自理从楼层到楼道乃至社区的有效延伸。

‌二是“自治达人”的作用发挥是楼组建设的支撑。“自治达人”是社区中一股冉冉崛起的“新势力”,有力支撑起“零距离楼组”的创建工作。在各项自治活动中,‌他们知难而进,‌以身作则,并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其他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提高了居民的参与度,‌增强了大家对楼组创建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三是共商共量的与邻为善是长效治理的保障。聚焦“零距离楼组”,邻里间又衍生出“邻里会客厅”。发起人‌通过打造公共交流空间、‌组织邻里交流活动,围绕楼层改造的各类事项,让大家提建议、想办法、定方案、看效果、拟出资。在共商共量下,把楼层改造成为居民利益共同体,最终形成大家都认可的结果,‌促进了邻里间的团结互助与和谐关系。

四是区域单位的共建优势是共治共享的体现。“零距离楼组”创建以来,志成居民区党总支充分发挥联建双方党组织的互补作用和资源优势,建立常态化的联系机制,发挥合作效能,以社区治理和服务不同类型的居民作为出发点,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居民项目,寻找出企业与居民区融合发展的最佳契合点。

社会工作办,志成居委

淮海中路街道
发布淮海中路街道政务信息、便民服务资讯、活动公告等。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