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在医疗领域,医患关系一直是备受瞩目的话题,而患者随意拨打 12345 投诉医生的事件频频发生。这一现象不仅反映出医患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与冲突,也促使我们思考医疗投诉机制的合理性与公正性。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医生能打 12345 投诉患者吗?
先来看一个典型案例。
近日,在山东的一家医院,一位患者前来医院就诊,却发现自己想要找的医生正好休班。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患者竟然拨打了 12345 进行投诉,强硬要求医院协调让该医生取消休班,回来为其看病。
事实上,医院早已通过公众号以及门诊大厅公示等方式,将坐诊医生的排班信息进行了公开,而且这位患者并非初次来此就医,对医生的坐诊时间理应知晓。可即便如此,他还是选择了投诉这一极端方式。
此等事件并非个例。如今,不少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稍感不满,便会拨打 12345 进行投诉。
为什么患者如此偏爱 12345 这一投诉渠道呢?在部分患者眼中,直接向医院投诉可能收效甚微,而 12345 作为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似乎能给自己的诉求增添更多分量,促使问题得到更快、更有效的解决。
对于医院而言,一旦接到 12345 转来的投诉工单,便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调查、处理。
无论患者的投诉是否合理,医院都生怕处理不当引发患者的二次投诉,进而影响医院的考核等。这就导致医院在处理这类投诉时往往处于被动局面,医生们也常常因此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从理论层面来讲,医生作为公民,同样享有拨打 12345 进行投诉维权的权利 。
然而,在现实中,医生想要通过 12345 投诉患者,却面临着重重困难,几乎难以实现。
医生身为事业单位人员,为人民服务是其职责所在。当医生拨打 12345 投诉患者时,12345 平台会依照流程,将相关信息转交给医院的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再反馈至医院,随后医院便会展开调查。可通常情况下,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医院劝医生息事宁人。
在一些案例中,医生甚至还可能被批评为无理取闹。除非是极为严重的情况,否则医生大概率只能选择自己撤销投诉。
这便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现象:患者投诉医生,医院要处理医生;医生投诉患者,依旧是医院来处理医生。
如此一来,12345 原本旨在消除矛盾的初衷,在实际操作中却让医生无论处于投诉的哪一方,都仿佛成了矛盾的焦点。
这些不合理的投诉,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在苏州吴江,一位周老伯在医院配药时弄错药品,要求更换遭拒后,与医师小张发生争吵 。随后,周老伯通过 12345 热线进行投诉,声称小张对其说过 “配错药就拿回家继续使用” 的不当言论。
然而,监控视频却证明小张并未说过此话。但即便如此,小张所在部门还是因这起投诉被扣分,小张本人当月奖金也被扣罚。这一事件不仅给小张带来了经济损失,更对其精神造成了伤害。
从更大的层面来看,类似的不合理投诉频繁出现,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医疗秩序。
医生们在日常工作中本就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谨慎地做出诊断和治疗方案。而不合理投诉的存在,让医生们不得不分出精力去应对投诉,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长此以往,甚至可能导致部分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过于保守,不敢轻易尝试一些具有创新性但存在一定风险的治疗方法,最终影响的还是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疗行业的发展。
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现状,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患者多方共同努力 。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医疗投诉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医患双方在投诉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让投诉处理有法可依。
同时,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改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从根本上缓解医患矛盾。
医患关系的和谐稳定,关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不合理的投诉不应成为常态,而应通过完善的制度和各方的努力,得到有效的遏制。
我们期待政府、医疗机构和患者能够共同行动起来,让投诉回归其原本的意义,成为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助力,而非破坏医患关系的利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医疗环境,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让每一位医生都能在安心的氛围中施展自己的医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