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发现第一人——王懿荣

旅行   2024-11-03 19:47   山东  





甲骨文发现

第一人

王懿荣

1845年至1900年



01

认识王懿荣


(王懿荣像)

王懿荣(1845-1900),字正孺,谥号文敏,祖籍山东福山。出身官宦世家,清光绪年间进士,曾三任国子监祭酒,是我国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著名的金石文字专家。


王懿荣于1899年首先发现甲骨文,并确认为商代文字,被誉为“甲骨文之父”。



02

听名人故事


公元1899年,王懿荣因病在北京一家叫做鹤年堂的药店抓药,其中有一味药材,名为龙骨。但是药包里的“龙骨”拿回来时已经破碎,王懿荣翻拣了几下,发现一片“龙骨”上有着似篆非篆的清晰刻划。凭着雄厚的金石学功底,王懿荣马上意识到,这刻划绝非寻常。王懿荣命仆人到药店将“龙骨”多抓些来。但新抓来“龙骨”都捣得太碎,收获不大。


翌日,王懿荣亲临药店,再三嘱咐药店掌柜说,以后新购“龙骨”万不可再捣碎,并一定将送药者引荐到他府上。


1900年春,范维清又带来了八百余片“龙骨”,其中有一片刻有52个字,王懿荣照例全数购下。


后又有叫赵执斋的古董商携来数百片,片片有字,王懿荣亦全数购下。于是古董商知道此骨可以赚钱,纷纷携之登门,时不多久,王懿荣收“龙骨”达一千五百余片。



(王懿荣博物馆场景)


接下来,王懿荣对“龙骨”进行了反复推敲、排比、拼合 “细为考订,始知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则确在篆籀之前。”


最后,王懿荣确认这些甲骨上所刻的符号确属一种文字,是我们祖先创造的早期的、而且是早于篆籀的文字,即是早于先秦时代青铜器上的文字。



03

学名人精神



       纵观王懿荣的一生,其之所以能成为发现骨文第一人,与他的家庭熏陶、人生经历及爱国主义情怀有着内在逻辑、密不可分。

王懿荣出身于明清时代官宦书香之家,在王氏家族中,曾任两朝中尚书、侍郎、总督、巡抚、祭酒、布政、按察、知府、知县等官职的就有140多人,且为官均十分清廉。


受家庭因素和自身兴趣影响,王懿荣从青年时代开始,便酷爱研究金石学,在考中进士以前,他在金石和古文字方面的造诣就已经名满京城。他所编著的《汉石存目》和《南北朝存石目》更是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后人评价王懿荣研究金石文字,称他“钩稽年代,补正经史,搜先达所未闻,通前贤所未解,爬罗剔抉,每多创见”。



(王懿荣博物馆场景)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一行仓皇出逃,王懿荣奉命守城,终因寡不敌众,兵败城陷,王懿荣感到以身殉国的时候到了,对谢夫人讲:“吾可以死矣!”写下“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于止知其所止,此为近之”绝命词后,携继室夫人谢云鹤、儿媳张允淑投井殉国。

王懿荣不仅在金石学、古文字学有颇深造诣,发现了甲骨文。其一生更是为国尽忠为官清廉



04

解中国文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忠”“廉”两个字。


,从“中”从“心”,“中”亦是声符,会军人忠于军令之意。“中”字甲骨文、金文像旗鼓,竖笔上多置横画以像飘带。由于“中”字本指发号施令之处,因此派生出忠于号令的“忠”



廉, 形声字,从“广”,“兼”声。本义是堂屋的侧边。《说文》:“廉,仄也。从广,兼声。”段玉裁注:“堂之边曰廉。








往期推荐:





福山:探索构建“慈善+”模式,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华丽变身!园林废弃物摇身成为“微景观”

打造“中医药+”发展新篇章!福山区中医药养生文化周圆满落幕
 福山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中国文字博物馆字博社教
编辑:吕艺
审核:区委宣传部

点赞+在看!
马上分享小伙伴↓ ↓ ↓

福在福山
千年古邑,三乡福地!烟台福山欢迎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