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懿荣
1845年至1900年
01
认识王懿荣
(王懿荣像)
王懿荣(1845-1900),字正孺,谥号文敏,祖籍山东福山。出身官宦世家,清光绪年间进士,曾三任国子监祭酒,是我国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著名的金石文字专家。
王懿荣于1899年首先发现甲骨文,并确认为商代文字,被誉为“甲骨文之父”。
02
听名人故事
公元1899年,王懿荣因病在北京一家叫做鹤年堂的药店抓药,其中有一味药材,名为龙骨。但是药包里的“龙骨”拿回来时已经破碎,王懿荣翻拣了几下,发现一片“龙骨”上有着似篆非篆的清晰刻划。凭着雄厚的金石学功底,王懿荣马上意识到,这刻划绝非寻常。王懿荣命仆人到药店将“龙骨”多抓些来。但新抓来“龙骨”都捣得太碎,收获不大。
翌日,王懿荣亲临药店,再三嘱咐药店掌柜说,以后新购“龙骨”万不可再捣碎,并一定将送药者引荐到他府上。
1900年春,范维清又带来了八百余片“龙骨”,其中有一片刻有52个字,王懿荣照例全数购下。
后又有叫赵执斋的古董商携来数百片,片片有字,王懿荣亦全数购下。于是古董商知道此骨可以赚钱,纷纷携之登门,时不多久,王懿荣收“龙骨”达一千五百余片。
(王懿荣博物馆场景)
接下来,王懿荣对“龙骨”进行了反复推敲、排比、拼合 “细为考订,始知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则确在篆籀之前。”
最后,王懿荣确认这些甲骨上所刻的符号确属一种文字,是我们祖先创造的早期的、而且是早于篆籀的文字,即是早于先秦时代青铜器上的文字。
03
学名人精神
王懿荣出身于明清时代官宦书香之家,在王氏家族中,曾任两朝中尚书、侍郎、总督、巡抚、祭酒、布政、按察、知府、知县等官职的就有140多人,且为官均十分清廉。
受家庭因素和自身兴趣影响,王懿荣从青年时代开始,便酷爱研究金石学,在考中进士以前,他在金石和古文字方面的造诣就已经名满京城。他所编著的《汉石存目》和《南北朝存石目》更是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后人评价王懿荣研究金石文字,称他“钩稽年代,补正经史,搜先达所未闻,通前贤所未解,爬罗剔抉,每多创见”。
(王懿荣博物馆场景)
04
解中国文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忠”“廉”两个字。
忠,从“中”从“心”,“中”亦是声符,会军人忠于军令之意。“中”字甲骨文、金文像旗鼓,竖笔上多置横画以像飘带。由于“中”字本指发号施令之处,因此派生出忠于号令的“忠”字。
廉, 形声字,从“广”,“兼”声。本义是堂屋的侧边。《说文》:“廉,仄也。从广,兼声。”段玉裁注:“堂之边曰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