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文史】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创新(二)
文摘
2025-01-17 07:00
内蒙古
日寇投降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学校的主要任务是配合解放战争。此时,除聘有原中学和地方的部分教职员工外,一批来自冀热辽联合大学的教师,教育厅分配的来自东北师大、华北革大、四川大学等院校的毕业生,组成了学校的教师队伍。为支援解放战争和热河省关于“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的指示,学校除了初中班级外,还承担了地干班、短训班、初师班、简师班的多重人才培养任务。按照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的“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方针,在教育教学中,学校设教导处,负责领导学校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各班设教师兼职的班主任,各班有班委会,设班长和班委。学校定期举行形势报告会、读书报告会进行爱共产主义、“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公共财物)”教育和人生观教育。学校把“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抗大精神作为校风来传承,形成了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思想工作氛围,也为师生们留下了在校学习和生活的深刻印象与美好回忆。为了学生们的健康,在抓好食堂伙食,学生常洗衣、洗澡的同时,组织学生上好早操、间操和每天下午1.5小时的课外活动,校长、老师、学生一起跑步上早操。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报告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为新中国教育指明了方向。在学生教育上,学校按照毛泽东主席“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号召,开展争创“三好”活动,评选“三好学生”“三好班级”。1959年开展学生操行成绩评定工作,在学生中开展“一颗红心,两种准备”“阶级教育”“劳动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总结学校工作,于1965年分别整理印发了《赤峰二中的阶级教育》《赤峰二中的劳动教育》两篇经验材料。学校还建立了高中学生带初中学生的“辅导员”制度,指导帮助低年级同学的学习、生活,经常联合举行活动。学校自1958年陆续开辟的农场、校办工厂成为学生的学习劳动基地。在教师管理上,建立了教职工学年鉴定制度,对教师在工作、学习中的思想表现、工作态度、业务水平、教学效果等每年进行评定解放初期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模式,在树立新校风、建设教职工队伍、促进学生德智体健康成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学校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