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彦杰 曹志强 徐雪岩)
新世纪的课程改革
2001年6月,国务院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于是,一场以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变革在赤峰二中逐步开展起来。
学校举行了《教育新理念》《教师角色的再思考》专题讲座,开展了“校园网络资源共享培训讲座,以此促进教师新课程观念的树立和更新。学校还组织开展了课程改革的研究工作2009年由内蒙古科技出版社出版了《走进新课程--赤峰二中教育教学论文集》。蒙会珠老师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初探》被评为首届全国素质教育教研成果一等奖,《再谈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论文获得第二届“孺子牛杯”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2年4月,学校指定“六年发展规划”,锚定办精品学校目标,确定了素质教育出成果,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课程的丰富性。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采取了拓展社团、开展研究性学习、增加社会实践等措施。倡导用多把尺子量学生,开设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课程,推行学分制和活动课程化。学校提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与评价改革探索实践任务,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任务落实。抓课程标准与教材的解读研讨,抓教研组、备课组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研讨与交流,组织指导青年教师上好“新课改”课,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从教师主体转变为学生主体“合作学习”。学校隆重表彰了优秀备课组、青年教师解题大赛优胜者。
2015年9月学校校本课程开课正式启动,有20多种校本课程,后来逐年增加,最多时达到100余门课程供学生选择。近20个学生社团组织陆续开展工作。12月学校分别召开基础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师培训会和学生选题动员会,作为规范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正式有序实施,直到现在。地理教师王彩芩与他人合著的《赤峰--可爱的家乡》校本教材,获赤峰市首届校本教材评审一等奖。李哲老师被中语会“校园文学社团”课题组授予“百家校园文学社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2015年市教研室确定赤峰二中为生物学科教研基地,宋瑞龙老师被聘为生物学科首席专家,开启了课程改革学科基地建设新路。此后的化学学科、物理学科、英语学科、历史学科等基地和首席专家也陆续诞生。化学学科、历史学科为自治区学科建设基地,语文学科为市级学科建设基地。
学校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了突破。2021年举办“博雅英才”实验班,借助与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之机,细化深化分层教学,优化生源选拔机制,利用课程改革机会,实现了以数学物理带动下的奥赛成绩整体提升、“强基计划”选拔能力提升和高考高分段人数提升为目标的三大突破。2022年借自治区新高考、新教材、新课程的实施带动课堂的根本转型,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思想观念的整体转变,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评价制度的提升和转变。同时,这也是自治区优质普通高中办学水平、育人能力的一次检阅,在面对新高考的转型竞争中占得先机。
目前,累计已有41所重点高等院校将赤峰二中确认为“优秀生源基地”。总之,一百年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学校都有不同的教学任务。学校进行的教育教学探讨和研究,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推动了学校的不断发展。
【相关阅读】
摘 自:赤峰文史
一审丨冷 雪
二审丨张书源
终审丨刘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