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文史】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创新(四)
文摘
2025-01-19 07:04
内蒙古
(文|刘彦杰 曹志强 徐雪岩)
改革开放后的高考
“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当时各个中学的主要任务是为高等学校输送人才,所以二中的教育教学工作,也转移到了抓好高考上面。1978年,学校有九年一贯制应届毕业生参加高考,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当时的学生由于学制改革等各种原因,差异很大。学校从数学学科竞赛开始,逐步拓展向物理、化学等各个学科延伸,通过学科竞赛,使一部分优秀学生脱颖而出。1981年,学校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提出了“面向全体、各科齐进、狠抓基础、培养能力、因材施教”的20字教学指导纲要。学校通过抓教师备课、教研组学科教研,实现对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掌握,通过规范生动的课堂和实验教学,以及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因材施教,突出抓好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简称“双基”)的教学。发挥教研组团队优势,集中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特别是知识体系与能力的自我重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学校有“一堂课一面板书,一部师生共同拥有的学习与指导提纲”的要求。那几年,校长办公桌背后挂着毕业班学生名册,标明了每个学生学习与检测的动态数据,“优秀生”、“中等生”、“边缘生”成了教研、备课、教学和辅导的重点指向目标。帮助他们解决进步提高的间题、学习方法问题、学科学习不均间题以及思想问题,成为校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共同针对性的教育与教学任务。面对高考,各学科教研团队,各班主任、各任课教师都有针对性思考和措施,解决实现高考目标的趋势性问题、规律性问题,圈定考试重点,曾多次出现“训练指向准确”的杰作。在每一年的学校教育教学研讨会上,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教师的经验总结和研究论文,都成为互相学习借鉴、推动再提高的成果和新起点。2012年全区高中物理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在赤峰二中举行,孙家奎老师参赛学校还非常注重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1978年,学校开始配备电教设备幻灯、投影仪、闭路电视等,在学科教学中应用。2003年建成校园千兆主干、百兆桌面校园数字网络,实现了国际国内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2004年实现了一线任课教师每人一套笔记本电脑,实现了备课、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由于学校在教学上的努力,使得在每一年的高考中都能立于不败之地。全校毕业生升学比例、考人清华北大等重点高等院校累计人数、文理科高分人数比例,甚至不同年度高考总分、单科最高分的累计等,连续保持了全市最高、全区名列前茅的好成绩。摘 自:赤峰文史
一审丨冷 雪
二审丨张书源
终审丨刘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