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

文摘   2025-01-22 16:34   安徽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围绕这一话题积极建言献策。



污染防治攻坚 守卫碧水蓝天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去年以来,我省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克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环境改善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作为一名生态环境监测一线的工作人员,生态环境美不美,监测数据会‘说话’。”省人大代表王丽表示,发挥好监测数据作用,要坚持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把牢生态环境质量第一道防线,进一步强化“技术为本”意识,强化溯源监测技术,严守环境监测质量关。
做好精准治污,治理水环境污染尤为重要。民建安徽省委会建议,完善城市污水管网建设,落实雨污分流,有效收集生活污水,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提升改造。同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控制农药、化肥使用,提高秸秆和畜禽粪便还田率。
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离不开一支有战斗力的‌生态环境领域执法队伍。省政协委员段文松表示,要加强环境执法装备现代化建设,以新技术、新装备赋能执法能力提升。同时,建立健全以移动执法系统为核心的执法信息化管理、执法装备使用台账和日常维护与管理制度,加大无人机、无人船及走航车的应用,进一步拓展日常执法检查手段。


推动减污降碳 全面绿色转型

随着“双碳”战略实施,安徽经济社会发展迎来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深化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启动第二批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建筑光伏一体化。

“我们希望用科技的、绿色的方法,促进农业秸秆及其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为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积极助力。”省政协委员杨美蓉表示,农业秸秆和畜禽粪污作为农业有机废弃物,具有巨大的资源化利用潜力。然而,这些资源的利用率仍然较低。为此她建议,建立科学的有机废弃物收集与治理机制,加大新技术推广和政策支持,创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新模式和“绿色能源+乡村振兴”新业态,实现“秸”尽其用,变“粪”为宝。

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已成为推进能源革命进程的重要驱动。省人大代表王汝娜建议,要加大支持皖北地区光伏风电项目建设,增加皖北地区各市县光伏风电并网竞争性配置指标。同时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针对技术先进、创新能力强的重点光伏企业,有效增加信贷投入,加快产品创新,推动皖北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纵深推进改革 激发绿色活力

生态改革激发绿色活力。近年来,我省紧抓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创新,首创“新安江模式”,率先推行林长制,以共建长三角美丽中国先行区为牵引,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探索建立用水权、山林权、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等生态产品市场化实现机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升级打造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加快建立跨区域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为促进新安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以数字化赋能新安江生态文明建设,带动文旅、康养等产业发展。省人大代表汪育红建议,要加强资金保障,推动相关项目加速落地,强化数据支撑,在歙县打造覆盖范围广、数据类型全的新安江生态环境治理数据中心。在养老服务补贴跨省结算、旅游观光等方面实现“同城待遇”,为新安江流域的智慧文旅、智慧康养等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安徽作为林业大省,发展林业碳汇是拓展“两山”路径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省政协委员张龙娃表示,加大林业碳汇科技投入,围绕林业碳汇形成机制、固碳树种选育、林业碳计量与监测技术等开展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为林业固碳增汇、碳汇计量和监测提供科技支撑。


来源:安徽日报

主办:安徽省林业局

协办:安徽新媒体集团

安徽林业
发布安徽省林业重要政策信息、林业重大行动部署、林业工作动态,宣传林业建设成果和林业科技知识,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携手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