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围绕这一话题积极建言献策。
随着“双碳”战略实施,安徽经济社会发展迎来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深化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启动第二批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建筑光伏一体化。
“我们希望用科技的、绿色的方法,促进农业秸秆及其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为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积极助力。”省政协委员杨美蓉表示,农业秸秆和畜禽粪污作为农业有机废弃物,具有巨大的资源化利用潜力。然而,这些资源的利用率仍然较低。为此她建议,建立科学的有机废弃物收集与治理机制,加大新技术推广和政策支持,创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新模式和“绿色能源+乡村振兴”新业态,实现“秸”尽其用,变“粪”为宝。
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已成为推进能源革命进程的重要驱动。省人大代表王汝娜建议,要加大支持皖北地区光伏风电项目建设,增加皖北地区各市县光伏风电并网竞争性配置指标。同时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针对技术先进、创新能力强的重点光伏企业,有效增加信贷投入,加快产品创新,推动皖北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生态改革激发绿色活力。近年来,我省紧抓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创新,首创“新安江模式”,率先推行林长制,以共建长三角美丽中国先行区为牵引,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探索建立用水权、山林权、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等生态产品市场化实现机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升级打造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加快建立跨区域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为促进新安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以数字化赋能新安江生态文明建设,带动文旅、康养等产业发展。省人大代表汪育红建议,要加强资金保障,推动相关项目加速落地,强化数据支撑,在歙县打造覆盖范围广、数据类型全的新安江生态环境治理数据中心。在养老服务补贴跨省结算、旅游观光等方面实现“同城待遇”,为新安江流域的智慧文旅、智慧康养等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安徽作为林业大省,发展林业碳汇是拓展“两山”路径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省政协委员张龙娃表示,加大林业碳汇科技投入,围绕林业碳汇形成机制、固碳树种选育、林业碳计量与监测技术等开展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为林业固碳增汇、碳汇计量和监测提供科技支撑。
丨来源:安徽日报
主办:安徽省林业局
协办:安徽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