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花园湖的前世今生

文摘   2025-01-27 15:53   安徽  



吃过早饭,朱士杰穿上救生衣,开着巡护船,和队友们开始了花园湖一天的巡查工作。“我们每天都要巡查,夜间也要值班,看有没有偷钓鱼的,或者偷捕鱼的,查到后会没收对方的非法工具。这就是我们的日常工作。”
今年43岁的朱士杰曾是花园湖畔的渔民,世代以捕鱼为生。近年来,随着凤阳县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朱士杰已放下捕鱼工具,成了花园湖的巡护员。如今,他已是巡护队的中队长了。


花园湖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东北角,盛水期湖面面积达5万亩,是淮河流域重要的行蓄洪区。曾几何时,花园湖是当地渔民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然而高密度养殖和过度捕捞也给花园湖造成了严重创伤。近年来,凤阳县通过不遗余力地加强整治,花园湖逐步展现出了新姿,2023年1月被确定为第二批省级重要湿地。
朱士杰回忆,小的时候,一家人都住在船上,居无定所。父亲在花园湖和淮河一带打鱼,收入也低,日子过得很苦。由于经济拮据,少年时期朱士杰就辍学了。辍学后,他跟着父亲一起捕鱼,过着以船为家的渔民生活。1999年,朱士杰结婚,妻子的娘家也是花园湖畔的渔民。
2014年,凤阳县实施了渔民上岸工程,确保渔民上得来、住得下、能发展。朱士杰全家被安置在凤阳县城钟楼小区。
“到2015年11月底,我县共安置了渔民806户,其中花园湖渔民342户。”凤阳县花园湖水产站站长陈作友说,像朱士杰一家,包括他的父亲和岳父,都享受到了渔民上岸的政策。
上岸后,朱士杰和父亲仍然干着老本行捕鱼,还经常去外地捕鱼,他的岳父刘春文在花园湖里开展围网养殖。经过不断发展,花园湖围网养殖户达190户,面积达2.4万亩。
开展围网养殖,收入确实比较可观。但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资源逐渐匮乏,渔民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就加大了鱼种的投放,增加了饵料鱼药的使用,致使鱼产量逐年下降,水资源遭到了污染。
2017年4月,针对花园湖围网养殖带来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凤阳县委、县政府决定退网还湖,下大力气保护和修复花园湖水域生态环境。为此,制定了花园湖退网还湖及生态修复实施方案,斥资5000多万元用于围网补助、渔民生活补助,并为退网渔民购买了失地保险。
消息一出,有的渔民积极响应,也有渔民心里想不通。他们觉得围起来的水面是自己的命根子,舍不得拆网。朱士杰的岳父刘春文就是其中一位。
“当初,渔民的心里就跟农民一样,我的地受损失了,心里不踏实。因为不知道以后生活的门路从哪来。”朱士杰说。
经过包保的县镇村干部多次到刘春文等养殖户家做工作,积极为渔民在附近的企业找工作,终于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经过两个月的努力,花园湖190户养殖户的围网全部拆除,渔民们再就业也得到了妥善安置。
当年12月,滁州市湿地保护修复方案出台。2018年,花园湖作为凤阳县最大的湖泊入选滁州市第一批一般湿地名录。
为有效管理保护花园湖湿地,2018年,县政府成立了凤阳县连丰水务发展有限公司,吸纳了包括渔民在内的21人作为巡护队员,每天24小时不间断巡护。
“一部分队员在水上巡逻,主要防止捕捞野生鱼类,同时要及时清理生活垃圾和漂浮物;另一部分队员是在陆地上巡湖,主要是防止不法分子用不同手段捕杀野生动物和鸟类。”凤阳县连丰水务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中文说。
得知花园湖巡护队要招人,正在外地捕鱼的朱士杰毅然决然地报了名。“巡护员的工作比较稳定,而且我本身就是渔民,也在行。我对这份工作很满意。”
昔日捕鱼人,今日护渔人。凭借着对花园湖水情、鱼情的熟悉,朱士杰让偷鱼者无空可钻。没多久,由于工作出色,朱士杰就担任了巡护队的中队长。
2018年11月的一天夜里,朱士杰和队友在巡查中发现不远处有亮光,直觉告诉他有人在偷鱼。于是,他们就开船往亮光处驶去。当快要接近时,偷鱼人赶忙弃船而逃,并且把偷鱼用的电瓶和电鱼器都扔进了湖里。
到达现场,朱士杰二话不说,衣服一脱就扎进了湖里。由于湖水较深,加之天气也冷,持续捞了好久才把偷鱼设备打捞上来。他说,“电瓶里面有硫酸,对湖水污染比较大,必须得捞起来”。
由于巡护队的不懈努力,花园湖上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逐渐减少。
2019年,为进一步减轻对花园湖湿地周边自然环境的破坏,结合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凤阳县投资20.24亿元对花园湖行蓄洪区周边5个乡镇5430户村民进行外迁安置。
凤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局长张守鹏介绍,自滁州市将花园湖列入全市第一批一般湿地名录保护以来,累计清理生产渔船400只,关闭船上饭店8家,埋设60多公里护网,安装监控设备40处,投资2000万元改建花园湖蓄洪闸管理处,淮河生态廊道扩绿增量1.08万亩,质量提升5.48万亩。
如今,花园湖的生态越来越好,鱼翔浅底、飞鸟栖息、水清岸绿的美景,正在徐徐展开。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主办:安徽省林业局

协办:安徽新媒体集团

安徽林业
发布安徽省林业重要政策信息、林业重大行动部署、林业工作动态,宣传林业建设成果和林业科技知识,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携手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