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企(职)业年金基金入市 进一步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
陈忠义:打通卡点堵点 更好发挥年金基金“长钱”作用
四举措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 夯实“长钱长投”基础
中欧基金刘建平:持续提升核心投研能力 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开展差异化投资、建立长周期业绩考核 企(职)业年金入市潜力进一步释放
嘉实基金经雷:中长期资金入市“清障” 年金基金发展潜力巨大
博时基金江向阳:四举措协同发力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
中长期资金入市取得制度性突破,对市场影响几何?
上证观察 | 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 加快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步伐
【分红进行时】春节前分红成为新年俗
【分红进行时】这20家上市公司节前红包最厚!
【聚焦中长期资金入市】“长钱长投”为资本市场长期稳健发展筑牢根基
行业龙头领衔 上市公司“红包雨”不停
近日,经中央金融委员会审议同意,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其中,针对企(职)业年金基金入市卡点堵点提出了三项举措,一是加快出台企(职)业年金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指导意见;二是支持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探索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开展差异化投资;三是逐步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
广发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刘晨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方案》将会有力引导企(职)业年金基金等长线资金进入A股市场,并形成市场与长线资金的正向反馈。
国泰君安副总裁、机构与交易业务委员会联席总裁、研究所所长陈忠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来看,打通卡点堵点,更好发挥年金基金“长钱”作用,有助于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引导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有效减少短期波动,有利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企(职)业年金基金投资A股比例
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据了解,企(职)业年金基金是近年来管理规模增长最快的专业机构投资者,未来发展潜力较大。截至2024年底,企(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总规模约5.6万亿元,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0.8万亿元,投资比例约14%。
企(职)业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关系到每位参保职工的退休生活待遇,是养老金融政治性和人民性的集中体现。为提高养老金替代率,保障退休人员生活质量,需要企(职)业年金基金保持年均3%至5%的收益水平。从目前各类资产收益情况来看,固定收益类资产的利率中枢难以达到上述目标,需要充分利用年金基金资金来源稳定、短期流动性压力较小的优势,强化权益类资产在增厚长期收益方面的作用,以此实现企(职)业年金基金的长期保值增值,更好保障退休人员生活质量。
根据2021年实施的《关于调整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的通知》,企(职)业年金基金权益资产投资比例上限为40%,但目前企(职)业年金基金投资A股比例仅14%左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那么,谈及制约企(职)业年金基金进一步扩大A股投资规模的原因时,陈忠义认为,卡点堵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短期考核问题突出。以往普遍采用年度收益排名与绝对收益考核,投资行为顺周期特征明显,不仅增加资本市场压力,也不利于提升投资收益。第二,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多数年金基金将不同年龄、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资金混同运作,导致投资组合整体风险偏好较低,过度依赖固定收益类产品。第三,覆盖面相对有限。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15.6万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覆盖3219万名职工,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总数计算,覆盖率仅约7%。
企业年金逐步具备
选择差异化投资策略的条件
值得关注的是,监管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专门政策文件,通过延长年金合同期限、提高长期考核指标权重、弱化短期业绩披露等方式,推动年金基金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
刘晨明表示,拉长考核周期有利于构建市场的长线资金基石。应加快出台企(职)业年金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的指导意见。通过提高长周期考核的权重,降低短周期考核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干扰,增强年金等长线资金入市的信心。
业内人士认为,通过拉长考核周期,年金基金委托人和管理机构能够更为理性地看待收益、风险,更加愿意通过适度容忍短期波动来换取更好的长期回报。因此,长周期考核机制下,年金基金权益资产配置比例有望大幅提升,既能为资本市场增加更多长期资金供给,助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也能发挥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更好实现年金基金保值增值目标。
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年金历经近二十年发展历程,用人单位的年金管理经验不断成熟,广大职工对年金投资的认识也不断深化,逐步具备了选择差异化投资策略的条件。目前,我国部分单位已经开展了企业年金个人选择的探索和实践。
在刘晨明看来,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进行差异化投资,有利于进一步活跃市场。鼓励差异化投资,意味着可以根据不同风险偏好的个体,提出不同的投资方案,满足多样化的投资需求,从而进一步丰富投资手段,提高投资回报率。
来源:证券日报
链接:http://www.zqrb.cn/finance/hongguanjingji/2025-01-26/A1737889350706.html
近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聚焦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既立足当下,明确投资指标,又着眼长远,做出针对性制度安排,为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创造有利条件。
国泰君安副总裁、机构与交易业务委员会联席总裁、研究所所长陈忠义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务实有力举措,对“稳住股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企(职)业年金基金是近年来管理规模增长最快的专业机构投资者,作为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为员工设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具有明显的“长钱”属性。
陈忠义表示,为保障退休人员生活质量,年金基金一般需维持年均3%至5%的收益水平,但固定收益类资产利率中枢难以达到目标。因此,年金基金具有较强动力发挥自身资金稳定、短期流动性压力小的优势,加大权益类资产投资,更好实现长期保值增值。截至2024年底,年金基金总规模约5.6万亿元,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0.8万亿元,投资A股比例约14%,与其40%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还有较大差距,发展潜力巨大。
谈及制约年金基金扩大A股投资的原因时,陈忠义认为,卡点堵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短期考核问题突出。以往普遍采用年度收益排名与绝对收益考核,投资行为顺周期特征明显,不仅增加资本市场压力,也不利于提升投资收益。第二,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多数年金基金将不同年龄、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资金混同运作,导致投资组合整体风险偏好较低,过度依赖固定收益类产品。第三,覆盖面相对有限。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15.6万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覆盖3219万名职工,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总数计算,覆盖率仅约7%。
《方案》提出三项有力举措。一是加快出台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指导意见。二是支持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探索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鼓励基金管理人开展差异化投资。三是逐步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
“总体来看,打通卡点堵点,更好发挥年金基金‘长钱’作用,有助于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引导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有效减少短期波动,有利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陈忠义说。
陈忠义表示,作为国有大型综合性券商,国泰君安坚持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坚守直接融资“服务商”、资本市场“看门人”、社会财富“管理者”职能定位,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在服务中长期资金入市方面,国泰君安构建了开放联结的机构客户综合服务体系,提质增效研究服务,做精做细平台赋能,提升专业能力和协同水平,围绕投资机构各类核心需求,贯通前中后台,整合投资端和融资端能力,提供一站式、多领域、全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努力为中长期资金加大权益投资比例,提升长期投资回报贡献专业力量。
来源:证券日报
链接:http://www.zqrb.cn/finance/hongguanjingji/2025-01-26/A1737889350713.html
来源:证券日报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1QuZF-sAKA7Va0381XwcBQ
近日,经中央金融委员会审议同意,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方案》明确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两大核心事项,预示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从“预热”阶段步入全面实施阶段。
核心事项方面,一是明确了对中长期资金的安排,包括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以及公募基金等;二是明确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五大举措: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优化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制;提高企(职)业年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运作水平;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
其中,对考核周期的安排更加明确。考核周期短是一直以来阻碍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核心问题之一。《方案》聚焦疏通“堵点”,全面构建三年期及以上的考核机制,预计将对中长期资金投资行为产生深远影响,这有助于培育真正的耐心资本,增强资本市场稳定性、改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及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
以险资为例,《方案》提出“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ROE当年度考核权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2023年10月,财政部曾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类绩效评价指标ROE由当年度考核调整为“3年周期+当年度”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权重各为50%),《方案》进一步将ROE当年度考核权重降至30%及以下,有助于弥合中长期资金长期投资目标和短期考核不匹配的问题,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落到实处。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中欧基金将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强化投研、产品创新、降费让利等多方面举措,更好地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一是,投研能力是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中欧基金始终高度重视投研体系建设。中欧基金致力于打造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的现代化投研体系,通过专业化分工、标准化流程和数智化平台,不断提升投研能力,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二是,面对风格迅速切换的权益市场,中欧基金加大中低波产品创新布局,打造“稳”策略产品线,覆盖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和流动性要求,致力于在震荡的市场中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力争降低净值波动。
三是,积极响应费率改革,中欧基金降低了管理费、托管费等多类费用,积极参与公募费改后首批浮动费率产品设立,通过持有期降费机制降低投资者的长期持有成本,鼓励长期投资,助力提升投资者的长期投资收益。
展望未来,随着包括商业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不断扩大,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中长期资金将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助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欧基金将继续秉承长线基本面投资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投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资本市场形成更加成熟、理性、健康的投资文化,为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上海证券报
https://www.cnstock.com/commonDetail/354776
近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针对企(职)业年金基金入市卡点堵点提出系列举措,强调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开展差异化投资,加快出台企(职)业年金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指导意见,逐步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
业内专家表示,企(职)业年金目前主要面临资金端基金覆盖范围不够广,投资端不够市场化、入市比例不高等问题,《方案》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措施,有利于企(职)业年金扩大规模、提升入市比例和稳定性,不仅有利于基金增值保值,也将助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开展差异化投资
企(职)业年金基金是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为员工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是近年来管理规模增长最快的专业机构投资资金。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企业年金基金规模达到3.52万亿元;截至2023年末,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规模达2.56万亿元。
“目前,企(职)业年金基金的A股投资比例约14%,距离40%的权益资产投资比例上限还有很大空间。”业内人士介绍,企(职)业年金基金自身的保值增值,需要发挥其资金来源稳定、短期流动性压力较小的优势,通过长期权益投资增厚长期收益,提高养老金替代率。
政策有空间,增值有诉求,为何企(职)业年金基金权益投资比例提不起来呢?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是重要原因。国寿养老首席投资官张涤表示,企(职)业年金基金按照集合信托基金的方式进行委托投资,年金基金设立后需要保证每年甚至每个季度净值曲线平稳上升,以满足受益人的需求。个人投资选择权没有大面积放开,年金账户风险偏好未作区分,不同风险偏好的资金汇集在同样的投资组合里,账户资产配置实际上由最低风险偏好的人所决定,而临近退休者以及已进入年金领取阶段的退休人员无法承受净值大幅波动。
对此,《方案》提出,支持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探索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开展差异化投资。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企业年金历经近二十年发展历程,用人单位年金管理经验不断成熟,广大职工对年金投资认识不断深化,逐步具备了选择差异化投资策略的条件。目前,我国部分单位已经开展了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的探索和实践,《方案》将鼓励更多用人单位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
张涤表示,对于年金基金管理人而言,未来可以根据持有人的年龄和风险偏好探索开展不同类型的差异化投资策略,对处于早、中期积累期的年金持有人可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通过长周期、跨周期配置提升年金积累水平;对于临近退休的领取人员应降低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使年金净值更加平稳。
加快出台长周期业绩考核指导意见
国际上,养老基金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通常为30%至50%,企(职)业年金基金也是养老基金的一种。张涤坦言,年金代理人、受托人往往将短期业绩排名作为对年金投资管理人评价的依据,同时设置较为严苛的回撤惩罚性安排。而权益投资短期业绩波动大、回撤大的特点,必然导致权益仓位成为年金投资管理人关注的焦点,只能通过严格控制权益仓位来满足收益率和波动率要求。
《方案》提出,加快出台企(职)业年金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指导意见。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监管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专门政策文件,通过延长年金合同期限、提高长期考核指标权重、弱化短期业绩披露等方式,推动年金基金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
“通过拉长考核周期,年金基金委托人和管理机构能够更为理性地看待收益、风险,更加愿意通过适度容忍短期波动来换取更好的长期回报。”一位年金基金管理机构业务人士表示,长周期考核机制下,年金基金权益资产配置比例有望大幅提升,既能为资本市场增加更多长期资金供给,也能发挥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更好实现年金基金保值增值目标。
逐步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
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共有15.6万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覆盖了3219万名职工。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总数为分母计算,企业年金覆盖率仅为7%左右,与我国庞大的职工队伍相比仍显不足。
具体来看,各省之间、行业之间、国企民企之间差异均较大,尤其是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中西部企业参与率过低,目前,企业年金参保企业类型主要集中于财力较强的央企和国企。分析部分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原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列举了五点:企业财务成本压力大;建立流程复杂,参与成本高;新兴业态建立企业年金存在一定障碍;企业年金的规模效益还难以显现;提取环节个税过高等。
《方案》提出,逐步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
梁涛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各地区搭建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建立简易企业年金计划或集合年金计划,各受托人线上办理,通过网络完成方案报备等流程,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汇集多个中小企业的年金基金,形成大规模资金,能够压低管理费率,降低运营成本,使单个企业单位摆脱年金管理的繁琐事项,提高运行效率。”梁涛表示,同时,还要针对中小企业不同需求和发展状况提供差异化、多样化、可供选择的集合企业年金品种,形成类似于大型和特大型企业才能达到的基金规模,并可获取更多投资机会和投资渠道,从而建立获取更好收益的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表示,部分省份已开始试点人才企业年金,比如有些高科技企业是小型企业,整个企业没有加入企业年金的条件,但高管或部分人才收入较高,可以人才年金(即中小企业集合打包)形式加入。
来源:上海证券报
链接:https://www.cnstock.com/commonDetail/354738
近日,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聚焦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1月2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举措进行了详细介绍。
作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年金基金是我国居民养老储备的基石,既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坚实保障,也是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方案》提出,提高企(职)业年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运作水平,具体举措包括加快出台企(职)业年金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指导意见;逐步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支持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探索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开展差异化投资。
嘉实基金认为,加大年金基金入市力度,探索企业年金个性化选择和差异化投资,对强化投资行为长期性和市场内在稳定性,进一步提升权益资产质效,夯实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企业年金自2004年市场化运营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2024年三季度)》的数据,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用人单位15.55万户,覆盖职工和退休人员3218万人,积累基金3.52万亿元,分别比2012年底增长2.8倍、1.7倍和7.3倍。
《方案》相关具体部署有助于针对性地清除年金加大入市的部分堵点卡点。比如,我国年金基金在投资运作中,多采取混合运作、集中管理的模式,无法面面俱到考虑到不同年龄、风险偏好的受益人需求差异因素,导致年金基金整体权益投资比例偏低;再比如,年金基金目前普遍实施年度收益排名与绝对收益考核,短期考核容易使得投资管理人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出于兼顾长期和短期目标的考虑,导致年金权益投资比例呈现波动特征。
伴随着一系列加大入市堵点卡点障碍清除,年金基金入市潜力有望持续释放,助力提升市场流动性以及发挥稳定市场作用,进一步畅通广大企(职)业员工参与资本市场、获取财产性收入的渠道,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对“长钱长投”的市场生态构建和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养老金融是典型的长期主义赛道,从客户的养老储备意识唤醒到提供全生命周期养老投资产品与服务,需要漫长的投入坚持、灵活应变。历经26余年发展,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已经形成了制度健全、专业管理、组合投资、独立托管、公开透明、严格监管的行业生态,逐渐成为服务三大支柱养老金投资管理的主力军。
未来嘉实基金将继续汇集公司平台资源,厚植过往经验与优势,为各类养老投资需求匹配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落实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服务养老大局。
来源:上海证券报
链接:https://www.cnstock.com/commonDetail/354777
近日,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对市场生态等方面作出具体制度安排。
博时基金董事长江向阳认为,可观的投资回报和良好的资本市场生态,尤其是建立起一个“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市场生态,是吸引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重要基础。从A股投资回报来看,沪深300指数过去20年平均年化收益率超过7%,目前股息率超3%,可较好匹配商业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的投资需求。从A股市场生态来看,去年以来证监会贯彻落实新“国九条”,坚持强本强基、严监严管,突出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健全全链条的监管体系,形成了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推动市场生态不断改善。
江向阳分析,《方案》提出以下四条主要举措,有利于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营造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的市场生态。
第一,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力度,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推动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运用。
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和分红是提高股东回报的重要措施,2024年A股市场的股票回购与分红金额均创下历史新高。股票回购方面,股票回购通常被视为上市公司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的表现,有助于增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通过股票回购,上市公司还可以提高ROE水平并优化资本结构,改善财务指标,吸引更多的长期资金关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为上市公司提供了低成本的资金来源,降低了股票回购的财务成本,使得更多的上市公司有意愿、有能力实施回购计划。
分红方面,稳定的分红政策是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良好、盈利能力稳定的重要标志,一年多次分红政策向市场传递了上市公司稳健经营的积极信号,有助于提升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同时,上市公司一年多次分红政策的实施,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持续、稳定的现金流,提高投资者获得回报的及时性和稳定性,提高资本市场对商业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的吸引力。
第二,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机构投资者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
按照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现行规定,与一般投资者相比,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可以享受锁价发行的政策。一般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的定价基准日为发行期首日,而战略投资者可以在上市公司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发行期首日中选择,这一选择权使战略投资者能够更早锁定相对有利的发行价格。此外,一般投资者认购的股份在6个月内不得转让,战略投资者为18个月(实践中通常为36个月),投资稳定性更强。
江向阳表示,将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重要机构投资者纳入战略投资者范畴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有效提升各类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积极性和稳定性,能够向市场传递看好后市的积极信号,引导市场长期理性投资,减少市场波动。另一方面,能推动机构投资者更加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通过行使股东权利,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战略规划等提出意见建议,促进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结构、提高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第三,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江向阳说,对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参与新股申购、定增、举牌认定标准等方面政策进行优化,能够提升其参与积极性,更有效发挥专业机构投资者的资产定价和配置功能。
在新股申购方面,A类投资者对于新股定价及申购的整体参与度较高,允许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作为A类投资者,可以提升其参与新股申购的意愿,充分发挥其作为长期投资者的专业定价能力,提升新股定价效率。
在上市公司定增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的政策待遇,意味着同一银行理财公司、保险资管公司旗下不同产品可以作为单一主体共同出资认购定增,能够提高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的便利度,吸引更多资金入市。
在举牌认定标准方面,允许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参照公募基金按产品分别计算持股比例,相较于目前按主体控制的计算方式,可以减少因举牌带来的潜在投资约束,有助于提升投资灵活性、拓展投资容量,为股票市场引入更多增量资金,提升长期资金的配置效率。
第四,进一步扩大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规模。
江向阳指出,互换便利业务是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的有力举措之一。自互换便利业务推出以来,证券、基金公司踊跃参与,目前已开展两轮互换便利操作,操作金额合计1050亿元,参与机构也由首批的20家拓展至40家,有效发挥了互换便利业务维护股票市场稳定运行的积极作用。这进一步扩大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规模,能够进一步提升机构投资者增持权益资产的能力,对增强资本市场流动性、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江向阳表示,公募基金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和买方力量,应强化功能发挥,为投资者创造更多价值。作为中国内地首批成立的五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博时基金将继续秉承“为国民创造财富”的公司使命,坚持“做投资价值的发现者”的投资理念,持续加大人力、研究、交易以及资本等方面资源投入,不断提升对养老金、商业保险资金等各类中长期资金的服务能力,为构建资本市场良好生态贡献新的博时力量。
来源:新华财经
链接:https://bm.cnfic.com.cn/sharing/share/articleDetail/308325278324056064/1
中长期资金作为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压舱石”,长期以来受制于考核周期短、投资比例受限、市场化运作不足等,投资权益资产的比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近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针对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堵点卡点提出了多项重点举措,包括延长“长钱”考核周期,提出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硬指标等。
上述《方案》落地,对于资本市场有何影响?在业内人士看来,有助于稳定市场的长期资金供给,优化市场投资结构。同时,机构预计,全渠道、多维度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综合测算或将为市场带来超万亿规模增量资金。
“长钱”权益投资比例仍有提升空间
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均具有明显长钱属性,是典型的长期资金。近年来,在政策支持引导、市场需求提升、行业快速发展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商业保险资金等各类长期资金运用规模显著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商业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约32万亿元,并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稳步增长;全国社保基金规模约3万亿元,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0.8万亿元,占全部A股流通市值的1.2%;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规模约2.2万亿元,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 0.3万亿元,占全部A股流通市值的0.3%;企(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总规模约5.6万亿元,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0.8万亿元,投资比例约14%。
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实践是中长期资金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的典型案例。自成立以来,平均年化收益率约7.4%,其中投资A股平均年化收益率超10%,大幅高于其整体收益率水平,境内股票投资已成为全国社保基金提升投资收益的重要来源。
不过,目前长期资金投资权益资产的比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除了全国社保基金投资A股和境外股票合计比例已经接近40%的政策上限,商业保险资金以及企(职)业年金基金等投资比例距离政策比例上限还有较大空间。
当前商业保险公司权益投资比例政策上限平均约为25%,但持有A股流通市值(含权益类基金)规模约3.2万亿元,占比仅10%。其中,五家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权益投资比例政策上限平均为30%,但实际投资A股比例仅约为11%。
另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占其委托投资规模的比例约14%,距离30%的政策上限也还有很大空间。根据2021年实施的《关于调整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的通知》,企(职)业年金基金权益资产投资比例上限为40%,但目前企(职)业年金基金投资A股比例仅14%左右。
为提高养老金替代率,保障退休人员生活质量,需要企(职)业年金基金保持年均3%-5%的收益水平。据了解,从目前各类资产收益情况来看,固定收益类资产的利率中枢难以达到上述目标,需要充分利用年金基金资金来源稳定、短期流动性压力较小的优势,强化权益类资产在增厚长期收益方面的作用,以此实现企(职)业年金基金的长期保值增值,更好保障退休人员生活质量。
此外,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也仍有较大抬升空间。据富国基金分析,截至2024年12月,公募基金资金净值为32万亿元,投资于A股的市值为5.9万亿元,占比18%,处于2013年来中枢以下的水平,且公募基金持有的A股市值近3年的滚动年化复合增速为-2.8%。
多举措破除长期资金入市障碍
中长期资金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投资力量,是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压舱石”“稳定器”。从以往实践情况来看,中长期资金入市面临考核周期短、投资比例受限、市场化运作不足等阻碍,此次《方案》则针对打通相关堵点卡点提出了多项重点举措。
其中考核周期短,是商业保险资金、企(职)业年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面临的共性问题。对此,《方案》提出,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指标权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加快出台企(职)业年金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指导意见;细化明确全国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安排。
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看来,对年度净资产收益率考核权重的调整,实际是在调整纠正国有保险公司的投资策略。以往,在短期利益驱动下,投资决策可能更倾向于快进快出的项目,追求当下账面的漂亮数字。
“但长周期考核机制下,保险公司将目光放远,更愿意布局那些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项目,这将为资本市场引入了一批‘耐心的投资者’,有助于稳定市场的长期资金供给,优化市场投资结构。”田轩表示。
除考核机制外,商业保险资金投资A股比例偏低,还主要受限于偿付能力、会计核算等方面要求;制约企(职)业年金扩大A股投资规模的因素还包括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覆盖面相对有限;社保基金存在股票投资比例受法规限制、增量资金来源不足,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存在市场化运作水平和资金运用效率偏低等堵点。
为减少资金“想买不能买”的障碍,《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的硬指标。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等;抓紧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规模不低于 1000 亿元,后续逐步扩大参与机构范围和资金规模等。
此外,《方案》提出稳步提升全国社保基金股票类资产投资比例,推动有条件地区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同时,支持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探索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开展差异化投资,逐步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述举措有助于各项长期资金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也为资本市场提供更多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鼓励企业年金开展差异化投资,能让职工在充分了解策略差异和个人风险承受能力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身的投资策略。
对市场影响几何?
此次《方案》落地,进一步打通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的同时,据机构综合测算,预计将为市场带来万亿规模增量资金,对活跃资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银华基金表示,《方案》对资本市场活跃度、资金投资风格转变和相关支持板块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以科技创新为主的高质量增长转型,需要将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逐步由过去间接融资为主转向更适配创新型企业属性的直接融资,尤其是需要更多中长期资本和战略性资金的参与和培育。
根据银华基金综合测算,全渠道、多维度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2025年增量或超万亿。其中,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根据四季报持仓数据测算,这意味着近6000亿的增量资金。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根据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数据测算,对应每年约5000亿元增量资金。提出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
另据富国基金分析,随着A股迎来新一轮的回报周期,公募基金有望稳步提高A股的配置比例,并为A股市场带来万亿级的增量资金。在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每年新增保费30%用于投资股市的指引下,保险资金投资股市比例在现有基础上将继续稳步提高,有望给A股市场带来几千亿长期资金。
机构分析,中长期资金入市或对红利、央国企板块利好较多。“本次政策中对资金拉长久期、鼓励分红、收益目标考核等要求,使资金更加偏好中长期确定性收益,提升市场稳定性。社保、养老金、年金等资金属性与红利股‘高股息、低波动’特征契合。结合前期国资委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业绩考核标准,央国企亦有动力促进估值提升,中长期资金入市和央国企市值管理有望相互促进,为市场注入更多确定性。”银华基金表示。
来源:第一财经
链接:https://m.yicai.com/news/102456812.html
可观的投资回报和良好的资本市场生态,是吸引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基础。近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明确提出持续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并作了具体部署,如推动上市公司加大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运用,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等作为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定增,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在新股申购等方面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等。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在交易机制等方面,与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的需求和期待仍有差距。《方案》通过系列安排,进一步解除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束缚”,激发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积极性,推动中长期资金在资本市场中进一步发挥“稳定器”作用。
用足用好两项支持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
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和分红是提高股东回报的重要措施。《方案》提出,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力度,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推动上市公司加大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运用。
股票回购增持贷款自推出以来受到市场广泛欢迎。截至目前,金融机构已经和将近800家上市企业及主要股东达成了合作意向,已经有超过300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了打算申请股票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上限超过了600亿元,其中市值百亿以上的公司占比超过了四成,贷款按照利率优惠原则定价,平均利率水平在2%左右。
另一项支持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也在《方案》中得到强调。《方案》提出,进一步扩大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下称“互换便利”)操作规模。
数据显示,自互换便利业务推出以来,证券、基金公司踊跃参与,目前已开展两轮互换便利操作,操作金额合计1050亿元,参与机构也由首批的20家拓展至40家。
业内人士认为,保险公司是中长期资金的典型代表,尽快推动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业务落地并扩大证券基金公司互换便利业务规模,能够进一步提升机构投资者增持权益资产的能力,对增强资本市场流动性、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等作为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定增
《方案》明确提出,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
据了解,按照现行规定,与一般投资者相比,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可以享受锁价发行的政策。一般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的定价基准日为发行期首日,而战略投资者可以在上市公司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发行期首日中选择,这一选择权使战略投资者能够更早锁定相对有利的发行价格。此外,一般投资者认购的股份为6个月内不得转让,战略投资者为18个月(实践中通常为36个月),投资稳定性更强。
在博时基金董事长江向阳看来,将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重要机构投资者纳入战略投资者范畴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提升各类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积极性和稳定性,向市场传递看好后市的积极信号,引导市场长期理性投资,减少市场波动。
银华基金总经理王立新表示,该政策能够推动机构投资者更加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通过行使股东权利,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战略规划等提出意见建议,促进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结构、提高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兴银理财首席权益投资官蒲延杰也提到,银行理财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可实现中长期资金与优质资产的有效对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在新股申购等方面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方案》还明确,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保险资管公司管理资金规模30.1万亿元,截至2024年6月底,银行理财存续规模28.5万亿元。业内人士表示,对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参与新股申购、定增、举牌认定标准等方面政策进行优化,能够提升其参与积极性,更有效发挥专业机构投资者的资产定价和配置功能。
据了解,在新股申购方面,A类投资者对于新股定价及申购的整体参与度较高。“允许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作为A类投资者,可以提升其参与新股申购的意愿,充分发挥其作为长期投资者的专业定价能力,提升新股定价效率。”王立新说。
在上市公司定增方面,目前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参与定增需要以产品为单位认购,且每个产品需要单独缴纳保证金。对于募集资金金额较大的项目,管理规模较小的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可能无法满足认购定增的最低金额门槛,提前缴纳保证金也会造成对资金的占用。
王立新表示,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的政策待遇,意味着同一银行理财公司、保险资管公司旗下不同产品可以作为单一主体共同出资认购定增,能够提高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的便利度,吸引更多资金入市。
此外,在举牌认定标准方面,江向阳认为,允许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参照公募基金按产品分别计算持股比例,相较于目前按主体控制的计算方式,可以减少因举牌带来的潜在投资约束,有助于提升投资灵活性、拓展投资容量,为股票市场引入更多增量资金,提升长期资金的配置效率。
来源:上海证券报
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385663?d=134fe0f&channel=weixin&time=1737946807118
来源:e公司
来源:e公司
近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聚焦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更加具体的举措。26日,中国证监会印发《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建立股票ETF快速注册机制”“适时适度引导行业机构调降大型宽基股票ETF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等举措。此外,金融监管总局已于近日批复开展第二批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为520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实施方案》既立足当下,确定了各类中长期资金提高投资A股的实际规模和比例的指标;又着眼长远,从建立适配长期投资的考核制度、投资政策、市场生态等方面作出针对性制度安排。在多部门紧密协同配合下,重要举措快速落地,将进一步提升中长期资金的权益配置能力,巩固资本市场回升向好的良好局面。
通过制度化的方式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
国泰君安副总裁、机构与交易业务委员会联席总裁,研究所所长陈忠义分析,当前阶段我国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和比例仍有较大抬升空间。《实施方案》通过制度设计为长期资金入市创造更多有利条件,能够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引导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市场内在韧性,符合国际一般经验,也将更好促进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建设。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分析,《实施方案》通过制度化的方式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升实际投资比例,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未来增量入市可期。二是延长考核周期,全面建立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大幅降低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这也意味着资金可以充分发挥长期投资优势、尽量避免短周期考核对长线投资的扰动。
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指出,考核周期短是一直以来阻碍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次政策聚焦疏通堵点,核心目标为落地显效,全面构建三年期及以上的考核机制预计将对中长期资金投资行为产生深远影响,有助于培育真正的耐心资本,增强资本市场稳定性、改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及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
嘉实基金总经理经雷表示,伴随着一系列加大入市堵点卡点障碍清除,商业保险资金、年金基金入市潜力有望持续释放,对“长钱长投”的市场生态构建和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分析,《实施方案》的出台,精准回应了当前资本市场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国内经济面临结构性转型的大背景下,为资本市场长期稳健发展筑牢根基。这一政策的落地,将在稳定市场运行、优化资金结构、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随着方案逐步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将迈向更成熟开放的新阶段,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支持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也将进一步提升,为中国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李求索分析,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具备稳定性、专业性和可持续性的优势,有助于推动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提升市场定价效率,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塑造健康良性的资本市场生态。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魏晨阳认为,《实施方案》旨在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及稳定性,优化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制,有利于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及占比;同时,方案着力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覆盖了各类主流机构投资者,将对“长线长投”机制形成重要支持,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
增强A股市场平稳健康运行预期
业内人士分析,近期临近岁末市场交易偏淡、风险偏好下降,A股市场还面临一系列外部风险因素,《实施方案》提出的务实举措有利于稳固市场信心、提振市场风险偏好,推动市场筑底回暖。
继中国人寿和新华人寿两家保险公司通过募集保险资金试点发起设立证券投资基金后,近日,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泰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获准以契约制基金方式参与试点,开展长期股票投资,发挥长期资金、耐心资本作用,助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首批试点基金设立以来,运行顺畅,投资绩效优秀。这一成果不仅彰显了保险资金作为长期投资者在股票投资方面的实力与能力,也提振了市场对股市投资的信心。”中国太保相关人士说,公司持续看好加大长期股票投资力度的前景,并积极研究参与其中。
国泰君安策略研究指出,对A股市场的长期发展充满信心。该机构分析,股票价格反映的是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既包括对未来企业增长的预期,还有对市场流动性与不确定性的预期。虽然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牵引、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和持续自主创新突破等有利条件。去年9月24日以来中央出台的扭转经济形势与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一系列举措更是推动中国经济基本面进一步稳中向好,增强了A股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预期。
陈忠义表示,在无风险利率下降的背景下,国内投资者对权益资产的需求会持续提升,A股市场有望逐步进入增量格局。后续居民资金入市与长期资金入市相辅相成,有助于形成股市流动性稳定的预期并推动资本市场长期走势向好。
景顺长城投研团队分析,长期看,随着市场多方长期资金力量加大对A股布局,看好权益市场发展。相信随着A股上市公司股东回报逐年提升,A股将逐渐形成更为健康和长期的资本市场投融资环境,培育行业主体长期稳健经营与投资理念。
章俊表示,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有助于为A股市场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面支撑。总体来看,2025年A股市场有望呈现出螺旋式震荡上行的特征。结合当前宏观政策导向和经济复苏结构性特征,中长期资金入市或将主要有利于新质生产力、“两重两新”、安全边际较高资产三大方向。
来源:新华财经
链接:https://bm.cnfic.com.cn/sharing/share/articleDetail/308616005557903360/1
1月26日晚间,上海豫园旅游商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豫园股份”)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公司董事长黄震先生的《关于倡议制定2024年度特别分红方案暨响应“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函》,提议实施2024年度特别分红方案。
2025年以来,上市公司“红包雨”不停。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月26日,去年以来,累计1015家上市公司发布2024年中期分红(含特别分红)方案,涉及金额合计6963.5亿元,其中6884.37亿元实施完毕,79.14亿元待实施。此外,还有8家上市公司收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等2024年度利润分配提议。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中期分红的增多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只有盈利稳定且充足的公司才有可能频繁分红,不仅有助于增强投资者获得感,提振投资者信心,还有利于吸引长期资金。此外,积极且稳定的分红可以提供稳定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有助于推动价值投资理念和长期投资理念的形成。
龙头公司领衔
银行等四行业中期分红较高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九条”)提出,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
2024年中期分红家数、金额倍增。从行业来看,银行、石油石化、通信、食品饮料行业中期分红较高。其中,行业龙头具有稳定的盈利能力和自由现金流,分红能力和意愿普遍更高。
银行业中,国有“六大行”中期分红均超百亿元,分红金额合计2048.23亿元,占银行业中期分红比例为79.3%,接近八成。
石油石化行业中,“三桶油”中期分红均超百亿元,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石化分红金额分别为402.65亿元、321.54亿元、177.68亿元,分红金额合计901.88亿元,占石油石化行业中期分红比例为99.53%。
通信行业中,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期分红均超百亿元,分别为510.4亿元、152.91亿元,三大运营商合计分红693.31亿元,占通信行业中期分红比例为97.31%。
食品饮料行业,贵州茅台中期现金分红300亿元,贵州茅台、五粮液等“五瓶酒”分红近485.1亿元,在食品饮料行业中期分红中占比87.49%。
此外,长江电力、陕西煤业等“现金奶牛”分红61.4亿元,宁德时代、赛力斯等民营科技企业分红59.0亿元,中信证券、中国银河等17家上市券商分红35.6亿元。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韩乾表示,中期分红的公司通常具有稳定的盈利能力和充裕的现金流,在各自的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有实力支持一年多次分红。所在的行业发展较为成熟,市场竞争格局相对稳定,企业的盈利模式和现金流状况相对可预测。这些公司普遍注重投资者关系管理,希望通过分红来增强投资者信心,提升公司的市场形象和吸引力。此外,监管部门对于国央企市值管理的要求也会对相关上市公司起到促进作用。
去年年初,国务院国资委就表示,将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去年12月份,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中央企业要指导控股上市公司综合考虑行业特点、盈利水平、资金流转等因素,制定合理可持续的利润分配政策,增强现金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增加现金分红频次,优化现金分红节奏,提高现金分红比例。
据Wind数据统计,上述进行2024年中期分红的公司中,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合计分红5399.02亿元,占比77.53%。
地方政府支持稳定分红
助力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
为落实新“国九条”,多地政府出台“地方版”支持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文件,同样对上市公司分红作出安排。如1月2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关于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助力广东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提出,“推动上市公司加强现金分红、回购注销股票,持续提升投资者回报。”
1月15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贵州省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支持上市公司建立提升投资价值的长效机制,将市值管理纳入国企业绩考核体系,引导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后注销,鼓励公司控股股东、高级管理人员等增持股票,督促制定积极、稳定的分红政策,加大分红力度,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
韩乾对记者表示,引导上市公司连续稳定分红,也有助于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引导上市公司将利润合理分配给股东,可以吸引资金流向具备良好治理结构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优质企业,促进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支持企业在保持稳健回报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再投资和创新,从而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从地域来看,北京辖区上市公司中期分红金额遥遥领先,分红金额合计4082.67亿元。2024年中期分红金额最高的7家上市公司,均位于北京。中期现金分红金额超百亿元的13家上市公司中,有10家位于北京。
广东、上海、贵州紧跟其后,中期分红金额分别为648.99亿元、353.26亿元、304.42亿元。其中,广东分红金额最高的是中国平安,中期分红168.4亿元;上海分红金额最高的是交通银行,中期分红135.16亿元;贵州则是贵州茅台,去年中期现金分红高达300亿元。
来源:证券日报
链接:http://www.zqrb.cn/gscy/gongsi/2025-01-27/A1737952092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