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增长 诚意十足 上市公司分红意识增强透明度提升
不断强化可投性和回报率 沪市公司分红呈现五大新变化
春节分红礼包大派送,每手最高233元,哪些公司诚意更足?
A股公司密集派发“大礼包” 一年多次分红成常态
A股掀起“分红潮” 扎堆派送春节“红包”
不断强化可投性和回报率 沪市公司分红呈现五大新变化
沪市公司分红呈现五大亮点 不断强化可投性和回报率
数量增长 诚意十足 上市公司分红意识增强透明度提升
加大分红力度,更好回馈投资者,正在成为更多A股上市公司的共同选择。临近春节,越来越多上市公司派发现金红利大礼包。
Wind数据显示,2024年上市公司实施分红2.4万亿元,回购1476亿元,均创历史新高。2025年1月1日至21日,实施分红的上市公司多达142家,2024年同期则仅有5家。受访人士分析,这缘于上市公司中期分红意识的增强。
相较于此前,如今派发现金红利的上市公司数量增长明显,诚意十足。
从派现总额来看,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现金分红均在百亿元以上,分别为492.52亿元、254.6亿元和135.16亿元。五粮液、宁德时代、长江电力也诚意十足,派现总额分别达99.99亿元、53.97亿元和51.38亿元。
从每股派息金额来看,每股派息金额(税前)在1元及以上的有6家,五粮液每股派息金额为2.576元、山西汾酒为2.46元、洋河股份为2.33元,此外,泸州老窖、宁德时代、古井贡酒则分别为1.358元、1.23元和1元。
此外,上市公司分红还呈现出新特征。行业人士表示,近期,新兴产业企业积极参与分红,且中小市值公司参与度明显提高。
以北交所公司为例,今年1月以来,万达轴承、中航泰达、视声智能、合肥高科、科拜尔已完成权益分派实施,海希通讯预计于1月27日完成实施。前述6家公司累计派发现金红利共7881.71万元。太湖雪于1月10日披露权益分派预案,预计派发现金红利1329.12万元,拟于春节后完成实施。
上市公司三年分红规划频现,不少上市公司将分红比例目标定在50%乃至70%以上。贵州茅台称,未来三年分红比例不低于75%;理工能科、粤高速A将未来三年分红比例定为不低于70%。不少上市公司在股东分红回报规划中,进一步增强了利润分配政策的透明度及可操作性。
例如世华科技披露的未来三年(2025—2027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显示,公司发展阶段属成熟期且无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的,进行利润分配时,现金分红在本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应达到80%;公司发展阶段属成熟期且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的,进行利润分配时,现金分红在本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应达到40%;公司发展阶段属成长期且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的,进行利润分配时,现金分红在本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应达到20%。
受访专家表示,强化现金分红监管会促使公司改善治理结构,提高财务透明度和运营效率,注重资本的有效配置和使用效率,增强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建议上市公司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合理提高分红次数和频率,形成稳定持续的分红机制。同时,也要健全对上市公司的分红监管机制,严格监管和处罚异常分红,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来源:上海证券报
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379258?d=134fe0b&channel=weixin
不断强化可投性和回报率 沪市公司分红呈现五大新变化
来源:证券时报
春节分红礼包大派送,每手最高233元,哪些公司诚意更足?
临近春节,诸多上市公司相继开出分红大礼包。
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21日,仅深市即有130家公司实施春节前分红,分红总额超260亿元。
“当前上市公司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可预期性进一步增强,持续塑造春节分红的良好市场氛围。”业内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春节前派发分红礼包的大多为中期分红。此前,上市公司分红以年度分红为主,中期分红家数较少、规模较小。在监管的一再鼓励下,2024年以来进行中期分红的上市公司数量显著增加。
根据Wind数据,从中报分红与三季报分红来看,2024年分红家数多达近千家,2023年仅有257家,2022年则不足200家。
从单家企业分红规模来看,大手笔分红频现。近一个月来,仅深市即有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古井贡酒、格力电器等多家上市公司推出每手(1手=100股,最小持股单位)百元以上的分红大礼包。其中,洋河股份诚意最足,每手分红高达233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35.1亿元。
260亿元春节礼包大派送
春节临近,不少投资者收到了上市公司的分红大礼包。
根据Wind数据,2025年1月1日—1月21日,实施分红的上市公司多达142家;去年同期则仅有5家,更早年间亦大致如此。
相较于往年,如今派发分红大礼包的上市公司不仅数量大增,而且诚意十足。
过去,上市公司春节前分红每手派息鲜有超过50元者;2025年,每手分红在50元以上乃至100元以上的并不少见。
仅从深市来看,1月以来实施分红或者已经确定分红方案正在等待派息的上市公司中,即至少有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古井贡酒、格力电器4家每手分红规模突破100元。
其中,洋河股份力度最大,每手派发现金233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35.1亿元。泸州老窖每手分红135.8元,分红总规模达20亿元。
除上所述,截至1月21日正在等待实施分红的上市公司中,五粮液、山西汾酒、宁德时代每手分红规模同样在百元以上。五粮液、山西汾酒分红规模位列前二,分别高达每手257.6元和246元。
为何2025年春节前派发分红礼包的上市公司数量明显增加?根据受访人士分析,这源于上市公司中期分红意识的增强。
中期分红指除年度分红以外的分红。过去,上市公司主要进行年度分红。2023年年中起,证监会一再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力度,一年多次分红。2024年以来,进行中期分红的上市公司数量大增。
根据Wind数据,2022年进行中报分红的上市公司尚为138家,2023年提升至194家,2024年更是同比大增256.70%至692家。三季报分红数据同样变化显著,2022年及之前大多在35家以内,2023年达到63家,2024年更是多达271家。
谈及2025年工作部署,证监会提到,将加大上市公司分红、回购激励约束。
业内人士预计,上市公司2025年中期分红家数、分红总规模有望进一步增大。
分红新特点
推出春节分红大礼包的上市公司数量大增、中期分红企业数量增加,这是当前上市公司分红的新特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综合调研发现,当前上市公司分红还有两大新特征。
一方面,分红上市公司所涉行业更趋广泛。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姜富伟观察到,近期,新兴产业积极参与分红,且中小市值公司参与度明显提高。
另一方面,三年分红规划频现,不少上市公司将分红率目标定在50%乃至70%以上。贵州茅台称,未来三年分红率不低于75%;理工能科、粤高速A将未来三年分红率定位不低于70%。
从客观数据来看,上市公司分红规模已经明显改善。若要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分红力度,可以从哪些方面出发?
姜富伟建议鼓励上市公司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合理提高分红次数和频率,形成稳定持续的分红机制,增强投资者信心。同时,上市公司也要健全分红监管机制,严格监管和处罚异常分红,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田轩提议优化分红政策,要求上市公司结合自身经营状况和长期发展需求,制定长期稳定的分红政策,并加强信息披露。在分红比例和频次方面,采取差异化策略,对处于不同行业与发展阶段的上市公司,应设置差异化要求,如鼓励科创类企业将更多资金投入自身创新与长期发展,对于处于成熟期、盈利稳定的企业鼓励提升分红额度与频率。此外,他还建议将上市公司减持限制与公司分红情况挂钩,约束控股股东分红后的减持行为,充分保障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链接: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50122/herald/b9eb12c42dc5a4c43172c92ab16ed98b.html
A股公司密集派发“大礼包” 一年多次分红成常态
自去年以来,在监管部门持续鼓励和引导下,上市公司一年多次分红蔚然成风。据沪深交易所最新数据统计,截至1月20日,沪深两市2024年计划中期分红金额合计约6954亿元。
上市公司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可预期性进一步增强,持续塑造上市公司积极分红、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的良好市场氛围。
上市公司实施分红创新高
2024年,在政策引导下,上市公司的分红积极性进一步提升。证监会数据显示,2024年,上市公司实施分红2.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上市公司一年多次分红成为常态。部分上市公司发布特别分红权益分派实施公告,也有部分公司宣布2024年度中期利润分配预案、2024年前三季度权益分红实施公告。
据统计,截至2025年1月20日,去年以来,沪市方面,2024年共计500家次披露中期分红方案,同比增长467%;计划分红总额约5800亿元,同比增长187%。深市方面,约500家公司披露2024年中期分红(含特别分红)方案,计划分红总额达1154亿元,分红家数及金额同比大幅增长316%、298%。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1月15日发布特别分红权益分派实施公告。公告称,公司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超6亿元,本次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1月21日。
1月20日,成都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前三季度权益分红实施公告。公司本次利润分配以方案实施前的公司总股本108383419股为基数,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85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约2005万元(含税)。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1月1日发布了2024年中期利润分配预案的公告。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共计派发现金红利55亿元。自1996年上市以来,该公司累计股权融资52.69亿元,累计现金分红超1300亿元。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表示,随着分红手续费调降、市值管理等资本市场政策相继落地,进一步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分红引导。
春节前多家公司派发红利
目前,A股公司的现金分红进入了落地实施阶段。2025年以来,已有一批上市公司给投资者发了“红包”。
Wind数据显示,根据上市公司权益分配方案梳理统计,仅1月21日当天,就有21只个股进行分红派息股权登记。
分红除权派息日,也意味着上市公司当日将发放现金红利。例如,1月17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特别分红权益分派方案称,将派发约54亿元现金分红,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1月23日,除权除息日为1月24日。
除派发特别分红外,包括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泸州老窖”)、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粮液”)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对外披露2024年中期分红派息实施公告,赶在春节之前派发分红“大礼包”,引发市场关注。
五粮液1月16日发布2024年中期分红派息实施公告。公告称,2024年度中期分红将于1月23日派息,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现金25.76元(含税),分配总额固定,共分配金额约99.99亿元。
泸州老窖坚持实施积极的利润分配政策,在兼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回报,保持利润分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1月17日,公司披露2024年中期分红派息实施公告,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13.58元,现金分红金额约20亿元。公司自上市以来累计分红金额超450亿元,通过稳定分红切实增强投资者回报水平。
一些上市银行的“过年红包”也将密集到账。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20日,已有15家上市银行的2024年中期分红实施完毕,已发放的分红总额合计1976.02亿元。另外,1月22日至24日,将有9家上市银行的分红陆续兑现,合计现金分红总额601.04亿元。
中国银河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杨超认为,过去一年来,政策多次强调分红,对分红的次数、比例和节奏都提出新要求,这是在提升公司质量的基础上,要求上市公司以更为稳定的方式回馈投资者。一系列政策的持续落地,将持续提升上市公司治理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加大分红力度的影响下,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
上市公司分红预期稳定
为积极响应新“国九条”关于“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等政策精神,多家A股上市公司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积极发布分红预案,提升公司投资价值。
进入2025年,已有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聚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2024年度利润分配提议的公告。
如1月18日,三六零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关于收到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提议的公告。该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周鸿祎提议:以实施2024年度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应分配股数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1元(含税),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来源:证券日报
链接:http://m.epaper.zqrb.cn/html/2025-01/22/content_1117951.htm?div=-1
A股掀起“分红潮” 扎堆派送春节“红包”
春节前上市公司“红包到账”渐成市场风尚。Choice数据显示,春节前最后四个交易日,即1月22日至27日,66家A股公司将实施现金分红,分红总额超850亿元。同时,截至1月21日,沪深两市有超300家公司已实施或拟实施春节前分红,分红总额超300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向投资者派发“春节红包”成为“新年俗”,反映出上市公司回馈投资者意识逐渐增强,同时也显示出大股东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有利于吸引更多资金入市,为市场注入活力。随着经济回暖、公司经营状况持续改善,预计将有更多公司加入分红或多次分红“大军”。
近日,上市公司密集公告,将在春节前派发2024年度中期红利或2024年特别分红。以深市为例,超130家公司实施春节前分红,分红总额超260亿元。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可预期性进一步增强,持续营造春节分红的良好市场氛围。
从公司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银行、食品饮料、公用事业、电力设备、建筑装饰等五大行业。作为分红“主力军”,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将分别于1月23日、24日派息,A股每股现金红利分别为0.1208元(含税)、0.182元(含税),现金分红金额分别达到355.62亿元、135.16亿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已于1月上旬完成派息,现金分红金额分别为511.09亿元、492.52亿元、407.38亿元、146.46亿元。
白酒行业中,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等龙头企业近日也披露了中期分红派息实施公告。其中,泸州老窖表示将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13.58元,现金分红金额约20亿元(含税),股权登记日为1月23日,除权除息日为1月24日。山西汾酒表示将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4.6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30.01亿元,股权登记日为1月23日,除权除息日为1月24日。
此外,还有上市公司拟实施特别分红。华策影视公告称,公司综合考虑业务发展、投资者回报等因素,拟通过特别分红的方式提前部分实施2024年年度分红方案。具体为,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0.2元,拟分配金额为3749.89万元。该方案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近年来,监管部门多次强调上市公司分红的重要性。新“国九条”提出,“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中国证监会2025年系统工作会议提出“全面落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加大上市公司分红、回购激励约束”。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分红能够帮助公司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也可以向市场传递公司财务状况良好的信号,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
“中期分红数量和金额的增加是市场重要变化之一。”中国银河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杨超表示,分红的基础是上市公司的质量和盈利能力,这表明2024年A股上市公司整体经营情况在逐步转好,大股东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看好,同时对投资者的回报和重视程度在增加。通过中期分红,投资者会增加现金供自由支配,有助于投资者更加从容地面对市场短期波动,更坚定地践行长期投资理念。
来源:上海证券报
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377546?d=134fe0a&channel=weixin&time=1737505978192
不断强化可投性和回报率 沪市公司分红呈现五大新变化
近年来,沪市公司在分红方面展现出一系列积极向好的变化。自2024年起,新“国九条”着重提出“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从顶层制度设计、监管引导到公司自身意识以及投资氛围,均逐步向“投资者本位”的价值观转变。在此背景下,沪市公司的分红主体、分红频率、分红力度、分红节点以及分红方式均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记者梳理回顾2021年以来沪市公司分红情况的变化趋势,发现呈现五大新变化:一是分红覆盖率显著提升。2023年,沪市公司的分红家数创历史新高,共有1703家公司实施分红,金额约1.74万亿元,相较于2021年和2022年,分红家数增长了9%。从覆盖率角度分析,在近三年符合法定分红条件且盈利(即归母净利润为正)的公司中,实施现金分红的公司数量占比分别为81%、85%、95%,分红覆盖面显著扩大。
这一数据的变化,深刻反映出沪市公司在治理结构、盈利模式以及对投资者回报重视程度方面的重大转变。以往,上市公司的目光大多局限于将主业做大做强,而对投资者回报缺乏足够的深度关注。随着新“国九条”的颁布,以分红为核心的上市公司质量评价体系成形,越来越多的沪市公司开始重视分红,不仅愿意分红,还力求更多地分红 。
二是稳定式分红凸显投资价值。2023年,1258家沪市公司连续三年实施分红,较三年前增长约40%。这些连续分红的公司占沪市总数的55%,这表明多数沪市公司已形成稳定且持续的分红意识。据统计,805家沪市公司连续3年的分红比例超过30%,145家公司连续3年的分红比例超过50%。
有专业人士指出,脉冲式分红或许能在短期内促使股价上扬,吸引市场关注,但从中长期来看,由于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其投资价值会大打折扣,而且往往伴随着公司业绩的波动与不确定性。
因此,相较于脉冲式分红,稳定式分红在中长期更具投资价值,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从沪市公司发布的中长期分红规划情况来看,2022—2024年发布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的公司数量分别为360家、353家、387家,稳步形成常态化现金分红机制。不少公司在规划中明确表示未来分红比例不低于30%,甚至50%。例如,中国神华提出2025—2027年度分红比例不少于65%。
三是中期分红频次与金额创新高。2024年度,沪市中期分红实现爆发式增长,约504家次公司实施分红,金额高达5800亿元,家次和金额分别是前三年总和的2.2倍和1.2倍。2021—2023年中期分红家数分别为64家次、58家次、107家次,分红金额分别为858亿元、2081亿元、2025亿元。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上海能源、国机汽车等公司在上市以来首次派发中期股息,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公司则是时隔多年后再次派发中期股息。
此外,在政策推动以及经济稳定、公司盈利能力较强的背景下,分红有望贯穿全年,从年初持续至年末。2024年,有24家沪市公司进行多次分红,其中玲珑轮胎在一季度、半年度、三季度均进行利润分配,另有陕西煤业、天士力等23家公司在年内进行两次分红。从当前趋势来看,春节前分红已成为一种新的现象,预计2025年春节前,约160家沪市公司将实施分红,派息金额超3000亿元,占同期全市场分红金额的近九成。
四是绩优龙头股分红意愿强烈。近三年来,沪市公司的分红质量明显提升,分红与盈利的匹配度更高。2023年沪市分红金额较2021年增长23%,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40.42%,较2021年增加4.5个百分点。132家沪市公司连续3年派现金额达到10亿元以上,经营表现良好的公司更倾向于以较高比例进行分红,借此向市场传递公司盈利能力稳定、财务状况良好的信号,提升自身市场形象。
从2024年分红情况来看,绩优股、龙头股公司的高分红特征尤为突出。上证50、180指数公司 2024年中期分红金额分别达3640亿元、5293亿元,占沪市分红总额的63%、91%。银行、石油石化、通信等行业2024年中期分红金额合计4123.16亿元。
五是分红夯实价值投资基石。随着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理念的逐渐形成,投资者越来越关注企业在中长期为股东创造回报的确定性、稳定性和持续性,而股息率则是体现投资效率的重要指标。在沪市公司中,有186家连续三年股息率不低于3%,主要集中在银行、交通运输、基础化工、石油石化、建筑、医药生物等行业;45家连续三年股息率超过5%,如大秦铁路、兖矿能源、中远海控等。
以186家股息率不低于3%的公司进行测算,自2021年1月1日以来,其股价平均涨幅为32%,远超同期沪市公司6.2%的平均涨幅。可见,高分红现象的背后,实际上是市场理性投资的回归,高股息公司的估值不断被市场重新认识和塑造。而投资者也期望在市场中看到更多既具备成长性又能提供良好投资回报的上市公司,切实推动资本市场稳健发展。随着市值管理指引等政策的推出,上市公司积极践行估值提升的主体责任,贯彻回报投资者的理念,助力形成投资、分红、发展的良性循环。
来源:证券时报
链接:https://h5.stcn.com/pages/detail/detail?id=1504368&jump_type=reported_info
沪市公司分红呈现五大亮点 不断强化可投性和回报率
近年来,沪市公司分红呈现出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尤其是2024年以来,新“国九条”提出要“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从顶层制度设计、监管引导,到公司意识、投资氛围,都逐步转向“投资者本位”的价值观,分红主体、分红频率、分红力度、分红节点、分红方式都有向好态势。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2021年以来沪市公司分红呈现出五大新亮点、新趋势。
亮点一:分红覆盖率显著提升
2023年,沪市公司分红家数创历史新高,共计1703家公司分红,金额约1.74万亿元。从覆盖率来看,2021年至2023年,近三年符合法定分红条件且盈利(即归母净利润为正)的公司中,实施现金分红的公司数量占比分别为81%、85%、95%,分红面显著扩大。
这一数字的变化,代表沪市公司在治理结构、盈利模式和投资者回报方面的转变。过去,上市公司的视野普遍集中在主业做大做强,而缺乏对投资者回报的深度关切。随着新“国九条”的出台,以分红为核心的上市企业质量评价体系逐渐确立,越来越多的沪市公司开始分红、愿意分红、更多分红。
亮点二:稳定式分红更具投资价值
2023年,有1258家沪市公司连续三年实施分红,较三年前增长约40%。这些连续分红的公司占沪市总数的55%,多数沪市公司已经形成稳定且持续的分红意识。据统计,805家公司连续三年的分红比例超30%,145家公司连续三年的分红比例超50%。
有专业人士表示,脉冲式分红可能在短期内带来股价的上涨和市场的关注,但从中长期来看,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缺乏使其投资价值大打折扣,往往伴随着公司业绩的波动和不确定性。
因此,稳定式分红比脉冲式分红更具中长期投资价值,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增强投资者获得感。从沪市公司发布中长期分红规划情况来看,2022年-2024年发布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的公司分别有360家、353家、387家,稳步形成常态化现金分红机制。在规划中,不少公司明确未来分红比例不低于30%,甚至50%,如中国神华提出2025-2027年度分红比例不少于65%。
亮点三:中期分红频次和金额创新高
2024年,沪市中期分红实现井喷式增长,约504家次公司分红达5800亿元,家次和金额是前三年之和的2.2倍和1.2倍,2021-2023年中期分红家数分别为64家次、58家次、107家次,分红金额分别为858亿元、2081亿元、2025亿元。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上海能源、国机汽车等公司是上市以来首次派发中期股息,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是时隔多年后首次派发中期股息。
此外,随着政策推动,在经济稳定、公司盈利能力较强的背景下,分红有望贯穿全年,从年初延续到年尾。2024年有24家沪市公司进行多次分红,其中玲珑轮胎在一季度、半年度、三季度均进行利润分配,另有陕西煤业、天士力等23家公司年内进行两次分红。从2025年趋势来看,春节前分红成为一种新态势,预计约160家沪市公司在2025年春节前实施分红,派息金额超3000亿元,占同期全市场分红的近9成。
亮点四:绩优龙头股分红意愿更突出
近三年来,沪市上市公司分红质量出现了明显提升,分红盈利匹配度更高。2023年沪市分红金额1.74万亿元,较2021年增长23%,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40.42%,较2021年增加4.5个百分点。132家沪市公司连续三年派现金额达到10亿元以上,经营表现较好的公司更愿意实现更好比例分红,向市场传递公司盈利能力稳定、财务状况良好的信号,提升市场形象。
从2024年分红情况来看,绩优股、龙头股上市公司高分红特征尤为凸显,上证50、180指数公司2024年中期分红金额分别达3640亿元、5293亿元,占沪市分红总额的63%、91%。银行、石油石化、通信等行业2024年中期分红金额合计4123.16亿元。
亮点五:分红成为价值投资重要基石
随着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的投资理念逐步形成,投资者更多关注企业中长期给股东创造回报的确定性、稳定性和持续性,而股息率是体现投资效率的重要指标。沪市公司中,有186家连续三年股息率不低于3%,主要集中在银行、交通运输、基础化工、石油石化、建筑、医药生物等行业;45家连续三年股息率超过5%,如大秦铁路、兖矿能源、中远海控等。
以186家股息率不低于3%的公司进行测算,2021年1月1日以来股价涨幅为32%,远超同期上证上市公司6.2%的涨幅。业内人士认为,高股息公司的估值不断被市场认识并重塑。未来,投资者期待在市场中看到更多兼具成长性与投资回报的上市公司,切实推动资本市场的稳健前行。随着市值管理指引等推出,上市公司积极践行估值提升主体责任,贯彻回报投资者的理念,助力形成投资、分红、发展的良性循环。
来源:上海证券报
链接:https://www.cnstock.com/commonDetail/350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