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农机设备在农田进行喷施叶面肥作业。
在德令哈农场场部对有机肥进行抽样检测。青海省柴达木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种植作物……在20世纪50年代,一支满怀建设美好家园热情的农垦队伍走进柴达木盆地,他们以无畏勇气和坚韧毅力在荒漠戈壁中开辟出生机盎然的农田和牧场。
时至今日,在广袤无垠的柴达木,依然有一支承载着老一辈农垦人荣光与梦想的队伍——青海省柴达木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柴达木农垦集团),自2017年批准设立成为海西州属国有企业,便肩负起海西州农牧业发展现代化的重任,为海西乡村振兴、人民福祉和地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农垦新活力。
赓续农垦荣光
锐意进取新征程
“老一辈柴达木‘农垦人’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从未退缩,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在这片土地创造出一个个的奇迹。”12月25日,走进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的青海省柴达木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刚言语中饱含着对先辈的敬佩与感慨。
谈及这家公司的历史,柴达木“农垦人”是始终绕不过去的一环。张刚介绍,在公司的455名员工中,绝大多数都是继承了父辈衣钵的“垦二代”,而集团公司所属的农垦企业,其前身可追溯到原青海省劳改系统和西藏运输总队,至今已有70余年的发展史。
70年沐风栉雨,海西农垦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凝聚着无数农垦人的心血与汗水。在企业的宣传栏上,“传承红色基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标语彰显着公司将传承和发扬农垦精神作为驱动企业发展的澎湃动能。
为响应国家号召推动地区农垦事业发展,青海省柴达木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于2017年应运而生,一场农垦改革也拉开序幕。
从垦区集团化、农(牧)场企业化的核心改革实践,相继完成畜牧场公司化改造、全资子公司的设立、农场混合所有制改革,到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集团党委下的1个党总支和10个党支部凝心聚力克服重重困难,解决民营转国有公司过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
脚踏实地,柴达木农垦集团一步一个脚印,把农垦改革作为企业筑基强筋的“强心剂”。
“改革中,我们针对以往农场‘弱小散’和产业发展模式趋于同化等问题进行结构优化,先后完成3家全资子公司和5家农场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整合优势资源集中发力,集团发展战略和目标逐步明确,产业发展结构更加完善。”张刚说。
自2018年以来,柴达木农垦集团持续推动农垦改革向纵深推进。同时,结合农(牧)场的特点,探索出柴达木地区农垦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芬芳路径,成为海西州现代化农畜产业发展龙头企业。
稳固农牧基石
引航高质量发展
到2020年,柴达木农垦集团基本完成垦区集团化、农牧场公司化改革和“两个三年”改革任务,这也标志着集团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面对新时期农垦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与基本原则,柴达木农垦集团紧密贴合各农(牧)场的实际情况,聚焦农垦的“四个定位”,不断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垦事业的稳健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此,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土地经营和现代管理制度,守住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培育壮大农牧业生产、农牧产品加工、农牧产品品牌运营、农牧产品市场销售4个经营体系等全面发展的战略蓝图业已绘就。
——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建设青稞、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严守耕地和粮食安全红线,积极推动农药化肥“双减”和标准农田改造和机械化生产工作。
——立足特色产业,构建绿色青稞、春小麦、藜麦;“茶卡羊”、藏羊、肉牛养殖;柴达木双峰驼繁育、绿色有机枸杞种植、高原特色设施果蔬种植等6个优势产业,突出产业特色,聚力发展。
——培育壮大农牧产业经营体系,建立农畜种质资源保护、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畜产品加工、青藏驼队红色文化和农垦文化旅游等产业体系,积极融入青海省生态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
谋定而动,历经多年的发展和经营,柴达木农垦集团总资产已达4.86亿元,产业遍布至德令哈市、都兰县以及乌兰县三地,其产业版图不仅限于传统农业,更延伸至现代农业、农牧产品加工、红色旅游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元化、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创新发展模式
打造发展新引擎
走进柴达木农垦集团的农牧品牌运营有限公司,品牌运营负责人王强正带着6个人的团队在淘宝平台开设的线上门店销售自家的农特优产品。
“我们的淘宝旗舰店已经运营了3个月,加上线下旗舰店的销售收入,营业额已经突破了300万元。”王强介绍:“我们通过创新营销模式,销售的产品不仅在省内市场站稳脚跟,还成功走向了全国。”
农牧品牌运营有限公司是柴达木农垦集团开辟品牌营销创新的核心部分,依托“柴达木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先后完成了“柴达木农垦、柴垦、莫河驼场茶卡羊、与你杞遇”等7个品牌共37个品类产品商标的注册。
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模式。近年来,柴达木农垦集团通过转变发展观念,培育新兴产业和新增长点,补齐产业链短板,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全力推进全产业链发展。
冬日的德令哈,一片宁静祥和。“每年过了11月份基本就到农闲的时候,不过,我们也趁着这段时间多学习学习技术,好在来年更好地投入到工作。”阮斌斌是青海柴垦德令哈农场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经营部副部长,也是一名无人植保机飞手。
跟随阮斌斌,我们在库房见到了两台型号为T60、T30的大疆无人植保机,每台无人植保机能够搭载25公斤的物料,可以在农作物植保季节为场内和周边地区提供无人机植保服务。
“像过去的机械化植保受限于地形因素,效率和覆盖面要比无人机植保小不少。我们通过引进无人机植保技术,成立无人机植保服务队,不仅推动了农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而且将来还可以开拓无人机植保市场,延伸产业链。”阮斌斌说。
“是啊,今年植保的时候,他们的3架无人植保机一天时间就完成了130多公顷的植保作业,这在以前都是不敢想的。在农场干了将近30多年,这几年的变化是一年比一年快!”身旁四大队的经理郑光辉感叹说。
青海柴垦德令哈农场有限责任公司的变化是柴达木农垦集团坚持创新发展模式的缩影。屹立新时代发展潮头,柴达木农垦集团仍旧像那深深扎根在瀚海戈壁的“拓荒者”,以犁为笔,书写着新时代农垦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绿满瀚海阡陌间,万顷良田润无边,循先辈足迹踏新途,立时代潮头勇向前,立足柴达木盆地资源禀赋,凝心聚力绘就柴达木农垦事业繁荣新画卷,新时代“拓荒者”志犹坚。
注:转载文章属原作者或文章来源处,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本公众号刊发的信息仅为阅读、传递文化、信息参考之用,不作为任何行为的指导和建议。
编辑:青海省总工会宣传教育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点击下方按钮,进入“青海工会”,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