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走漳河

文摘   2025-02-03 12:03   贵州  


对漳河的印象,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那时我在县财政局上班。记得是参加宜昌市财政系统股所长培训班期间,放了一次假,我和参加培训班的几名同事相邀,在那时的晓坪乡财政所黄守贵、薛明金两位所长陪同下,作了一次漳河游。


说是漳河游,其实就是游览漳河水库的自然风光,并不知晓漳河从哪来、到哪去了。那次游玩所得,我记入了《漳河三题》这篇散文中。后来到河南林县(现称林州市)参观著名的红旗渠水利工程,一路上广播里传出的“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敢把山河重安排”的歌声,让我知道了另一条漳河——发源于山西太行山,流经河北、河南的一条河流也叫漳河。说来还挺有意思的,北面的叫北漳河,南面的叫南漳河,北漳河有个县叫临漳县,在河北省;南漳河也有个县叫南漳县,在湖北省。我想,南漳县的县名,大概就是这样来的吧——这些都是闲话。话说回来,作为流经远安的三条河流之一的漳河,于我还是有些吸引人的,一探究竟的愿望时刻诱惑着我。


这不,应远安论坛的陈总所邀,我们一行5人在6月5日这个世界环境日里头顶烈日,直奔漳河源头,来作漳河探源之行。



故纸堆里,初识端倪


先看南漳县志的说法:南漳县以境内南漳水(南方漳水,今称漳河)而得名。古时南漳属于中国南方区域,因境内古漳水纵贯县境内,且发源于县境内,无论其干、支流的总长度和流域面积,除境内蛮河(古称夷水)外,是县内第二大河流;而山西省东南部的清漳水、浊漳水在北方,为区别于北方清、浊二漳水,而将境内漳水冠以“南”字,即南漳(水)或南漳(河)。南漳地处荆山山脉东麓,为《汉书、地理志》与《水经注、漳水篇》所称之“南条荆山”;《水经注》记载:“《禹贡》南条荆山,漳水所出”,《汉书、地理志》“南郡临沮县”条,班固亦自注:“《禹贡》南条荆山…漳水所出”;另据《山海经·中山经·中次八经》记载:“南漳”即为“南条荆山,漳水出焉”之意。源于上述古典籍载述,也有“南漳”即为“南条荆山,漳水所出”简称之说。该县志还说:漳河(水)发源于南漳县境内薛坪镇古树垭村,流经远安县、荆门市,于当阳市两河口与沮河汇流为沮漳河,再经枝江、荆州区,于沙市注入长江,全长202公里,流域面积2970平方公里。县境内流经薛坪镇、板桥镇、肖堰镇、巡检镇、东巩镇5个乡镇、17个行政村,于东巩镇苍坪村出境,境内干流长91公里,流域面积1136.3平方公里。


再看远安县志的说法:漳河系远安与南漳两县的天然界河。发源于保康县的黑林,自北向东南流经南漳、远安、荆门,在当阳县的两河口与沮河汇合,称沮漳河。然后经枝江、江陵、沙市入长江。漳河滩多水急,不宜航行。年均降雨量1024毫米,平均流量10.71立方米/秒。在县境内流程45.5公里,流域面积286.3平方公里,流经巩裕、晓坪、临漳3个乡镇,共24个村,耕地2.35万亩,其中水田2.19万亩。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漳河在我县境内流程指的是干流,不含樟沐溪(9.5公里)、巩裕河(13公里)、温家河(19.5公里)、和晓坪河(35公里)等四条支流的流程。



县志中所指的2.19万亩水田灌溉,主要是这四条支流河的面积。从县志中我们可以得出这些信息:漳河滩多水急,属季节性河流,不易走船航行;漳河流经远安段,是远安与南漳、荆门的界河,也就是天然分界线;漳河干流因处于两县交界的深山峡谷中,其水能资源主要用于发电,灌溉农田的功能不够明显(不含支流)。故在漳河干流上,远安方建有装机各1000千瓦的郭家沟电站、小河口电站。南漳县亦建有聚源、泽雨、扶莲塔等多家小水电站。


漳河源头,竟是风光旖旎


我们从县城出发,经茅坪,过曾家港大桥,穿越南漳的东巩镇,薛坪镇,直向漳河的发源地——三景庄而去。论坛的白色皮卡越野车疾行在荆山深处的公路上,时高时低,时左转时右转地颠簸着,我们在车上谈笑风生,一路倒也不觉劳累疲乏。上午10点半,我们一行到达了目的地——三景庄。这是一个藏在荆山深处的美丽的袖珍小镇,属于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原为乡级行政区,现变更为三景庄社区,东距薛坪镇13公里。四维群峰耸立,危岩高悬,绿荫蔽天,一条十字型谷底洞开南北,屋宇鳞次,人烟稠密。因其境内有老龙洞、蓬莱阁、自生桥三景而得名。稍作停留,我们便穿过社区所在地,在街的尽头停下车。下了车后,陈总拿出自带的无人机,升空后开始航拍三景庄的全景,然后负责航拍老龙洞景况。剩下来的人就去探访蓬莱阁和自生桥。我们徒步沿溪而上,去探究漳河源头了。



出三景庄向北里许,左侧就是一条直通老龙洞的峡谷,老龙洞海拔880米。洞系石灰岩溶洞,洞口高9米,宽7.5米。洞外石壁陡峭,灌木丛生,峡谷中怪石林立。洞之前厅高30米,宽20米,深200米,可容千余人。钟乳石千姿百态,悬挂洞顶。入洞200米处,左上方又一小洞,入洞处有小平台,约20平方米。平台上立有5个形似仙人的天然小石柱,民间传说为5个菩萨。平台右侧又现一洞,可容百人。洞中有潭,深不可测,潭水外溢出洞,奔流直下,常年不断,宛如长龙。此即漳河源头。溪流两岸,松柏苍翠,绿草如茵。


沿老龙洞朝东北行百余步,即达蓬莱阁。迎面而见的是一块大理石碑,碑上正中镌刻为“漳河源”三个隶书大字,两侧刻一楹联,上联为:文风启东南群山围列成三景;下联为:秀气钟西北一水长流贯九江。此处悬崖向前倾斜,崖间有一山洞,洞中亦有泉出,传说蓬莱仙子曾居此洞修行。崖前山溪环绕;崖下旧有一寺庙,称蓬莱阁,今废,但其遗址尚存。



蓬莱阁再前行约1公里处,左则约20米处深谷中有天然岩石形成的拱桥,称“自生桥”。桥系单孔,拱高8米,宽7米,长17米,桥高20米。桥面杂灌丛生,绿茵如毯;两旁古木参天,怪石嶙峋。一端有天然石阶至沟底,在沟底抬头仰望,见数十块巨石合并成拱,纹理清晰,巍峨壮观。桥北有泉,穿桥而过,南流与老龙洞、蓬莱观二泉合为漳水之源。


顺河而下,一路青山逶迤


探访完三景庄的漳河源,我们顺河而下。白色的皮卡越野车,就像一只振翼的海鸥,穿行在绿色的森林海洋之中。车行途中,随处就可看见公路边矗立着一块镌刻有“进入漳河源自然保护区”大红字样的花岗岩石碑,向人们昭示保护母亲河和大自然的强烈意识。当车行到一个最高处的垭口时停下,我们下了车,站在垭口向前望去,层峦叠嶂的荆山,波浪式的自脚下向前涌去,然后,在极目处傲然挺立。浓浓的绿色和着淡淡的山岚,将山峦装扮得蓊郁和苍翠。一坡坡的绿茶很精致的或近或远披挂在山腰里或者高坡上;一只山鹰,追着我们的车,在山岭间穿越翱翔。看到我们在垭口观风景,便在头顶盘旋几遭后振翅向山的高深处飞去。当鹰飞得看不见时,我们又乘车向巡检镇出发。



漳河自离开三景庄后,便蜿蜒穿行在荆山峡谷之间。有些地段可以行车,有些地段则远离公路,人非徒步无法达到。我们只好顺着公路绕着道寻河而下。经过一个长长的下坡,快到谷底时,我们眼前一亮,一座很雄伟也很漂亮的大桥横亘在峡谷之间。桥下是哗哗流淌的漳河水,谷底离桥面近50米,桥两头有宽敞的休息平台,还有用石头水泥砌就的人行梯道折叠着直达谷底河床。


我们在大桥南面的休息平台上停下来,下车后陈总和老孙各自拿着相机按动快门抢拍风景。我和几个女同胞看完大桥雄姿,回转身来到一块矗立在平台中央的花岗岩石碑前,被镌刻在碑上的文字深深吸引:“南漳县西南有镇曰板桥。漳水环绕,长岭合抱,清溪西流,早船驮宝;地灵人杰,林葱桑茂,民风敦厚,尚礼重教。推崇耕读传家而人才辈出,融入多元文化而风物多娇,深林人家安居乐业,高山老街一展新貌,雷竹二坪聚气藏风,瓦屋云海虚幻缥缈;青龙古寨隐现荆楚风云,九龙仙山并存佛道儒三教;金牛洞气势恢宏,潮水河一日三潮,明清建筑古朴典雅,陕西崖中奇峰峻峭,无废气之污染,乏城市之喧闹,漫步青石小道观翠谷之秀色,听山水之清音,融入大自然之怀抱,与众生灵共逍遥……”好美的文笔,精彩的概括!该文是由襄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伍容显老先生所撰写《故乡游记》,由其孙女伍喧啸书写。从这篇游记中,我们可以领略到漳河流域浓浓的乡土气息和厚重的荆楚文化底蕴。


离开此桥继续前行。穿过巡检镇,我们来到小漳河。这里,是漳河干流从莽莽荆山走出来,与小漳河的交汇处,也是远安与南漳的交界处。一边是南漳的小漳河村,一边是远安的樟沐村,百十户人家,傍水而居,一桥飞架,连接两岸。桥东岸下游1公里处,便是南漳县的聚源水电站。一河清流顺着上游的引水明渠进入蓄水前池,然后直冲而下,带动涡轮飞速旋转,最后又从泄流口出来,汇入漳河。自此处沿河而下,就进入漳河的主河道,也就成为两县天然的界河了。



徜徉河畔,让人思绪联翩


自小漳河而下,河两岸都修建了旅游公路,可以沿河而行,不必再攀山越岭了。我们的皮卡越野车也就沿河而行,时而穿过岸柳丛林,时而停下来让我们拍照、探幽。


漫步在傍河的林荫道上,我的思绪浮想联翩。漳河流经的远安,当年享有“鄂西林海”的美誉,满山古树参天,遍野绿荫袭人;小桥倚溪水而卧,农舍傍翠竹而立;山鸡与家鸡合鸣,野羊与家羊同牧;麂子徜徉于大路,群猴嬉闹于村头;偶尔能听到刚猛膘悍的“老巴子”(虎)长啸于山岗,不时传闻金钱豹窜进农家的牛栏,叼走哺乳中的雏牛。然而,一阵“全民炼钢铁”之后,这片林海由于过度的砍伐,大多葬身在那些丑陋而又贪婪的土炉子里。我漫步在河边的林荫道上,在夕阳的辉映下,瞩目两岸青山,思绪纷杂,浮想联翩。人类屡屡无情地伤害曾经孕育过他们祖先的森林,而森林却表现出极大的宽容。



看,这漳河两岸,历经肆虐而不衰,几阵春风,几阵春雨,在裸露的山坡上,又长出了茂密的森林,青枝绿叶,遮天盖地,绿得晶莹,绿得兴旺。在山的高深处,那一片白云缭绕叫“茅巴子”的地方,还幸运地留下了一片据说是南方海拔最低的红薄皮马尾松原始森林。还有漳河两岸劫后新生的果园林,那橘树、那茶园、那连山连岭的板栗基地、那层层梯田密密桑园中的红衣采桑女,给这青山秀水又平添了一种殷实和充足。有了这一道道翡翠的屏风,天如洗、风如水、泉如琉璃、空气如醇酒……


“快看,前面就是鸳鸯湖呢,”坐在我身旁的墨云老师边说边用手指着车窗外的那一段河面。陈总忙停下车,我们跟着下了车。只可惜这时正是6月天,鸳鸯是一种候鸟,每年的9月末才从很远的北方繁殖地飞到南方来越冬,次年的4月就又飞到北方繁殖去了,很少有留置的。记得我第一次看到鸳鸯也是在这个地方,那是2014年2月间,我陪远安论坛的朋友们到河口乡寻访古树,从曾家湾回来时,走至巩裕河与漳河交汇处,远见湖面上有一群水鸟在浮游,因距离远看不清楚,同行的汪股长说是一群鸳鸯。我们立即停车,拿了相机快步向前走去。谁知人多脚步重,早把那群鸟惊动了,鸟们忽的飞起来,在空中划个弧然后向下游飞去。



当鸟们飞过头顶时,我们终于看清楚了,真的是鸳鸯呢!心里不知道几高兴呢。于是竟忘记了自己手中的相机多么低级,像做贼似地疾步向前,对着刚刚落在不远处水面的鸳鸯“咔咔咔”地拍照起来,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还是当时陈总的相机高级,抓拍到几张很不错的鸳鸯双飞图,至今还保留在我的QQ相册里呢。


没看到鸳鸯,我们只好怏怏上车,继续前行。来到我县在漳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水电站——小河口电站。当我站在小河口电站的拦河坝上,看着坝上蓝莹莹的天,碧粼粼的水,想象着当年的河口区委书记杨先炎带着他的建站班子成员跑宜昌、上省城争取资金,为电站建成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到南漳协调关系所经历的艰难和曲折,不由对他们和那些建设者们生出一种深深的敬意。



一条河,把两个县紧密连在一起,山水相依,和睦相处,人亲水甜。当然,透过那些突兀在河中间没有修成的水坝,以及曾经出现过的断头路,也稍许感觉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谁叫这是人世间呢?


穿过曾家港大桥继续沿河而下,就进入了漳河水库管理区了。漳河水库坐落在荆门、当阳、远安三市县的交界处,位于鄂中丘陵区,背靠荆山,面向江汉平原,为鄂西北与江汉平原的交汇地带,截漳河而成湖。于1958年动工兴建,1966年基本建成并全面发挥效益。承雨面积2212平方公里,水库面积104平方公里,总库容21.13亿立方米,防洪标准为五百年一遇,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兼有发电、水产、旅游、航运综合效益的大(一)型水利工程。是我省境内从水域面积到总库容量都堪称第一的人造湖泊。104平方公里的水域中,零零总总、大大小小地蛰伏着200多个岛屿,碧水蓝天,山岛竦峙,风光无限。昔日,它曾是宏图机械制造厂水上飞机的试飞试验场;现在,更成为荆门市300多万人饮水的水源地。


越过巍巍屹立的漳河水库大坝,再向前去,就到了当阳的两河口。这里,漳河与沮河相汇,就成为沮漳河了,直到沙市入长江。




微信广告合作 | 18827473645
编辑 | 清欢
审核 | 筱蓉

大美沮漳
远安论坛成立于2005年,以正能量、公信力受到各界普遍认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