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神东 | 神东这家人对煤矿的“旧记忆”与“新印象”

企业   2024-10-16 18:42   陕西  

开栏语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新的文化使命,以细腻笔触和创新话语折射神东发展,讲好神东故事,传播神东声音,在矿区开发建设40年之际,推出《微观神东》栏目,聚焦微光个体,挖掘背后故事,以小见大讲述神东发展,见证神东之进和时代之变。


煤矿的“旧记忆”与“新印象”


“虽然是90后,但我家和煤矿结缘时间可不算短了,这要从我爷爷那一辈儿说起......”神东大柳塔煤矿掘锚七队支护工孟强说。孟强的爷爷、父亲都是煤矿工人,60年间,孟强一家见证了煤炭开采的“技术革命”。








01

人工到机械
煤矿“旧记忆”

周末,孟强开着新买的私家车带着女儿回到了父亲家,与父亲孟长稳、爷爷孟宪珍祖孙四代吃了个团圆饭,宽敞的房子、丰盛的佳肴,其乐融融。
1992年,孟强出生于煤矿工人家庭。受家人在煤矿工作的影响,孟强选择了机械加工制造化专业作为大学专业,2013年毕业后便踏入煤炭行业,来到了神东,开始在上湾煤矿工作,2022年被分配到了大柳塔煤矿,在井下采掘辅助一线工作了十余年,如今已成为队里的技术骨干。
上世纪六十年代,爷爷成为一名煤矿工人,那个年代,井下工作面条件差,采煤都是炮采,靠人力用铁锹铲煤。
“要说干采煤工作,吃苦最多的还是我们这代人。我当年在陕南澄合矿务局工作的时候,煤层只有一米多厚,当时是用木柱子支护,在工作面攉煤根本直不起腰,只能用嘴叼着煤油灯,爬着进去,再爬着出来,人工打眼放炮,攉出来的煤再用筐向外拉,一筐煤就有100多斤,体力劳动相当繁重。”爷爷回忆着当时的工作场景。
听到这儿,孟强问道:“那现场条件更差吧?”
“那时候工作面通风条件很差,一放炮煤尘飞扬,根本看不到人,一个班下来,脸上全是煤尘,黑乎乎的。”爷爷说。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父亲所在的上湾煤矿井下条件就改善了许多,采煤方式已从人工打眼放炮变成了机械化采煤。“从木柱支护转为单体液压支柱支护,安全系数高多了。”父亲孟长稳说。
爷爷的回忆、父亲的讲述始终在孟强脑海里萦绕。
02

智能化开采
煤矿“新印象”

“我真是赶上了好时候。现在的掘进工作面上,有快速掘进系统,前面掘进,中间打锚杆,后面将岩石进行破碎,三个流程同时进行,不但工作效率高,安全也更有保障了,职工实现了轻装上阵、体面工作、快乐生活。”孟强正经历的是智能化开采时代。
没有机器轰鸣声,没有飞扬煤尘,整洁敞亮的地面“太空舱”内,工作人员在监控屏幕上各类数据的跳动间,就能将煤炭输送到地面。“如今,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只需每班定员6人,工人劳动强度降低,安全系数提高。”孟强说。
“这在过去是想也不敢想的。”父亲孟长稳说。
听完孟强和父亲的对话,爷爷的目光中透着不可思议。
“生产系统‘一键启停’、设备运行‘在线监控’、现场巡查‘影像传输’、产销数据‘自动生成’,神东的选煤厂也迈进了智能化时代,职工的幸福指数高着呢!”孟强感慨。
孟强所在的大柳塔煤矿和父亲孟长稳所在的上湾煤矿都只是煤炭“能源革命”的一个缩影。如今,两个矿都已经实现了5G入井,各类机器人、智能化设备在陆续代替人工作业。




孟强一家三代见证了煤矿从人工打眼放炮到机械化、到自动化,再到如今的智能化开采。改变的是作业方式,是生产装备,不变的是一代代煤炭人、一代代神东人对科技创新的执着追求,对安全生产的执着坚守。





来源 神东煤炭之声(ID:shsdzsgf)

策划 王庆玲 刘文敏

作者 神东全媒体记者 吴光丽

通讯员 神东上湾煤矿 梁元祥 赵晋伯

编辑 刘文敏

校对 | 惠娟


往期回顾

微观神东 | 幸福感满满!一名神东员工的专属记忆……

微观神东 | 从“小家”到“大家”的双向奔赴


点击分享、点赞、在看,转载添动力!

神东煤炭之声
专注神东资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