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不仅需要增强信心、坚定决心、保持耐心,更必须以新思维、新路径、新方法应变局开新局,早日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多次在基层调研或是部署工作时强调,做好经济社会工作,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注重把握和运用好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四为”工作法。在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上,刘宁首次专门就这一工作法作出系统阐述。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丰富内涵,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必须深刻理解运用“政策为大”。中央大政方针是做好地方工作的行动指南,只有把中央精神吃透吃准,地方工作才有方向、有遵循。这里面有三层内涵需要准确把握:首先,要认真研究政策。完整、准确、全面学习领会中央政策精神,搞清楚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发力点,避免断章取义、曲解政策、误读政策,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比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新的减税降费”“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等等。这些都直接指明了中央政策支持什么、提倡什么、限制什么、反对什么,我们必须据此制定政策、部署工作,才能确保地方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其次,要科学制定政策。在认真研究政策的基础上,要及时跟上、对接好中央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务实举措,把中央的大战略、大决策、大目标转化为地方的一个个小谋划、小抓手、小目标,做到接地气、可落地、能实现,真正用足用好宏观政策窗口期。最后,要坚决落实政策。再好的政策不落实,也是一纸空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大兴狠抓落实之风、攻坚克难之风、改革创新之风,做到善于抓落实、带头抓落实、层层抓落实,推动各项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应、释放政策红利。
必须深刻理解运用“项目为王”。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所有发展都要靠项目来推动。实践反复证明,抓好项目能释放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既是稳定经济增长、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当务之急,也是增强发展后劲、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长远之策。离开了项目,很多工作就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什么是“项目为王”?就是一切发展以项目招商、落地为核心,各项工作都服从、服务、保障项目建设,人力物力财力都向项目建设倾斜。值得欣喜的是,近两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把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狠抓招商引资,深入开展“三企入桂项目落实、行企助力转型升级”行动,首创工业振兴特派员联系服务企业制度,集中力量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助力“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如何践行“项目为王”?一是要善于谋划项目。可行的项目有着政策的深深烙印,我们必须观大势善谋划,紧盯政策取向,瞄准产业趋势,耳朵灵、眼睛亮,下手早、跟得紧,以超前的战略眼光谋划项目,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二是要积极争取项目。聚焦“三大三新”“双百双新”等重点领域,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在招大引强、招先引新、招特引优上下功夫求实效。需要注意的是,招商引资不能“挖到篮里就是菜”,而是要选择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整合力强、成长性好、产出效益优的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做到“精挑细筛绿又新”。三是要大力建设项目。各地各部门要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发挥好主观能动性,摒弃“等、靠、要”思想,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强化要素保障,高效贴心服务,以高质量项目建设为广西高质量发展夯基筑台、增能蓄力。
必须深刻理解运用“环境为本”。发展环境既是形象,也是资源,更是生产力、竞争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2年要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突出抓好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环境”,这与中央提出的“三大环境”高度契合、一脉相承,是立足当下解决制约广西发展的主要瓶颈和深层次矛盾问题的重要抓手。“五大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高度统一于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伟大实践中,相辅相成、协同发力,共同为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具体到工作实践中,就是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扎实推进法治广西建设,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建设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保护良好生态环境;大力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倡导干事创业、担当作为,营造奋发向上的社会环境。只有下力气把环境搞好优化了,广西才会真正成为人才荟萃、要素集聚、业态繁荣的创新创业热土。
必须深刻理解运用“创新为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广西而言,创新是发展的突出短板,只有大抓创新才大有希望。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思路,大力实施科技强桂行动,深入推进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各方面成效开始显现,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2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8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但是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区域竞争态势和“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发展压力,广西创新能力仍然不强,对发展的引领作用还不突出。根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广西2020年、2021年分别排全国第23、24位,处于全国第三梯队。所以,纵观这些年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可以发现,广西发展还是以要素和投资拉动为主。当前,广西已迈入了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迫切要求我们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拉动为主向效率引领、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创新对广西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营造创新生态,坚持需求导向,聚焦重点领域,集中创新资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要深入推进人才强桂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学术链、产业链深度有机融合,打造区域性人才集聚区和面向东盟的国际人才高地,让人才“第一资源”更好激活创新“第一动力”、引领发展“第一要务”。
实践的巨大成功,从来都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指导。“四为”工作法是一个内涵丰富、系统完备的体系,其中,政策是首要前提,项目是主要抓手,环境是重要保障,创新是动力源泉。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深入学习领会、用准用活这一科学工作法,不断开创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内容来源:“学习强国”广西学习平台(2022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