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为何国内的唱片如此之贵?

文摘   2024-06-08 22:35   安徽  


观察音乐现象,发现多样视角。我们将与你一起,尝试站在不同的视角,来探讨音乐圈里那些乍看不是个问题,细想处处是问题的热点事件或典型现象。



上期【乐视角】,我们从乐队万能青年旅店实体专辑的疑似饥饿营销现象说起,探讨了这个时代下实体唱片更多体现的是实用价值还是收藏价值的问题。本期,我们将就这个话题进一步展开,聊聊国内唱片的价格到底算不算高的问题。


学生购买力Max,韩专价格完爆国行?


从我们日常经营声音图书馆线下店的经验来看,中国大陆地区发行的标准规格CD唱片价格主要集中在80-100元之间,而对于那些非标准规格——造型独特、物料丰富的CD唱片,往往价格翻倍甚至更高,于是经常出现顾客对着价签犹豫再三之后,还是将已经拿在手中的CD又放回货架的情况。


国内唱片的价格拔高了门槛


相比之下,店里K-POP专区所陈列韩国偶像们的CD专辑基本都是非标准规格,整体价格却与国内标准规格的CD持平甚至略低一些,而其中还包含的丰富物料,比如偶像写真集、写真小卡、纪念海报、贴纸、歌词内页等等各种花里胡哨的组件,让它们的主要购买力——学生群体往往感到物超所值、收获颇丰,这种心理满足感,在国内同等价格区间的CD中可是难以得到。


“花里胡哨”的K-POP专辑


全世界的唱片,就中国最贵?


单从唱片的绝对价格(货币数值)来看,中国特别是大陆地区和日韩、欧美的差距似乎也没有太大.可是,将唱片价格在不同地区城市人口年均收入中的占比,也就是唱片的相对价格进行地区间的比较时,就会看到,中国唱片是全世界音乐市场中相对价格最高的。而这样放在市场背景下的价格比较,往往相对价格才有实际意义,毕竟,月薪3万拿出一百多块买张唱片,和月薪6000拿出一百多块甚至更多来买张唱片,痛感还是相当不一样的。


这就不禁令我们思考,为何中国的唱片如此之贵?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国内只要非头部的音乐创作者,收入结构都较为单一。

“单一”的意思是指,中国音乐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靠商演。单凭流媒体平台上的数字作品或是实体唱片带来的微薄收入,对于维持生计实在是杯水车薪。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国内音乐人都有自己主业,而只将音乐作为副业的原因。


《乐队的夏天》第一季参赛乐队成员职业调查结果

图源:吉他专家


相比之下,唱片业发达的欧美国家的音乐人,收入结构则丰富得多。除了商演收入,音乐作品的版税收入也相当可观。版权保护体系的健全,使得欧美音乐人的作品通过流媒体播放和数字下载就能获得不低的版税收入。另外,民众使用实体唱片听音乐的日常生活习惯,使得欧美音乐人们的唱片销量同样可观。


欧美音乐人的收入相比之下更多样化

图源:IFPI2018


此外,丰富且优质的周边衍生品也构成欧美音乐人们的一大收入来源。从服饰、珠宝、手办,到香水、肥皂,再到酒壶、杯具、餐垫、菜板,乃至包袋、雨伞、消防箱等等,可谓覆盖衣食住行的角角落落,甚至经营成品牌。而欧美国家民众也认同这样的衍生品文化,愿意付费来支持自己喜欢的音乐人。

反观国内,音乐衍生品产业还很不成熟,要么品类有限,作为日用品的实用性不足,要么品质不高,作为收藏品的性价比太低,这使得对音乐衍生品文化本就认知和认同都不足的国内乐迷更加不愿为之付费,衍生品非但没有成为国内音乐人收入的有力辅助,反而显得鸡肋。


“德国战车”乐队丰富的周边产品

国内音乐人的周边产品



必须如此的背后


可见,国内音乐人收入结构的单一和收入水平的低微,是受到产业上游对音乐作品版权的保护和执行力度不够,中游的流媒体平台的低版税率和平台垄断,音乐衍生品产业的不成熟,以及下游的深植于国民心中免费听音乐的观念和听数字音乐的习惯等等因素共同影响导致的。


国内音乐人收入现状


这样的大背景下,尽可能多地商演成为国内音乐人获取收入的主要途径。只是,商演也并非稳定的保障。特别对于独立音乐人,除了像新裤子、国足、声音玩具等等这样的顶流能通过巡演收获不错的票房,更多初出茅庐或籍籍无名之辈,甚至连具备一定规模的演出机会都很难得到。再遇上像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几乎令所有音乐人都被迫进入收入严冬,这种情况下,维持收入的退求其次之法,便聚焦到提高实体唱片的单价上,这是在不能确保高销量的情况下护住成本的最直接方式。拿声音图书馆的切身经历来看,唱片进货价的第一次普遍性显著上涨,便发生在疫情期间。


唱片不只是唱片


当然,一些收入不菲的头部音乐人,并不愁唱片卖不出去,也不缺商演,他们的实体唱片还是价格偏高,且发行量有限,比如我们之前在【乐视角】栏目中聊过的主角万能青年旅店,还有一些头部音乐人喜欢发行非标准规格的实体唱片。可能的原因上次节目也分享过了,在国内实体唱片实用性弱而情感性强的主流下,音乐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唱片封面、盘面、内页、附赠物、包装等形式上的精心设计,来强化唱片的艺术价值和收藏属性。也就是说,这样的唱片已经超越了音乐存储介质的品类,而成为艺术品、收藏品般的存在,承载了音乐之外的更多附加价值。而这不仅意味着制作硬成本的上升,也更大大提升了唱片的溢价。


易烊千玺《刘艳芬》实体专辑CD

售价198元


时代少年团《乌托邦少年》实体专辑CD

售价168元


汪苏泷《21世纪罗曼史》实体专辑CD

售价359元


以上就是我们的一点观察和思考,希望能让大家看待国内唱片的价格问题时多一点新的视角。国内唱片价格贵并非音乐人或厂牌单方面的割韭菜行为,而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不得已。而使唱片价格能趋于合理,也需要行业生态链中每一环的努力,法律的,资本的,消费者的……虽暂不能至,至少可以心向往之。



【推荐阅读】


乐视角Vol.1丨万青是“饥饿营销”吗?对此,我们的看法是……

本文经 ©声音图书馆  授权使用

版式设计 | 小磊工作室  编辑 | 出品:小磊乐话


视频号

重点推荐


Key recommendation 

of video number

 
  





                     

重点

推荐

KEY
recommend



小磊乐话
一个人的音乐独白是一群人的忠实陪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