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书|水生生物图谱

民生   科学   2024-07-07 09:20   云南  
湖沼学说(huzhaoxueshuo)——聚焦湖沼,分享科研成果,碰撞学术火花,4000+科技工作者订阅的微信号。点击『湖沼学说关注,我们将为你提供有价值、有思想的科研洞见。

聚焦水生态,网罗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和水生植物图谱。

01
《中国流域常见水生生物图集》
《中国流域常见水生生物图集(上下册)》是一部介绍我国流域水生生物的图集。主要介绍我国流域水生生物(藻类、底栖动物、浮游动物)的情况,提供了水生生物的名录、图片及物种形态、生活环境、环境指示意义等的内容。

02
《辽河流域常见水生生物图谱》
本书系统介绍了辽河流域内西辽河、东辽河、辽河干流、浑河及太子河等水系中常见的水生生物,涉及藻类、大型底栖动物和鱼类等河流生态调查中经常使用的水生生物类群,详细介绍了每一物种的分类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特征、分布范围特征,并以图片形式对每一物种进行展示,为从事该地区河流生态系统调查和水生生物分类鉴定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03
《淡水微型生物与底栖动物图谱》
本书收入了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蓝细菌、藻类、原生动物门、轮虫、节肢动物(枝角类、桡足类)八大类1800余种微型生物和120余种底栖动物的简介和图片。微型生物是淡水中普遍存在的一类生物,在整个水生态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微型生物能够指示水质状况和水体的营养程度,可以作为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状况的指示生物,用于评价污水的处理效果。本书可以作为教学参考书供相关专业的师生使用,也可供环境监测人员、给水排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的运转管理人员、食品检验人员以及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科技人员参考。

04
《巢湖浮游植物图谱》

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因面临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等严峻的环境问题,已被列为国家“三河三湖”重点污染防治水体。2015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与安徽省巢湖管理局通力合作,逐月对巢湖的浮游植物进行定性定量采集、鉴定、计数和拍照,历时三年,终成此书。本书共汇集了7门75属藻类的图片,并简要描述了其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和生境信息。同时,为方便查阅,特按各个门类编制了分属检索表与物种索引。在成书过程中,编者也关注了藻类分类学研究的新进展,及时更改了数个属种的命名。此外,本书还勾勒了巢湖富营养化的演变过程和浮游植物优势类群和数量的变化趋势,便于读者对照和分析。

05
《中国近海常见浮游动物图集》
本书第一次综合报道了洱海生物多样性特征及其保护与利用的研究成果。本书的主体是680张浮游动物整体及部分种类局部的实体照片,涵盖了刺胞动物、栉板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门、毛颚动物门和尾索动物门等7个门类的248种*国近海常见浮游动物。每组照片简要描述了该种浮游动物的分布信息。全书*后列表给出包含种类的拉丁名索引,以便于读者根据种名查找相应的照片。

06
《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分类体系》

本书结合国内外形态分类和分子生物学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我国近海常见底栖动物分类体系研究的最新进展,内容包括18个常见海洋底栖动物门(类)的分类系统:多孔动物门、刺胞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纽形动物门、腹毛动物门、头吻动物门(含动吻动物和曳鳃动物)、内肛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环节动物门、星虫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苔藓动物门、腕足动物门、帚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共771个科。书中总结了从门到科的各级分类阶元,并编撰了各级分类阶元的检索表。本书旨在引导海洋生物学者准确鉴别海洋生物,厘清各海洋底栖物种的分类学地位,统一国内海洋生物分类学名词术语,规范国内海洋底栖生物名称使用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中国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支持。

07
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常见种名录

《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常见种名录》依据世界海洋生物目录(World Register of Marine Species,WoRMS)网站所提供的分类系统。当WoRMS数据库关于某个门类的分类系统不明确时,《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常见种名录》参考最新发表的该类群权威分类系统学文献,以及《中国海洋生物名录》和《中国海洋物种和图集》两部专著所采用的分类系统。《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常见种名录》共记述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常见种18门4585种,每种均有中名、学名及分布信息,同时还列举了一些物种的同物异名。《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常见种名录》涵盖了我国常见的底栖动物种类,将成为我国海洋底栖生物和生态学研究的实用工具书,进一步服务于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开发。

08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环境指示作用研究》
本书以大型底栖动物为研究对象,系统诠释了大型底栖动物环境指示作用的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在渤海湾底栖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中的应用。基于2015~2016年三个航次获取的渤海湾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及多个水体和沉积物理化参数,本书分析了研究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探讨了导致群落结构和功能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建立并完善了渤海湾生态质量状况评价的最佳指数(指标)体系,初步推导出渤海湾生物基准值。本书适合海洋环境科学专业的科研与教学人员阅读,也适合从事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的技术人员参考。

09
《西藏湖泊底栖动物研究》

书通过对西藏41个湖泊的系统调查,综合其他资料,揭示了西藏湖泊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区系特征,分析了西藏不同水生生境底栖动物组成及其影响因素,揭示了底栖动物对盐度胁迫的响应模式。通过与周边地区的比较,分析了海拔对底栖动物的影响及其机制,即海拔对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可能主要通过三个途径:①海拔升高导致气温降低,进而导致水温降低,最终导致底栖动物多样性降低;②海拔升高导致降水量降低和蒸发量增加,进而导致湖泊盐度增加,最终导致底栖动物多样性降低;③海拔本身作为一种隔离因子,海拔越高,隔离作用越强烈,底栖动物多样性越低。本书可供动物学、水生生物学、环境科学及生物多样性研究等领域的科研教学人员参考。

10
《辽河流域底栖动物监测图鉴》

《辽河流域底栖动物监测图鉴》是一本研究水环境生物监测和底栖动物鉴定的工具书,是较为全面记录辽河流域底栖动物种类的书籍。《辽河流域底栖动物监测图鉴》不是以线条图为主,进行特征描述的分类图书,更不是一本科普摄影图集,它是以实物照片为主,配合局部特写,再配以主要特征描述的可以让未经过分类学基础训练的生物学工作者按图索骥,辨识种类的工具书。《辽河流域底栖动物监测图鉴》收入了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共5门9纲24目98科225属300种底栖动物。并附以实物标本图片300幅,从常见度、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境等方面,对不同属、种底栖动物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

11
《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

本书第一章开宗明义,阐述拟研究水域长江口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底栖生态特点,分门别类针对性地阐述了长江口水域作为典型的5种生境的特点(潮沟、盐沼湿地、光滩、牡蛎礁、潮下带);同时分析了研究水域内对于大型底栖群落具潜在重要作用环境因子(盐度、溶解氧、有机碳、氮、磷和重金属)的长周期变动特征。第二章介绍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相关背景知识和研究意义,详细综述了前已有关于大型底栖动物的专著,以方便读者对靠前大型底栖动物总体研究状况有所了解。第三章记载了长江河口不同底栖环境中(基于章的划分)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长周期变化特征(近20年)。涵盖了目前大型底栖动物研究中的主流研究内容,如物种数、丰度、生物量、群落特征等。第四章在第三章基础上,深入分析区域环境对于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机制,内容按照非生物因子(重金属、溶解氧、高程)、生物因素(互花米草、海三棱藨草)及典型人类活动(海洋工程、围垦和放牧)三类进行编排。第五章聚焦底栖动物的功能,包括大型底栖动物对于海洋渔业的支持、环境指示和生态修复功能。

12
《溪流及浅河快速生物评价方案》

《溪流及浅河快速生物评价方案:着生藻类大型底栖动物及鱼类(第2版)》系统介绍了快速生物评价的概念、缘起及其在清洁水法方案中的应用;同时还介绍了包括生物检测原理、生物数据分析甚至报告编写等方面的内容,并按评价对象的不同,分章节重点介绍了生境评价方案、着生藻类评价方案、大型底栖动物评价方案以及鱼类评价方案。

13
《河道大型底栖动物监测与水质评价技术手册》

本书是为中国环保志愿者编写的一本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指导手册,旨在解决志愿者专业知识比较薄弱的问题,规范志愿者监测底栖动物的方法和流程,推广将大型底栖动物用于水环境质量评估的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主要内容包含底栖动物监测方案制定、采样方法和流程、采样仪器和设备日常保养、生物样品处理方法、物种简单鉴定方法、数据记录与处理以及志愿者培训计划、安全保障措施等。

14
《流溪河水系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与生态监测

《流溪河水系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与生态监测》主要内容包括河流生态系统,华南地区河流常见底栖动物及其功能类群,河流底栖动物的监测与调查方法,流溪河常见底栖动物类群与空间分布,流溪河水系生境特征与季节变化,流溪河底栖动物多样性与评估。

15
《松花江流域底栖动物图谱》

由于底栖动物涉及的门类繁多,资料缺乏,分类鉴定成为全面开展生物监测的技术瓶颈。随着监测能力建设的不断提升,有责任编著一本可按图索骥、易于辨识的底栖动物分类鉴定工具书,为生物监测的推广尽微薄之力。《松花江流域底栖动物图谱》中收录的物种主要采自松花江流域,同时涵盖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一些物种,包括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环节动物门共3门6纲16目68科132个分类单位。

16
《鄱阳湖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水位波动的响应研究》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吞吐性、季节性和通江性淡水湖泊,水位变幅巨大。浮游植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也是水环境的重要指示生物。本研究通过对鄱阳湖浮游植物的定位监测,分析不同水情阶段浮游植物时空分布特征,研究鄱阳湖水位波动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优势类群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浮游植物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为鄱阳湖蓝藻水华的预防和管理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17
《珠海市水库常见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与图谱》

本书据实地调查结果而成,调查由暨南大学水生生物学国家重点科学团队负责,完成了对珠海市66座重要水库两次全面的生态普查,获得了大量浮游植物样品。据此编制了本书,内容涉及蓝藻门、绿藻门、链藻门、裸藻门、甲藻门、异鞭藻门、隐藻门等七个门类,共计112属261种浮游植物,根据浮游植物形态特征等将每个种类鉴定到种,并对每个种的关键特征进行描述。本书所提供的浮游植物种类描述与藻类图片,有助于珠海及华南地区水库浮游植物监测与生态管理,同时也为淡水生态学及水生生物学的野外实践教学提供了参考。

18
《潘家口水库入库及库区常见浮游植物彩色图谱》

潘家口-大黑汀水库作为滦河水库系统中我国跨流域供水的大型水库,是引滦入津工程的起点,承担着向天津、唐山供水的重任,是重要的饮用水源地。近年来,网箱养鱼、入库及库区周边造成水库富营养化程度增高,蓝藻细胞密度增大,水体污染成为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为加强该水库系统的基础水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在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203-002-003)的支持下,对入库及库区做了详细的浮游植物调查研究,拍摄了浮游植物的显微彩色照片,为将来的水环境演变分析、水源地生态修复、饮用水源地监管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潘家口水库入库及库区常见浮游植物彩色图谱》共分为3章。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了浮游植物概况、潘家口一大黑汀水库概况;第二章为研究方法,主要介绍了采样点布设以及采样、鉴定等分析方法;第三章为研究结果,主要介绍了入库及库区主要的浮游植物的种类,共分为7门71属128种,并附每种植物的显微彩色照片及手绘示意图。

19
《长江口鱼类》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组织有关专家,整理了多年的研究资料,尤其是在总结了近些年来研究新成果的基础上,详细叙述了长江口的地理和生态环境特征、鱼类资源的变动及其原因,也包括重要鱼类的生物学特征、分类地位、分布区域、经济和学术价值以及保护措施等,此外还配有检索表和大量的鱼类原色照片,图文并茂,是一本全面系统反映长江口渔业资源的书籍。本书可供科学研究者、大专院校学生参考,也可成为普通民众的科普读物。

20
《鱼类分类学》

本书是集教科书、专业参考书及工具书为一体的最新鱼类分类学著作。书中总结了国内、外鱼类分类学的研究成果,首次采用J.S.Nelson,1994年的分类系统,介绍了世界鱼类66个目的特征及分布于我国的800余属,约1000种的分类特征及分布。内容除了介绍鱼类分类原则、研究方法;纲、目、科、属和种的分类特征、起源与演化及地理分布外,对国内、外经济鱼类、习见鱼类及分类地位重要的鱼类,还简要介绍了其生态、养殖及分布。书中附有种以上分类阶元的拉/汉名称索引,其中包括425个科(含亚科),800余属;主要参考文献,便于查阅。《鱼类分类学(第2版)》可供有关水产、生物、海洋、环境的研究、开发、管理和教学人员应用;也可供大专院校水产及生物系师生及科技人员参考。

21
《水生植物与水体生态修复》

本书共分为8章。第1章介绍水生植物的特点、生活型、功能;第2章介绍影响水生植物生活的各类生态因子,以及各类主要生态因子对于水生植物的作用;第3章介绍水生植物的各种生态功能和水生植物对藻类的化感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第4章阐述氮、磷、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对水生植物的影响;第5章论述水生植被恢复重建的主要理论依据;第6章系统阐述水生植被恢复/重建的一般步骤,及其针对不同目的采用的实施技术以及恢复重建的管理措施;第7章介绍重建湖泊水生植被的实例;第8章以武汉东湖为例,系统介绍了湖泊富营养化与水生植物群落演替的关系。本书适合水生态、水污染修复、生态工程、水生植物生理生态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大专院校的学生阅读,对于从事水生植物方面的理论研究者和水体生态修复的工程实践者,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22
《外来水生植物监测与评估》

本书概述了外来植物风险评估理论、方法、指标体系,欧美国家常用的外来植物(水生植物)风险评估系统,以及我国已开展的外来植物风险评估工作进展,对指导我国全面开展外来水生植物入侵调查、监测,开展生态安全风险评价,制定外来入侵水生植物名录,推动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风险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3
《大型水生植物对藻类的化感作用》

《大型水生植物对藻类的化感作用》是作者近20年来在大型水生植物对藻类化感作用方面系统研究的专著,其主体部分是作者及其研究团队依托国内外重点项目所进行的研究成果总结。内容涉及国内外化学生态学的最新进展。本书分为9章。第一章综述化感作用的定义、发 展概况及其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第二章介绍不同体系水生植物对藻类的化感抑制效应;第三章介绍水生植物提取物及分泌的化感物质抑藻作用;第四章阐述水生植物及其化感物质对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机理;第五章介绍水生植物化感抑藻可能的作用模式;第六章分析影响水生植物化感作用的主要因素 ;第七章介绍水生植物化感物质分离鉴定常用的方法 和马来眼子菜等沉水植物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实例;第八章介绍生态毒理学方法在化感抑藻研究中的应用 ;第九章展望水生植物化感抑藻作用研究中有待突破的问题。本书的读者对象为水生态、化学生态学、水污染生态修复、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大专院校学生,对从事水污染治理和生态工程等方面的从业人员也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24
《中国水生植物图志》

本书介绍了中国境内水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多样性,并配以作者多年来拍摄的第一手精美照片,图文并茂,为湿地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以及水生植被恢复与水体污染的综合治理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指导。全书在形式上,每个物种除了简明的文字描述之外,以图片为主呈现出植物鉴别的关键特征,包括花,果实以及枝叶等的细节特写,使非分类专业的普通读者也能依据图鉴辨识植物,同时还提供了每个物种在国内的主要分布区域图,体现了学术性、观赏性和科普性。

25
《水生植物图鉴》

近年来,随着水生植物种质资源与湿地资源保护、水生植被恢复与水体污染的综合治理,生产的专业化、管理现代化、产品系列优质化的发展,迫切需要有关水生植物的识别、生产与应用方面的技术引导。为满足这一需求,编者将多年来收集、调查研究与保育的结果加以整理,编著成《水生植物图鉴》一书奉献给读者。本书收录的范围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沼生和部分荫湿生植物;各科编排顺序是根据恩格勒分类系统进行的,介绍水生植物74科204属560余种(包括58个外来种),附彩色照片1000余幅。

26
《植物修复(水生植物在环境净化中的作用)》

《植物修复(水生植物在环境净化中的作用)》的原作者巴平·辛格博士是印度新德里大学遗传学系科学家,她的学术背景与植物学有关,主要研究兴趣在植物生理学、应激生理学、生态和环境等学科领域。巴平·辛格博士研究主要关注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及利用水生植物开发环境友好型废水处理技术。本书的内容分为5个章节。第一章概述了水环境中的污染物、废水的处理方法、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及用于植物修复的种类。第二章详细介绍了水生植物去除的污染物种类及用于植物修复的主要水生植物种类(漂浮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第三章探讨了水生植物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放射性核素及有机污染物的效果及机制。第四章介绍了人工湿地的组成、类型、主要植物种类及影响湿地功能的因素。第五章对植物修复技术的局限性、提高植物修复效率的方法、植物修复成本分析及未来发展做了探讨。

看更多湖沼科技论文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湖沼学说』

若有启发,点  

湖沼学说
聚焦湖沼,分享科研成果,碰撞学术火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