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营养化水体沉积物中磷的释放及其影响因素

民生   科学   2024-10-05 09:37   云南  
湖沼学说(huzhaoxueshuo)——聚焦湖沼,分享科研成果,碰撞学术火花,5000+科技工作者订阅的微信号。点击『湖沼学说关注,我们将为你提供有价值、有思想的科研洞见。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全球许多湖泊、水库和河流中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体中营养元素(尤其是氮和磷)含量的异常增加,导致藻类过度生长、生态系统紊乱、以及水体质量恶化。磷(P)作为富营养化的关键限制性营养元素之一,其在水体中的含量直接决定了藻类等水生植物的生长速度。因此,探讨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来源及其行为对于治理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富营养化湖泊中,水体的磷不仅来自外部输入,还大量储存在湖泊沉积物中。沉积物中的磷以多种化学形态存在,并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可能再次释放至水体中,形成内源污染,进一步加剧富营养化。因此,深入研究沉积物中磷的化学形态及其释放规律,对揭示内源磷污染机制和制定科学的治理策略至关重要。
一、沉积物中磷的化学形态
湖泊沉积物中的磷主要以不同的化学形态存在,这些形态的存在形式不仅取决于磷的来源,还受到沉积物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影响。根据研究,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中的磷通常分为以下七种主要化学形态:
1.1 水溶性磷(Soluble Phosphorus, SP)
水溶性磷是直接溶解于间隙水中的磷形态,具有较高的生物可利用性,易受水体化学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发生迁移或释放。
1.2 铝磷(Aluminum-bound Phosphorus, Al-P)
铝磷主要与铝氧化物或铝氢氧化物结合,通常在中性至偏酸性的条件下稳定。这种磷形态较不易释放,但在酸性环境下铝的溶解可能导致磷的释放。
1.3 铁磷(Iron-bound Phosphorus, Fe-P)
铁磷是磷与三价铁(Fe³⁺)结合形成的形态,在氧化条件下相对稳定。铁磷是影响沉积物中磷释放的关键形态之一,因其在厌氧条件下易还原为二价铁(Fe²⁺),导致结合的磷释放到水体中。
1.4 钙磷(Calcium-bound Phosphorus, Ca-P)
钙磷与钙矿物(如磷灰石)结合,通常在碱性条件下形成。这种磷形态在环境中相对稳定,但在低pH或高pH条件下,可能通过溶解作用释放磷。
1.5 还原态可溶性磷(Reductive Soluble Phosphorus, RS-P)
这种形态的磷在厌氧条件下,由还原过程生成,通常伴随铁磷的还原反应而释放。
1.6 闭蓄磷(Occluded Phosphorus, OP)
闭蓄磷指被包埋或固定在沉积物颗粒内部的磷,较难释放,通常处于长期循环的“封闭”状态。
1.7 有机磷(Organic Phosphorus, Org-P)
有机磷存在于沉积物中的有机物质中,需通过微生物降解等生物过程转化为无机磷后方可被植物吸收或释放到水体中。
二、沉积物中磷的释放机制
磷在沉积物中的释放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沉积物中的磷可能从相对稳定的形态转化为可溶态并释放到上覆水体中。影响磷释放的主要因素包括氧化还原条件、pH值、温度、扰动、沉积物与水体中磷的浓度差、钙质沉积物组分以及生物活动等。以下对这些影响因素逐一进行详细论述。
2.1 氧化还原条件
沉积物中磷的释放与氧化还原条件密切相关,特别是铁磷的释放对氧化还原条件十分敏感。在氧化环境中,三价铁(Fe³⁺)能与磷形成稳定的化合物,限制磷的释放。然而,当水体或沉积物进入厌氧状态时,Fe³⁺被还原为Fe²⁺,铁磷中的磷随之释放到间隙水中。尤其是在深水湖泊或温跃层下方的湖泊底层,常因氧气耗尽而进入厌氧状态,从而导致大规模的磷释放。
这种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在季节性分层的湖泊中尤为显著,夏季温跃层形成,底层水体进入厌氧状态,沉积物中的磷随即被大量释放,导致水体磷含量急剧上升,进而可能引发蓝藻暴发。
2.2 pH值
pH值是影响磷释放的重要化学因素。在碱性条件下,钙磷更易溶解,从而导致磷的释放。同时,在酸性条件下,铝磷与铁磷的溶解度增加,导致磷的释放加剧。沉积物中磷的释放与水体pH值的变化具有强相关性,尤其在高pH条件下,因磷灰石等钙磷矿物的溶解,释放量明显增加。
2.3 温度
温度升高能够加速沉积物中磷的释放过程。较高的温度促进了微生物的代谢活动,特别是有机磷的矿化速率增加,使得更多的磷转化为可利用的无机磷。同时,高温也会加剧氧气的消耗,导致水体和沉积物中更快地进入厌氧状态,从而引发磷的释放。
2.4 扰动
湖泊底部的扰动,如风浪、船只活动、渔业操作等,能够扰动底泥,从而引发沉积物中磷的释放。当沉积物颗粒被搅动时,水溶性磷和吸附在颗粒表面的磷可能重新进入水体中,导致水体磷含量升高。此外,扰动还可能影响沉积物的氧化还原条件,间接引发磷的释放。
2.5 生物活动
沉积物中的生物活动(如底栖生物的掘穴行为和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对磷的释放具有重要影响。例如,底栖生物的掘穴活动可以将深层沉积物中的磷带至表层,从而增加磷的释放。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则会影响沉积物的氧化还原条件,促进铁磷等形态的磷释放。此外,某些藻类的生长会改变水体的pH值,使磷的释放更加活跃。
2.6 沉积物与水体磷浓度差
沉积物与上覆水体之间的磷浓度梯度也是影响磷释放的重要因素。当沉积物中的磷浓度高于水体时,磷会向上覆水中扩散,从而引发磷的释放。因此,水体磷含量的变化可能通过调节这一浓度差影响沉积物中磷的释放速度。人为降低水体中的磷浓度,可能暂时减缓沉积物磷的释放,但一旦水体磷含量恢复,沉积物的内源磷释放会迅速恢复。
2.7 钙质沉积物组分
湖泊沉积物中钙的含量直接影响磷的释放行为。钙质沉积物中的钙能够与磷结合,形成磷灰石等稳定的钙磷化合物,减少磷的释放。然而,在pH发生剧烈变化或存在强酸强碱条件时,钙磷矿物的稳定性会降低,从而导致磷的溶解和释放。
三、富营养化水体磷释放的管理与治理
鉴于沉积物中磷的释放在富营养化中的重要作用,湖泊治理应充分考虑内源磷的控制。通过改变沉积物的化学和物理特性,可以有效减缓磷的释放。例如,向沉积物中添加铝盐或铁盐,可以形成更稳定的磷化合物,减少磷的释放。同时,底泥疏浚、改善水体通气条件、降低水体pH的波动等措施也有助于减少内源磷的释放。此外,在管理外源污染时,减少氮、磷等营养元素的输入,也能降低水体磷的浓度差,减缓沉积物中的磷释放。
结论
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磷不仅来源于外源污染,更大量储存在沉积物中,成为内源磷的长期释放源。沉积物中的磷以多种化学形态存在,受氧化还原条件、pH值、温度、扰动、生物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环境因素会通过改变磷的化学形态和物理行为,加速或减缓磷的释放,从而加剧或缓解富营养化的程度。对沉积物中磷释放规律的深入研究将为富营养化水体的综合治理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通过科学的治理措施,内源磷的释放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实现水体富营养化的长期治理目标。

看更多湖沼科技论文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湖沼学说』

若有启发,点  

湖沼学说
聚焦湖沼,分享科研成果,碰撞学术火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