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腊有个“教师村”

政务   2024-09-10 22:46   云南  


76户344人的张家湾村

先后走出了72名本土人民教师



究竟是什么原因

让村民们纷纷走上教书育人的道路呢?

一个小村为何走出这么多的教师

原来与一间学堂和一条村规明约有关


稻浪金黄,溪水潺潺,走进易武镇曼腊村委会张家湾村小组,这里群山连绵,风景秀丽,仿佛步入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日画卷,从古至今张家湾村小组尊师重教风气浓郁,家家户户以培养教师为荣,改革开放以来,只有76户344人的张家湾村先后走出了72名本土人民教师,是个名副其实的“教师摇篮”。



一片叶子


落入水中,改变了水的味道,从此有了茶,张家湾尊师重教的渊源也与茶马古道历史有关。张家湾地处易武东北方,是易武著名的“七村八寨”之一,它是早年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交通要道和茶商的云集之地,亦是前往越南萊州的必经之地。



在张家湾村村头

张家湾小学旧址篮球场依旧保留着

曼腊村委会副主任、

张家湾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杨云军

在大榕树下讲述着小学的历史



从土基房、到瓦房、再到平顶房

这里是张家湾小学的第三个建址

解放后办学时间长达了58年的张家湾小学

在2007年

随着生源的减少,张家湾小学结束办学

撤并到曼腊九年一贯制学校



根据西双版纳州教育志记载

清宣统二年(1910年)

由汉文私塾改良为公学

是全州最早的汉文小学堂

民国20年(1931年)推行边地教育

张家湾小学由赵国传先生任教复办

1949年中共普思特支党组织重视教育

张家湾小学得到复办

解放前至解放后,虽然受到战争影响

但是张家湾小学实际的办学时间

就长达80余年


近百年的办学历史,让张家湾村形成了重视教育、崇尚文化的思想,贫瘠的土地,浇灌出了教育的花。从那时起,村民已非常注重子女的教育,加上当地乡风淳朴,看到读师范包分配工作,于是纷纷以教书育人为荣,为师的父母影响自己的孩子,兄弟姐妹和邻居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互相鼓励,争当教师渐成风气。


赵四民是张家湾“第一个私塾老师”赵国传“赵先生”的第四个儿子,父亲在他11岁时就离世了,据他回忆,父亲一生教过许多学生,老州长召存信就是他的学生之一,因为变故,从教转医,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肉体病痛的救治者,一生高尚为人,在他的熏陶下,家里八名子女中有一人成为了老师、一人成为了医生。



再苦再累也要送孩子读书是张家湾所有村民的共同想法



赵四民虽然对父亲印象不多

但在父亲的影响下,深知知识才是改变命运的途径,一直重视子女的学习教育,在物质匮乏的那个年代,通过辛勤劳作种植茶叶,用以茶换物的方式供养子女读书,将4个子女都培养成了中专生,其中,老三赵子良成为了一名医生。在赵国传子孙3代人中,共有老师2人、医生4人。


回忆起供孩子读书的历史,赵四民感慨颇多,“一个星期生活费两块多点了,两块五,到勐腊读初中,250,一分不多,有两个读卫校,一个初中毕业后,2002年去到四川当兵,我又交了学费读中专,毕业证也拿到了。”






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

赵四民的四个孩子都成为中专生



97岁的何桂仙老人是张家湾老师向乔安的妻子,1977年自向老师去世,她独自一人抚养年幼的子女长大,靠着种植茶叶换取生计,她明白知识才是改变命运的桥梁,在她的辛苦努力下,五位子女都顺利完成学业,大儿子向荣华成为了老师,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传承着为国育人的使命,二儿子向曾华成为了医生,践行着治病救人的医者精神。



“我们村里当领导干部、做生意的不多,但读书人多,当教师的格外多。”村长宋俊武满是自豪地介绍,每到一户,他都会扳起手指,随随便便就念出了几个名字,其中不乏父子教师、夫妻教师、兄弟教师……文脉相承,赓续不断,是烙在张家湾村民心头上的印记。除了口口相传,他们还把尊师重教写进了村规民约,并且是在第一条的位置,足以见得村集体对教育的重视成程度。


勐腊书香

我们张家湾村一直以来都很注重教育这块,我们村规民约的第一条就是对这个鼓励娃娃读书这个事情,我们对考上专科、三本、二本、一本、研究生这些都我们都有助学金奖励,就希望他们说是一定要重视教育这块,给它把这个传承一代一代。下一步我们也是要先把这个小学升初中的这块双A、单A奖励多少,纳入进去,也不一定说是非要等到中专、高中这块再来做一些,就给他更多的小学生,他就是从小认得好学、爱学这个。




Mid-Autumn


勐腊县曼腊中心校长王国华表示

张家湾的许多老师都在曼腊小学任过教

并且担任过校领导

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非常好

带出去了许多好学生

影响了周边的许多的学生爱学习


因为这些融入血液的崇文重教的历史传承,不仅让张家湾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教师村”,还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村民崇文尚雅。村里人不论是身有公职还是在村务农,始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与人为善。虽然每家的家训有所不同,“耕读传家”是每个家庭的坚守,村民们始终坚持对读书的热爱和渴望,每年都有学生考上大学。另外在村道建设、捐资助学等公益事业中,大家都出钱出力,只为建设家乡。











立足张家湾文化资源以及贡茶产业

只为更好建设家乡

杨魁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张家湾村民,同时也是

第十五届勐腊县政协委员

杨魁针对张家湾的百年尊师重教文化渊源

以及张家湾村普洱茶文化资源进行挖掘

提出了建设“教师摇篮”文化村的提案报告



杨魁说:“集合张家湾的优势资源,以及从古至今对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我建议在张家湾建设教师文化长廊,以及教师文化这个主题广场。通过依托教师文化广场,每年举办国际教师节,邀请各地教师来到张家湾,更深入的了解张家湾的教师文化底蕴,同时依托这个教师节来发展我们张家湾茶旅融合的一个乡村旅游,包括这个边境的一些红色教育基地,为张家湾创造更多的经济收入、集体经济。”




来源:勐腊县融媒体中心  刘艳华、邓捷(见习)


监制:玉 旺

责编:曹广兴

编辑:刘艳华

审核:龙 斯、李赢、刘艳华、李非洲



在看,让生活更好看


勐腊发布
勐腊第一权威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