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直播预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预约邯郸市职高机械基础杜丽娟名师工作室的直播间。我们将为大家呈现精心筹备的 9 场微讲座。这九场讲座,既是工作室三年建设期内研修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对我们三年工作历程的全面回顾与总结。衷心期望大家能通过这些讲座,深入了解我们工作室的研修方向与理念,同时,也热烈欢迎与我们志同道合的同仁加入,携手共进,一同开拓属于我们的机械教育新征程。
2021 年 12 月 27 日,邯郸市教育局教师处正式为我们工作室授牌,这标志着我们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教育探索之旅。工作室成员汇聚了来自五所中职学校的 11 位优秀教师,他们分别是邯郸市职教中心的孟晓华、苗巧英、刘学岭、周其众老师;磁县职教中心的索书莹老师;邯郸市第六职业中学的赵纯锡老师;武安职教中心的边园园、马莹老师以及魏县职教中心的张志玮、连新龙老师。
在这11 位成员中,有 3 位教师有幸远赴德国,深入研习专业教学法,对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把握。工作室成员在各自学校承担着机械类、电气类、自动化类等课程的教学重任,这种 “传统 + 现代 + 智能制造” 的多元学科组合,为工作室的建设与发展构筑了坚实的学科支撑体系。鉴于课程的多样性,我们精准锚定了 “基于思维导图的行动导向教学” 作为工作室的核心研究方向,旨在以创新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专业技能。
我们秉持着 “古代机械 + 现代技术” 的理念基石,全力探索一种能够整合社会、企业与学校三方优质资源,对学生进行工科专业技能教育的创新教学模式,精心构建一套完整且具有广泛推广价值的专业课教学实施方案,全力促进校际间的横向交流与纵向深度融合,着重强化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培育学生追求卓越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胸怀技能报国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工科专业人才。
在这一工作理念的引领下,历经三年的不懈拼搏与深耕细作,工作室收获了累累硕果:成功自主开发 2 门特色课程,出版 5 本专业教材,圆满完成 4 项课题研究,精心制作各类优质教学资源达 300多 个,成功建设 3 所基地校,并成为邯郸市博物馆签约工作室、学科网签约工作室。累计完成送培送教任务 50 余次。其中,与邯郸市博物馆携手合作开发的【邯博 “思” 语】课程,更是全体工作室成员耗时两年精心雕琢的结晶。该课程以 “古代机械 + 现代技术” 为独特视角,致力于为邯郸地区中小学生提供优质的工科职业启蒙教育,引导学生走进博物馆,探寻机械发展的根源,感悟工匠精神的深邃内涵,切实将国家科教兴国的宏伟战略落实到基础教育的实践土壤之中,高度契合时代发展的脉搏与社会的迫切需求。目前,邯郸市博物馆已将此课程确立为与工作室的长期深度合作项目,这无疑是对我们工作的高度认可与有力支持。
我们工作室的图标精心选定为 “工” 字的甲骨文形态。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工” 蕴含着工匠、工具、工程等丰富而深刻的寓意。甲骨文的 “工” 字,以一横一竖一个口的简洁构型,传承着古老而深邃的智慧。相传,工字中间的一竖象征着支撑天地的不周山,这一传说生动地诠释了 “工” 在人类社会演进历程中所占据的关键地位与发挥的重要作用。从甲骨文的古朴形态到现代简体字的简洁书写,“工” 字虽历经岁月沧桑,但其字形却一脉相承,稳固如初,深刻印证了 “无工不强” 这一国家繁荣昌盛的根本道理。工作室将 “工” 字甲骨文作为图标,寄寓着我们以工匠精神为指引,以思维导图为有力工具,矢志不渝地践行 “追根溯源、传承经典、开拓创新” 的教育理念,立志将工作室打造成邯郸地区中职院校工科类专业领域的一面旗帜、引领学科发展,培育时代新人。
项目六 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