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属离子都有亲水性;
(2)极性化合物具有亲水性,非极性化合物具有疏水性;
(3)羟基、羧基、氨基和磺酸基等为亲水基团,而芳香基、烷基和卤代烷基等为疏水基团。
而萃取过程的原理和本质也恰恰与上述规律相关:
带电荷的物质亲水,不易被有机溶剂萃取;
可溶的呈电中性的物质疏水易为有机溶剂萃取
而萃取则是采取一些手段将物质由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从而实现将物质从水相中萃取到有机相中。
当然也有从有机相中萃取到水相中的萃取,这种过程我们称为反萃取,采用哪种萃取过程主要取决于大家的实验目的。
例如:
含有过多的水溶性杂质,可以选择将待测物质萃取到有机相中,则实现了除杂的目的;另外由于有机相便于后续浓缩,也利于进行下一步的富集过程。
理解了萃取分离的原理之后,接下来要了解萃取分离的几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假设有机溶剂从水相中萃取溶质A,若A在两相中的存在形式相同,平衡时,在有机相的浓度为[A]o,水相中的浓度为[A]w,则两者之间的分配系数(KD)为:
上述公式称为分配定律,KD为分配系数。
但是该公式有一些前提条件:
1.适用于溶液中溶质浓度较低的溶液,浓度较高时,须用活度代替浓度。
2.溶质必须在两相中存在形式相同,不发生解离、缔合反应。
刚才提到分配定律要求“溶质必须在两相中存在形式相同,不发生解离、缔合反应。”然而实际工作中满足该条件的体系并不多,经常遇到溶质在两相中存在多种形式,此时分配定律并不适用,可以用分配比(D)来研究溶质在两相中的分配过程。
其中:
cAo:代表物质在有机相中所有型体的总浓度(分析浓度);
cAw:代表物质在水相中所有型体的总浓度(分析浓度);
[A1]o:代表物质在有机相中的某一型体浓度;
[A1]w:代表物质在水相中的某一型体浓度;
观察上述式子可知,当D大于1时,说明在萃取过程中溶质分配在有机相中的量大于在水相中。
通常:萃取时,要求D>10。
如果用Vo (mL) 溶剂萃取含有mo(g) 溶质A的Vw (mL)试液,一次萃取后,水相中剩余m1(g)的溶质A,进入有机相的溶质A为(mo-m1) (g), 此时分配比为:
萃取两次后,水相中剩余物质A为m2(g)
萃取n次后,水相中剩余物质A为mn(g)
这个式子非常重要,在多个院校的考研真题中都出现过,需要记忆。
对上式做进一步处理可得:
式中,Vw/Vo称相比,当Vw/Vo=1时
在D>10时,E>90%, D>100, E>99%
关于萃取分离,最常考的内容都在上面,后面我们将结合具体题目进行分析,今天先讲解到这里~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