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硕士8年被辞31次成“神经病”, 母亲10套房产不愿资助:是重男轻女还是自私自利?

文摘   2024-11-20 12:01   上海  
如果一个人长期钻在牛角尖里,自我过重,小我过大,会看不见他人,无法正确评价与面对周围的人和事。

者:鸢尾花花儿;本文来源:公众号“精英说”(ID:elitestalk)。如果喜欢孩子教育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点击卡片,预约精彩直播


故事一:女硕士毕业8年,先后被31家单位辞退,母亲买楼给生活费反被呛:都是妈妈的错!


故事二:母亲重男轻女,家中拥有十多套房产,也不愿资助女儿上学!


大家相信吗?以上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标题,主角却是同一位女孩。


这个女孩名叫李双双,从小聪明刻苦,学习优异,更是读到了硕士,主修药学。常规来看,李双双未来的人生轨迹,要么进医院救死扶伤,要么进药厂从事药物研发。但奇怪的是,李双双顺利毕业后的8年时间里,所从事的工作从医药销售到超市收银、卖衣服、卖鞋子...... 范围极广,并且前前后后还被31家单位辞退。


女儿一直找不到工作,母亲只好尽力接济。母亲先买给她一套电梯房居住,后每月给她500-2000不等的生活费,但如此的付出,换来的却不是女儿的感恩和迁就,而是铺天盖地的恨意和指责:她把我的前途毁了。



那么,这对母女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让这样一个看似美满的家庭走向四分五裂的结果?又是什么,让一个原本履历光鲜、前途光明的女孩人生之路走得如此坎坷?

女儿的悲情陈述

李双双生活在一个“哥哥+妹妹”组合的四口之家,父亲老实,母亲强势。为了将一双儿女拉扯大,早些年母亲吃了很多苦,所幸后来镇上的老房子拆迁,家中每位成员都得到15个平方外加一层楼的补偿,折算下来,足足8套房子,这让乡邻们羡慕不已。

如此殷实的家底,母亲却做不到一碗水端平,明明在学业上李双双比哥哥更优秀,但得到家人更多金钱和关爱的却是后者。

大学时,母亲每月只给李双双200块生活费(李双双上大学的时间距今大约15年左右),她一个女孩子家,母亲多20块也不给,一件新衣服也不给买,以至其穿着初中的校服去上大学。而同时期上大学的哥哥,却不愁吃不愁穿,有电脑用,有钱出去旅游。


本科毕业,李双双提出想要考研,但母亲却觉得女孩子早晚要嫁人,读那么多书除了花娘家的钱没什么实际意义。于是她只好自己出去做兼职,给创维电视发了一二十天传单,才凑够了研究生考试的报名费。


考试成绩出来,她原本有机会就读中南大学的自费研究生,奈何母亲不提供任何经济支持,她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读本校的二本公费研究生,学习之余,她还在外面七七八八干了不下20份兼职以养活自己。


以上,生活的苦、学习的苦李双双都能吃,她真正无法释怀的是,母亲骨子里的偏心让她与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失之交臂。学历上差的这么一口气,造成其后来高不成低不就,大城市大厂看不上她,小城市小厂怕养不起她,以至于兜兜转转,蹉跎八年,最终确诊出双相情感障碍,需要终身服药。
反观哥哥大学毕业3年后,母亲大方的拿出20W供其自主创业,现在人事业有成,婚姻幸福,日子过的好不红火。母亲后来在城里相隔不过200米的地方给兄妹俩一人按揭了一套电梯房,但哥哥的作为婚房一早就登记在哥哥的名下,自己的却只有居住权。
众所周知,双相情感障碍虽是精神疾病,但严重到一定程度会伴随一定的躯体特征,包括但不限于记忆力衰退、手抖、头痛等等,也正是因为这些病征让其在工作中表现不佳,一次次被辞退。

长期无法自食其力,加上家人的不理解,李双双极度缺乏安全感,她怕自己现在的状态会慢慢演变成帕金森病,也怕自己应得的那份房产在父母百年后全部被哥哥占为己有,所以采取了非常极端(谩骂、指责、给电视台打热线)的方式跟家人沟通。


她希望母亲把她现在居住的电梯房过户给自己,把镇上的安置房分了,余生有了保障,才好安心治病,安稳找工作。


母亲的难言之隐

女儿李双双口中一段以“重男轻女”为主基调的家庭往事,经另一位当事人母亲林芝讲出来,中心思想却成了自私自利、人心不足蛇吞象。

母亲承认,家中确实有10套房产,但镇上的8套安置房产权复杂,大部分只能出租,不能买卖,当年一套房子800块租金,就算都租出去,一个月不过6400块。

老伴阿尔兹海默症,自己需要一天24小时贴身照顾,其本身还有高血压加心脏病,8套房子的租金支付老两口的医药费、一家人的生活费、兄妹俩的学杂费,其实捉襟见肘,并不是女儿想象的那般宽裕。


正因如此,兄妹俩上大学的生活费她只能给到200块,但两人确实一样多,不存在任何偏心,哥哥花的宽裕,那是哥哥自己兼职赚的。至于哥哥创业时她给的20W,一部分是哥哥工作三年放在她那的存款,一部分算她借给哥哥的,后来生意走上正轨,哥哥早已如数归还。


而对于李双双没能上名牌大学研究生这个多年的心结,母亲含含糊糊的表示,当年自己并没有干涉女儿,只说过“你考取本校就可以了”,当然她也并不认为女儿找工作屡遭碰壁与自己有关,她坚持一个人的前途掌握在自己手中,害也是自己,毁也是自己。
说到城里两套电梯房的产权,母亲认为给儿子买房娶媳妇那是天经地义,儿子有还款能力,于情于理房子都应该登记在儿子名下;女儿的那套,已经是她超出自身义务为其尽力打算的结果,女儿没有资格要求更多,何况她又还不起按揭,房子即使过户给她,她也保不住。
除此之外,母亲也有母亲的如鲠在喉,女儿衣食无着,她好心补贴其生活费,换来的不是哪怕半句的感恩,而是日日责骂她、频繁给母亲发送骚扰短信,有时骂到晚上一两点,两次将其气至晕倒。再看看多年瘫痪在床的老伴,医生已经下最后通牒,大限就在两个星期之后,李双双却从未在跟前尽半分为人子女的责任。
母亲看透了这个女儿,永远只有自己最重要,爸爸妈妈都不重要。这么多年过去,当年的那点委屈始终放不下,却看不到父母当下的艰辛,所以作为养老保障的房产怎能轻易分给她?

环境造就人,人塑造环境

听起来,这并不是一个复杂的故事,两位主人公虽然针尖对麦芒,但都能对到点上,李双双讲的应该是真话,林芝大概率也没有撒谎。

这位母亲,和我们身边大部分上一代普通父母一样,未必会赤裸裸的厚此薄彼,不会让女儿打工去供养儿子上学,更不至于拿女儿的高价彩礼去给儿子完婚,但潜意识里,她认为生女儿就是个麻烦,她信奉自己辛苦攒下的家业是“儿子的江山,女儿的饭店”,所以会暗戳戳多付出一些给儿子。后来当着电视台工作人员的面,母亲被女儿逼问急了也承认,从小到大,给哥哥钱更痛快些。
涉及前途,林芝对儿女更是有着不一样的期许,对儿子必须全力以赴,扶上马还要再送一程,对女儿则是尽力而为,扶上马已经是仁至义尽,送就不必了。林芝后来在和李双双的拉扯中,也并不否认,当年考研是女儿“自己搞出来的”,但现实已经是这样,没办法再回到过去将钱给她补齐。

这一点点隐匿、细微的分别心,其实在李双双成长的那个年代很常见,若一个家庭功能正常,不至于对一个女孩心理造成太大的伤害。


然而李双双的困境在于,父亲早年老实顶不起家,后来阿尔兹海默症,等于这个家赚钱与养育的重任长期由母亲独自承担,强势、忙碌、冷漠,一定不是她的本意,但几乎是一种必然,她把一双儿女平安抚养长大,已经精疲力尽,哪里还有多余的能量照顾敏感女儿内心的千回百转?


李双双的哥哥李俊,作为这个家庭唯一的既得利益者,唯一一个有能力看见并反省的人,选择装聋作哑、视而不见。他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妹妹,母亲明明给兄妹俩的一样多,为什么他能开开心心的接受,妹妹却有一肚子意见。
妹妹研究生阶段能兼职打工赚生活费,毕业了反而不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这种反常的情况,做哥哥的不去调查深层次原因,只简单听用人单位说妹妹“懒,记性不好,做事又不利索”,就对其扣帽子。妹妹生病了需要终身服药他不知道,妹妹与之对峙时情绪亢奋、双手颤抖,他只当是“神经病” 。
李双双一直试图向外界传达自己内心的委屈。她心里最过不去的坎就是母亲不支持她上名牌大学的研究生,这是她生活不顺的直接原因。但说姐却认为,负面情绪不是一天攒下的,漫长岁月里那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失望与不忿,应该早就攒了一箩筐了,越是长期不被看见,思想越趋于极端,越难以找到正确的宣泄方式。
当然这么说不是要为李双双开脱,她有她自己的问题。来看看用人单位对她的评价,除了哥哥了解到的“懒,记性不好,做事又不利索”大概率和精神疾病有关,还有她自己得到的“死脑筋,不懂察言观色”等等反馈。
这些哪里是学历不够好,明明是社会化程度不够高。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年人,轻易、片面的将求职遇挫的原因归结到原生家庭上,虽然暂时能获得些许心理安慰,但长远来看,却阻碍了个人成长和问题解决的机会。
事实上,如果一个人长期钻在牛角尖里,自我过重,小我过大,会看不见他人,无法正确评价与面对周围的人和事。母女之间的问题,除了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作怪,还有一部分是没有相互看见而引发的沟通不畅。

说到底,环境造就人,但人同时也在塑造环境。在家庭内部,你付出时有怠慢,收获时就不要指望别人多爽快,反之亦然。在更广阔的社会空间,你弱小的时候身边都是坏人,你强大的时候身边都是好人。只有好好爱自己,不断地强大起来,才能让自己过得更好。


作者: 鸢尾花花儿,精英说作者。认真带娃,认真写字,拥有两件军大衣的80后宝妈。


精英说是全球精英、海归和留学生的聚集地。我们传递全球资讯、探讨文化百态、创新社交模式、发现独立思想。这里有温度也有态度,欢迎气味相投的你关注精英说(ID:elitestalk)。


点击卡片,预约精彩直播


热文推荐



「孩子教育家长圈」家长的圈子决定孩子的高度!哈佛专家带领,关注前沿心理学和脑科学,与百万家庭一起科学育儿,与数百位牛爸牛妈畅聊教育。占位视频直播,与教育大咖互动,领取店铺优惠,更多福利,快来加入。

长按复制ID添加好友, 申请进入家长群:guanjia0040

“在看”分享给更多人

孩子教育
成就孩子,活出自我。和哈佛专家一起科学育儿。关注前沿心理学和脑科学,让百万家庭享受幸福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