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杨帆教授牵头申报的《免疫治疗时代下肺癌围手术期综合诊疗体系构建》和血液科赵翔宇教授牵头申报的《白血病诊治创新性综合体系研发及应用》在58个“卓越计划”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获批项目支持经费各1000万元。
继在首批“四大慢病”重大项目申报中斩获佳绩后,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又获批千万经费级别的研究型病房卓越临床研究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卓越计划”项目)。
胸外科杨帆教授牵头申报的《免疫治疗时代下肺癌围手术期综合诊疗体系构建》和血液科赵翔宇教授牵头申报的《白血病诊治创新性综合体系研发及应用》在58个“卓越计划”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获批项目支持经费各1000万元。“卓越计划”项目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申报,旨在发挥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单位在医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中的主力军作用,支持研究型病房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巩固和扩大示范建设成果。
肺癌围手术期综合诊疗体系构建
杨帆教授作为项目牵头人,联合临床免疫中心何菁、外科肿瘤研究室申占龙、临床检验科王辉、放射科王屹、病理科韩博及胸外科陈克终、樊榕榕、李浩组建多学科“复合型”团队,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号召,聚焦肺癌治疗效果,凝聚院士、杰青的优秀中青年专家团队和检验、放射、病理三大平台科室的优势力量,以“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为切入点,围绕免疫治疗围术期在早期诊断、治疗模式、疗效预测、微创手术、病理诊断、随访监测、不良反应、康复护理等各环节的临床诊疗需求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肺癌是头号肿瘤杀手,死亡率居当前我国恶性肿瘤中首位,治疗相关手段层出不穷,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围术期免疫治疗已居重要地位。亟需高质量临床研究进一步确证其背后机制、疗效的评估、获益的预测、不良反应的控制及微创手术的模式,为后续微创外科为主、免疫治疗为辅的全程诊疗提供循证依据。本项目在团队前期工作基础上,利用多学科交叉开展临床及转化研究,拟通过队列研究、液体活检、多组学转化、人工智能、影像组学分子探针前沿等方法学手段,创建出国际领先且具备推广潜力的免疫治疗时代下肺癌围手术期综合诊疗新体系,形成精准围术期免疫治疗原创技术及临床应用新范式,改善可切除肺癌的总体治疗效果。提高早期肺癌生存率,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目标奋力先登。白血病诊治创新性综合体系研发及应用
赵翔宇教授作为项目牵头人,联合临床免疫中心胡凡磊,分子诊断中心赵晓甦,信息中心卢晟烨、孙超,临床试验机构吕萌及血液科常英军、王昱、裴旭颖、程翼飞、孙于谦、唐菲菲、郭惠东、胡利娟、刘树佳组建跨学科交叉团队,汇聚白血病精准诊断和治疗的优秀人才,依托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血液内科质控中心等国家级平台,积极实践《“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我国临床医学的战略规划 “发展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生物治疗等医学前沿技术”的号召,开发白血病新型诊断和治疗技术,包括新型细胞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创新方案、合并症干预策略、微小残留、分子病理、影像AI、大数据平台、护理网格管理,从而形成白血病创新性诊疗体系,促进我国白血病治疗水平的提高,提高急性白血病的根治率。急性白血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包括化疗、靶向药物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细胞治疗在内的白血病治疗方式日趋完善,尤其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黄晓军院士创建的非体外去除 T 细胞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体系——“北京方案”,解决了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来源问题,推动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快速发展,成为目前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方案。
如何提升精准诊断是白血病精准治疗的前提,新型精准治疗(包括规范化的靶向治疗、细胞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体系)是改善白血病疗效的关键。因此本项目将从白血病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入手,解决白血病诊治领域的重大临床和科学问题,提升白血病疗效。同时医工交叉有望打造成熟治疗产品,通过IND临床研究正式上市,促进北京“新质生产力”及生物医药发展。运营|史珺雯
来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