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中环能会长周旷昕博士在上海会场致辞
留德华人资源与环境学会张琨会长在法兰克福会场致辞
德国法兰克福会场合影
年会上半场的四场报告均在上海会场线下展开。首先,同济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唐建国教授分享了中国排水管网所面临的挑战。唐教授的报告聚焦于提升中国城市排水系统的质量,指出当前管网存在无法合理收纳污水等问题,导致污水处理效率低下。他比较了中德排水系统在橡胶圈与管材技术方面的差异,并介绍了排水管道施工中的自密实材料回填技术的优势及密封性试验的重要性。此外,唐教授深入探讨了“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包括道路排水通道和雨污分流改造等方法,并指出末端沿河截流和初期雨水治理方法的局限性。
第四场报告由汩鸿环保工艺技术总工蔡晙雯带来,主题为德国水泰和产品技术在中国溢流污染控制中的实践和分析。蔡工首先介绍了铜川的牡丹园雨水控制系统案例,详细讲解了园区的雨水排水和低影响开发系统、市政雨水截流与预处理、末端雨水生态调蓄及湿地净化系统,以及除臭通风系统。此外,她还展示了水平潜流湿地处理系统和中水系统的设计,并分享了园区配套的卫生间及室外给排水设计。报告中提供了大量施工现场的照片和视频,生动展现了实际工程细节。随后,蔡工介绍了上海桃浦污水处理厂的初期雨水调蓄工程,最后展示了水泰和的各类产品与技术应用。
年会活动下半场在德国法兰克福会场进行,首先由德国水协(DWA)国际交流处负责人Roland Knitschky先生带来第五场报告,主题为德国污水微污染物处理。Roland
Knitschky先生首先介绍了德国水协(DWA)的基本情况,并提及其与中国水协(CUWA)在2024年IFAT展会上达成的合作协议。他深入讲解了微污染物(Micropollutants)的概念,在传统的水处理技术之上拓展的第四步水处理过程,并强调了这种技术在去除微污染物方面的重要性。随后Knitschky先生展示了已安装第四步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德国污水厂分布情况,同时指出经济性仍是限制该技术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
第六场报告由Unitechnics GmbH总经理、DWA成员Klaus Jilg先生主讲,主题为德国排水管网的先进维护技术。Jilg先生重点介绍了无人机检测和智能监控技术在排水管网维护中的应用,展示了Unitechnics GmbH近年来在自动化和数字化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他讲解了如何通过实时模拟和雨水雷达预测和监控管网状态,提升了管网维护的效率与精准度。此外,Klaus先生还介绍了Unitechnik公司的一系列排水产品及他们组织的夏令营活动,进一步展示了技术推广与人才培养的举措。
第七场报告由德国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罗安琪主讲,主题为气候变化与城市化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重点基于亚热带水库和湖泊的研究观察。罗安琪首先介绍了气候变化和湖泊分层的生态现象,随后分享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她首先分析了干旱引起的水位波动对饮用水水库溶解氧的影响,重点讨论了汀溪水库在2015至2020年间的水位、水温和缺氧变化,并就水位波动管理提出了建议。在城市景观水库的研究中,罗安琪以厦门杏林湾水库为例,通过“死鱼事件”揭示了水位波动、藻类数量及含氧量变化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后,她探讨了武汉市的黑臭水体治理目标,介绍了“城市水系统5.0”理论和监控软件,展示了先进的城市水质管理理念,提出了城市水体治理的新思路。
第八场报告由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虞珂带来,主题为能源互联网中无线无源传感技术的应用与前景。他介绍了该技术无需电池,利用环境中的光、热等能量进行数据传输,具有长寿命和低功耗的优势。报告展示了无线无源传感在智能家居、工业检测、环境监测和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潜力,特别是通过温差发电的方式自供电。随着物联网和智能城市的发展,该技术在优化能源使用和减少能源浪费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但仍面临小型化和耐用性等挑战。
互动讨论环节
在年会的最后,法兰克福会场安排了互动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能源与环保的不同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为将来进一步的中德环境与能源合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方向。
促进环境科技创新、建立国际合作平台已经成为我国环保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由海外环境和能源领域学者创办的公益性机构——德中环境与能源促进中心(法院注册号:VR32822B),于2013年成立于德国首都柏林。旨在联合德中企业家和学者,为德中两国政府、企业及研发机构提供交流平台,以加强中德合作、推广先进技术,促进双方可持续发展。
编辑:肖婧 杨铮
审核:德中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