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十届德中环能学术年会成功举办

文摘   其他   2022-10-29 21:37   德国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20221022 日,德国的海德堡,秋高气爽,第十届德中环能年会的活动现场,嘉宾云集,在德环境和能源领域的学者及专业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该领域的科学与技术发展。本次年会主题为中德循环经济与绿色低碳研发合作。论坛邀请了中德各行业嘉宾解读能源与环境领域的新挑战与新机遇,通过交流更好地促进中德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年会采用线下会议以及在线直播形式,论坛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为主题学术报告,下半场为创新技术论坛与互动圆桌讨论,邀请了8位专家学者,共吸引了超过5500位观众在线收看直播。

会议伊始,德中环能理事长周旷昕博士,德国中国商会总干事长段炜先生,中德科教园商务总经理刘俐女士,分别致欢迎辞。周旷昕理事长介绍了德中环能成立10年来的发展历程,对本届论坛报告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和欢迎。周旷昕博士提到,德中环能希望能主动把握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科技发展机遇期,促进中德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在开放中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低碳技术的应用,为中德可持续发展、参与全球生态治理等提供有力支撑。

德中环能理事长周旷昕博士致欢迎辞

德国中国商会段炜总干事长首先表达了对德中环能成立十周年的祝福,祝愿德中环能有更精彩的下个十年。他介绍,今年正值中德建交50周年,两国现在平均每天的贸易额相当于建交初期两年多的量。中国已连续6年成为德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中德合作一直是中欧合作的“领头羊”。面对当前地缘政治紧张对商贸合作带来的挑战,段炜总干事长强调,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是单行线,中德合作是互利互惠,相互依存,互相交织的关系。未来,中德不仅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在气候变化、绿色环保、新能源、碳排放等新领域均有广阔的合作空间。最后,段总干事长希望大家一起,共同推动产业界和学术界的良性互动,共同助力中德在绿色低碳以及环保技术领域的继续深入交流和合作。

德国中国商会段炜总干事长发表开幕词

在主题学术报告环节,德国克劳斯塔尔大学侯正猛院士以“浅谈德国能源转型与应对能源危机的经验教训为题进行了学术报告。他首先阐述了德国能源转型的六大原因,并详细从能源生产与进口,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能耗与GDP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德国能源转型的现状。在德国能源转型措施方面,侯教授重点介绍了绿色建筑物,电力期货与智慧能源,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电力供应体系,交运系统电气化、氢气化,能源补贴的市场化等方面。并重点指出,氢能战略的决定性作用。之后侯教授评点了俄乌战争之后的能源危机当中德国的一些应急方案,以及对中国能源战略的意义和影响。侯教授最后表示,碳中和和能源转型是大势所趋,中国应该学习德国先进模式,找到适合自身国情的道路。

德国克劳斯塔尔大学侯正猛院士作报告《浅谈德国能源转型与应对能源危机的经验教训》

德国洪堡学者、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杜睿副教授以“污水低碳生物脱氮的挑战与机遇:厌氧氨氧化新技术的探索与展望”为题,给大家带来了城市污水处理的绿色新趋势。杜教授首先分析了城市污水处理脱氮除磷的迫切需求,以及节能降耗的重点和难点。其中她介绍了当前关于厌氧氨氧化的工艺自养脱氮的研究成果,该工艺可以节省曝气能耗,并且污泥产量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少的特点。然后她围绕厌氧氨氧化中亚硝态氮浓度不稳定的问题,介绍了短程硝化和短程反硝化两种创新工艺,并给出了具体分析实例。最后她总结,通过短程硝化、短程反硝化强化和提高厌氧氨氧化对总氮去除的贡献,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更具有可行性和实践意义。

德国洪堡学者、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杜睿副教授作报告《厌氧氨氧化新技术的探索与展望》

德国Almeco有限公司研发部的高级研究员高放博士以“太阳能光热材料:设计、生产与应用概述”对太阳光热材料进行了科普阐释。首先他介绍了太阳能光热材料在当今太阳能利用中的位置,并与光伏,风能,氢能等进行了比较。之后他着重介绍了金属陶瓷复合光热材料的构成,设计和物理气相沉积工艺(磁控溅射和电子束蒸发)。最后高博士介绍了以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光热墙面空气加热装置,和聚光式太阳能光热供热为代表的三个应用实例。

德国Almeco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高放博士作报告《太阳能光热材料:设计、生产与应用概述》

在下半场创新技术论坛中,海德堡中德科教园商务总经理刘俐女士首先介绍了中德科教园的发展概况,并分析了沈阳德国离岸创新中心的案例。之后华德陈咨询服务公司创始人陈剑峰博士以非常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了什么是被动房,如何实现,以及被动式建筑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德国Goldbeck建筑公司研发工程师杨莎博士运用大量实例,详细阐明了德国建筑垃圾回收的关键技术和产业化要点。接着,德国GBL地产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徐喆先生,通过公司开发实例,给大家介绍了德国工业用地转化和能效开发各个环节应该注意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最后,德国水泰和水技术有限公司环保工程师张宇女士结合公司产品,深入浅出地给大家介绍了德国雨水处理方面的先进的技术和应用案例。

刘俐女士作报告《中德科教园中德合作发展及沈阳德国离岸创新中心创新委员会案例分析》

陈剑峰博士作报告《建筑节能系统:被动式建筑+主动式生活》

杨莎博士作报告《德国建筑垃圾回收关键技术和产业化》

徐喆先生作报告《德国工业用地转化和能效开发案例报告》

张宇女士作报告《德国雨水处理的经验与应用》

德中环能第十届年会合影

茶歇环节专家学者讨论交流

圆桌会议《看懂“碳中和”,我们能抓住哪些个人发展和就业创业机会?》

圆桌会议讨论环节,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年龄段的四位嘉宾共同探讨中德在低碳环保及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及机遇。参与讨论的嘉宾分别是段炜总干事长,侯正猛教授,杜睿副教授以及巴登州Böblingen-SindelfingenDarmsheim污水处理厂的厂长张琨女士。圆桌会议由沃太能源战略副总兼CSO廖宇先生主持。几位嘉宾围绕在新能源、环保领域,做过的最重要的选择是什么?德国有哪些地方做得不足以及中德之间的交流有哪些误读、误区等话题展开交流讨论。

问题1:“在过去的十年生活实践中,在新能源领域,你做过的最重要的选择是什么?”

段总干事长首先回答,对他来说最重要的选择就是为中资企业服务。同时呼吁留学人员毕业之后可以选择去中资企业就业,发展。紧接着,张琨厂长表示过去十年,她最大的感触就是中国在过去十年碳中和领域不断赶超德国,为了推进德国的碳中和进程,她身体力行,为自己购买了电动汽车,家里安装了太阳能板,给污水处理厂也安装了新能源。这就是她个人做出的最重要的选择。当主持人问到已经在德国生活了三十年的侯正猛教授时候,侯教授表示,他做出的最重要的选择是从研究石油领域转型到利用地下空间取热储能。并展望了地下能源系统对于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意义。最后当问到杜睿副教授的时候,她讲到做的最正确的选择就是坚持选择了环境工程,污水处理这一方向。并且她用三句话总结了她过去十年的心路历程即:新技术的研发不是不计成本的,个人的发展应该与时代相结合,个人在自己行业中做出的小贡献可能能对后世带来巨大的影响。

问题2:“在诸位的专业领域中,德国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杜睿认为德国科研工作效率有待提高。侯教授认为,德国把天然气作为过渡能源是严重失误。张厂长认为,德国新能源政策的反复性和变化性对企业带来了很大压力。段总干事站在国家交流层面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即:第一德国是欠缺“中国能力”,第二德国需要重视平等伙伴关系和客观跨文化交流能力,既不要妖魔化中国也不要神化德国。

问题3:“在诸位眼中,中德之间的交流有哪些误读、误区?”

段炜总干事长从哲学层面,借用马克思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来理解这个问题,表示双方都存在误读,并重申了既不要妖魔化中国也不要神化德国这一概念。对这一观点张琨厂长表示认同,中德双方都应该站在平等理解的基础上推进碳中和的交流与合作。在这一问题上,侯教授感触很深,他首先说,德国在当前能源危机中重启煤电,延长核电,并不是很多国人眼中的放弃碳中和或者开倒车,同样,德国人很多也误解国内是被迫发展碳中和,这都是不对的。杜睿副教授表示,在污水处理方面中国还有很多需要向德国学习的地方,在标准制定上国内存在“双标”的误区。

最后,本次活动主持人庄一玲和徐喆宣布本届年会闭幕,并与参会代表们合影留念并相约下次年会再聚。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留德环境能源领域的专业人员搭建了互相交流的平台、为中德低碳发展在专业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新思路。德中环能将会以此次线下会议为契机,在下一个十年,踔厉奋进、笃行不怠,做好中德环保领域的纽带和桥梁。本次活动得到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济联环境平台、海德堡中德科教园及沈阳中德园德国离岸中心等单位的支持。

往期精彩回顾
10月22日我们海德堡见!德中环能第十届年会邀请函 —中德循环经济绿色低碳研发合作论坛(附日程安排)
2021年第九届德中环能“碳中和”年会: 主、分论坛精彩内容汇总

促进环境科技创新、建立国际合作平台已经成为我国环保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由海外环境和能源领域学者创办的公益性机构——德中环境与能源促进中心(法院注册号:VR32822B),于2013年成立于德国首都柏林。旨在联合德中企业家和学者,为德中两国政府、企业及研发机构提供交流平台,以加强中德合作、推广先进技术,促进双方可持续发展。


Foto:Marcel Nicolai
文章撰写:高放
文章编辑:周佳谕
审稿:余天虹,孙伟,肖婧

德中环境与能源促进中心
中德环保能源信息技术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