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中国民族报报道我校阳光学子“温暖 专业 优质 ”的志愿服务

教育   2024-11-26 17:22   海南  

 走进校园 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




新华社特稿——志愿服务队里的民族情


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赛场上,不仅有激烈角逐的运动员,还有一群身着统一服装、面带微笑的志愿者。


他们来自汉、苗、彝、壮、维吾尔等29个不同民族,怀揣着同样的热情为运动会的顺利进行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位于三亚学院风雨球场的新闻组工作间里,一位名叫陈尧尧的彝族姑娘正专注地核对新“出炉”的成绩公报。她来自贵州毕节,通过班级统一报名成为这届运动会的志愿者。“开幕式上看到我的家乡贵州来了300多名运动员,那一刻我的心都沸腾了。”眼中闪烁着光芒的陈尧尧说。



“能以志愿者的身份为家乡的运动员加油,为媒体老师们提供服务,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在协助媒体对接工作时,陈尧尧总是带着甜甜的微笑,耐心细致地解答每一个问题,确保每位记者都能及时获取到最准确的赛事信息。


与此同时,运行组的朋毛德忠,一位来自青海的藏族女生,正在蹴球赛场内穿梭。“我报名成为志愿者,就是想亲身体验不同民族间的团结与友谊。”朋毛德忠说。“在这里,我遇到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虽然我们在有文化差异的环境下成长,但对体育的热爱让我们紧密相连。”



赛场另一侧,同样负责运行工作的钟俊楠也对能够亲身参与这场盛会感到无比兴奋。他说:“参加这届运动会的志愿服务,是我大学生涯中一次宝贵的经历。”这位畲族小伙说话带着浓重的闽南口音,有点羞涩。

他向记者分享印象最深的一场比赛:福建队在最后时刻比分仍落后5分,但在最后一蹴直接击中了对方两个球,反败为胜。“我跟着他们一起激动,鼓掌欢呼,非常开心。”



年轻的志愿者们用他们的热情和汗水,为运动会的有序进行提供了坚实保障,更展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浓民族情。


正如朋毛德忠所说:“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民族,但在这里,我们都是一家人。”


各民族团结友爱的美好画面,正成为本届运动会最动人的风景。


中国民族报——志愿服务、收获满满


我是三亚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赵海元,能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我深感荣幸。


我们主要是为报道蹴球项目的媒体做好服务工作,捕捉赛事的精彩瞬间,传递赛场的热烈氛围。这份工作与我所学的专业紧密相关,我在报名之初就期待着“一展身手”。


在正式上岗之前,我们已经演练了多次,但真正参与其中,还是有些出乎意料。为媒体记者签到、引导路线、辅助赛事报道……待办事项就像三亚海边的浪潮一样,迅速地涌进我所服务的新闻媒体工作室,考验我们的快速反应能力。


好在我们分工十分明确。按照演练的程序,我们分头负责各自的工作。随着小伙伴们之间沟通、协商越来越顺畅,新闻媒体工作室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


这次志愿经历,我还有额外收获——结交了许多新朋友。我们来自不同省份、不同民族,从一开始的陌生到现在的默契,就像一家人一样,让我越来越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深刻含义。


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我们就准时聚集在新闻媒体工作室,开始忙碌的工作。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出谋划策,一起为报道策划绞尽脑汁。休息时,我们一起分享零食和趣事,笑声、故事填满了工作的间隙。这种暖烘烘的氛围,比三亚的阳光还暖人心。


左一为赵海元






 文案|新华社、中国民族报
摄制 | 王瑞雪
编辑 | 新媒体中心
美编|紫   姿


三亚学院
三亚学院官方订阅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