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刊 2020-011211总·第11210期
在一场漫长的等待中与年相逢
文/张志昌
确切地说,对年的等待是从一年的年初开始的,只不过到了腊月就变得更为迫切。年初时是以月为计量单位盼着过年的,而到了腊月,就是掰着指头数着日子等着过年了,年味是一场漫长的等待。
等天地间雪盖四野、天寒地冻。童年的记忆里,当纷纷扬扬的大雪将山川田野覆盖地苍苍茫茫、淙淙作响的溪流河水被冰冻地晶莹剔透、松软湿润的土地被冻结地硬如铁板,就意味着快要过年了,忙碌一年的农人终于有时间闲下来修补修补农具、打扫打扫卫生。时光不急不慢,缓缓往前走。一过腊月二十三,村子里就骤然忙碌热闹起来了,结婚喜宴的鞭炮声、杀猪宰羊的嚎叫声、忙前跑后的张罗声此起彼伏,男人们忙着杀猪腌肉、祭祖、送灶神,妇女们忙着蒸血粑、包包子、扫扬尘、烙锅盔,老人们忙着制香烛、请仙人、挂神像,孩子们则围着杀猪匠一个劲儿地缠着要猪尿脬,等着吹了气拿去当足球,很是热闹。在一天一点的等待里,年越来越靠近。
等灶台上蒸汽缭绕、麦香扑鼻。一到腊月二十六,母亲就忙得不可开交,大盆小罐地摆满了厨房的角角落落:灶台上洗净的蒸笼、案板上剁好的肉馅、木盆里发好的面团、大腕里调好的香料、瓦罐里续好的酵母、木桶里拌好的包子馅……母亲要在年前蒸好一家六口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这近半个月时间所需的菜包子、肉包子、花卷儿和馒头。
剁馅儿、和面、擀面、烧火、蒸煮,母亲围着围裙整天穿梭于灶前灶后,忙碌于“叮叮咣咣”的刀切、勺舀、笼蒸、油炸之中,灶膛里的火“噌噌噌”的笑着,锅里的水“嘟嘟嘟”的闹着,团团蒸气在一米多高的竹编蒸笼里“哧哧哧”地往外挤,腾腾升起的热气使小小的厨房顿时云蒸雾绕,满屋都弥漫着浓浓的麦香,等第一笼蒸好,母亲必会端给左邻右舍的叔叔婶婶们品尝,“面有些发黄,应该是碱放多了!”。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品评中,年越来越清晰。
等门庭前墨香氤氲、对联高悬。书对联、贴对联是最为根深蒂固的年俗,可以没有鞭炮、没有新衣服,但万万不能没有对联,即使经济再困难的家庭,也要挤出一点钱来买几张红纸书几幅对联,没有对联就不是年。我爷爷是我们村为数不多的“先生”,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记忆中,每到腊月二十九、三十这两天,一大早家中就挤满了找爷爷帮忙写对联的乡亲,他们带着红纸和墨汁,诚恳地说着“麻烦您帮我也写两副”,爷爷捋捋胡须欣然应承,迅速在院子宽敞处搭上桌子、摆上砚台、拿出笔墨, 起笔挥毫,一会会儿功夫,一幅幅长短宽窄不等的“对子”和大小不一的“福子”,就铺满了整个院子,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淡淡的墨香飘散在空气中,大家低头欣赏着地上墨迹未干的对联赞叹不已,有祈求上天赐福、告诫人们勤俭持家的灶王对子:“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常思柴若桂,时惜米如珠”,也有大门口“出门见喜”、炕头上“幸福安康、牛圈“六畜兴旺”、粮仓“五谷丰登”等其他祈福对子。大门上的,厅堂上的、神祇上的、牛圈门上的,每家几乎都要写三四幅对联,全村40多户人,年近七十的爷爷一写就是一整天,有时忙得甚至连午饭都顾不上吃,但每每看到乡亲们捧着对联视若珍宝的样子,即使天气再冷、时间再晚也要坚持把乡亲们的对联写完。在一幅幅飘散着淡淡墨香的对联里,年越来越真切。
等餐桌上杯盘琳琅、饭菜飘香。除夕的年夜饭总是吃得要比平常早一些,大约还不到下午四点,村子里就竞相燃放起了代表开吃年夜饭的鞭炮,“噼噼啪啪”一阵盖过一阵,家家户户都开始焚香燃烛敬祖宗、烧纸献饭迎仙人,等举行完祭祖仪式,一道道美味佳肴渐次上桌,一家人按照辈分大小依次落座,慢嚼细咽下、推杯换盏。在一言一句的祝福语中,年越来越生动。
等年初一油茶飘香、孝道相传。吃过年夜饭,守过除夕岁,就是新的一年了,正月初一早上,父母长辈们可以好好的睡个懒觉,但孩子们则要早早起床,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要在父母起床之前把火生着,煮好油茶,挨个端给左邻右舍的长辈,年龄小的孩子则要拿着香烟挨家挨户地去拜年,每进一家要先跪在厅堂祖宗的神位前,磕一个头喊一声称呼:“大爷寿比南山”“大伯过年好”“婶婶身体安康”,直至将这个家里所有比自己辈分高的人全部拜完,然后再去下一家,每到一家大家都会拿出提前备好的糖果、花生、核桃,将孩子的口袋装得鼓鼓囊囊。在一碗碗飘香的油茶中,年渐渐融入基因血脉。
后来,我远赴新疆成为了一名铁路公安,工作十年来,回家过年的次数屈指可数,更多时候,只能与2788公里外的故乡遥遥相望。此后,年味便是每年春运候车室摩肩接踵的旅客,也是千家万户欢喜回家的匆匆脚步,更是父母为我远行千里反向探亲的风尘仆仆。
再后来,母亲因病离世,我在新疆安家落户、娶妻生子。每逢过年,老家的灶台上再没有那蒸汽腾腾、麦香扑鼻、盆盆罐罐的年味,大多时候是父亲孤身一人奔波几千公里来新疆与我团圆。今年,我又在等待我年届花甲的父亲从老家前来。
于我、于我幼小的孩子,等待我的父亲、他的爷爷远行千里来新疆团聚,何尝又不是记忆深处一种新的年味。年味没有定格在童年,也不没有尘封于故里,她已随我的脚步走进了警营,融进了坚守岗位、守护平安的职责使命,并将一直温暖着我。
作者简介:张志昌,新疆公安作协副主席,现就职于乌鲁木齐铁路公安局库尔勒公安处。作品散见报刊网络。
来稿须知
《剑兰文萃》是纯文学微信平台,旨在“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唯质取稿”。我们真诚欢迎诗人、作家及文学爱好者来稿。来稿要求如下:
1.原创首发诗歌、散文、小说、评论均可,所投文字要编辑在一个word文档中投送,照片用附件形式单独发送。投稿邮箱:493024971@qq.com
2.本平台所有来稿文责自负,打赏按规定返还,若十五日内平台不刊发,作者可自行处理。
超过10万人正在关注
赶快来关注吧,这里有你想找的热点资讯,这里有你想要的各种资料,还有海量的资源,还在等什么。快来关注,大佬带你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