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不动产权证,宾川县华侨社区居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收到补助金,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懂过村村民连声道谢;从以前的“办证难”到如今的“办证快”,景洪市某小吃店店主握着健康证竖起大拇指……
奔走在城乡的各个角落,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民之关切,把民生小事当成幸福要事办,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和赞扬。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去年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切实增强清廉云南建设“小切口”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惠民行动”的自觉性、坚定性,把监督的“放大镜”聚焦在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和反复出现的问题上,从“小切口”精准发力,深入治理民生领域“微腐败”和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在巩固拓展发展、反腐、惠民互促共进的“云南现象”过程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兜底线、破难题、办实事、增福祉,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扣群众身边“天大的小事”开展整治,行远自迩,笃行不怠。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纪委监委围绕师德师风建设等4个方面,扎实开展调研,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临翔区纪委监委聚焦“厕所革命”推进过程中的堵点痛点难点,推动形成监督监管协同联动格局,实现行政村所在地自然村卫生公厕全覆盖;泸西县纪委监委针对地摊经济热闹喧嚣背后的“脏乱差吵”问题,推动有关职能部门提升人性化管理水平和精细化服务能力,让“地摊经济”在便民的同时向常态化、规范化发展……
靶向破题,集束发力。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从老百姓关心的“小房本、小病床、小市场、小餐馆、小课桌”等入手,不断完善群众点题、及时纠治、推动整改机制;紧紧围绕群众关切开展整治,推动社保等领域问题专项整治,守好群众的“养老钱”“保命钱”;持续聚焦群众广泛关注的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问题开展整治,梳理一批线索、查处一批案件、通报一批典型。
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顺应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期待,持续擦亮幸福底色,让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可感可及的幸福体验。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主动靠前、积极作为,努力把一张张工作清单变为监督成果清单、民生幸福清单。
按照省委安排部署和省纪委监委工作要求,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强监督促强监管,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对照工作清单和重点任务“挂图作战”,牢牢抓住巩固整治项目、拓展整治项目、自选整治项目三种类别11个方面开展工作,用实干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
与此同时,坚持以高质量监督护航民生民利,全力构建优势互补、信息互通、调度贯通的“一盘棋”格局,变“单兵作战”为“集中会战”,特别是对具有行业性、区域性、专业性特点的监督检查或问题线索处置,由相关“室”牵头抓总、“组”充实力量、“地”攻坚突破,实现了力量统筹、人员互补、资源共享、工作融合贯通。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纪检监察机关与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工作联系+信息共享+情况互通”数据分析研判机制,打通与乡村振兴、民政、医保、教育等多部门的“数据壁垒”,做到同频共振、同题共答,合力推动集中整治和“惠民行动”取得实效;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纪检监察机关以“一个项目、一份方案、一套专班”为基础,统筹衔接“四项监督”,加强与财会、审计等部门的信息互通、资源整合,在调研督导、工作调度、工作报告、线索移送、信息共享、整改联动等方面协同发力,形成了监督监管协同联动格局……
执纪为民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牢牢把握长治长效目标要求,把监督、办案、整改、治理贯通起来,推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提升治理效能。
“清风拂绿柳,白水映红桃。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漫步在洱海生态廊道周边的停车场,一片景美、人和,颇有古诗照进现实之感。然而此前,因停车资源供需矛盾,大理市存在停车难、收费贵、管理乱等问题,接连遭遇投诉举报。去年以来,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强联动,结合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督促职能部门整合监管力量、制定管理办法,对停车秩序、停车收费行为进行再规范、再明晰。
“既要重拳出击,解决治标问题,又要系统施治,努力实现治本。”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惠民行动”与建章立制、补齐短板贯通结合,督促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形成一批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同时,强化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以问题推动查补漏洞、以案件促进整改整治、以典型的人和事强化警示教育;借助大数据力量解决监督问题短板,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监督新质战力;持续运用“小切口、深突破”治理,“调研式”下沉监督、“清单式”督办交办、“集中式”通报曝光等好经验、好办法,准确把握政策策略,精准规范问责,最大限度激发和保护基层干部的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