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如果能跟十多年前刚高考完的我说句话,我要说...》的文章里,我抛出来了一个问题:假如你遇到了多年前刚考完高考的自己,你会说些什么?希望他早点知道什么?
问卷发出后收到了很多读者来稿,时间跨度在高考后3-25年不等,分布相对平均。在阅读过程中,我看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生活轨迹上活出自己的生命印记。无论文字长短,当我们回看过去的时候,想要说出口的那些话总有意义。
但比较遗憾的是,我的另一个问题:你是否过上了高考后期待的人生,结果如下:
稍多人满意,三分之一不确定,四分之一人不满意现状。
不少朋友反馈,希望能够将大家的感悟分享出来,也想看看不同的人生阶段,大家怎么想。下面是我整理出的46位朋友的来稿,按照距高考的时间长短排序。希望他人的故事和感受,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思考。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样的记录,因为真实的记录才有真正的价值,特别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分享!
以下是来稿:
1
@EANJ,距离(英国)高考已经3年:
你好呀,虽然并没有经历过正经的中式高考,但也体验了英国升学的ALevel大考,考的很不理想,记得出成绩的时候觉得天都塌了,害怕老师和家长的询问第一时间把手机关机,记得很清楚,那天在鼓楼的某一家店和朋友点了一杯杨梅酒,应该是哭了。后面只能申请预科,对当时的我来说这确实是“失败”的结果,但也是唯一的好办法,上预科的最后有两门科目对我来说还是在分数线边缘,后来因为自己的心理原因也很焦虑痛苦,但出成绩的时候还是好的。后来进入大学,大一的第一个小作业我就写错了,出成绩直接傻眼是个F,不幸中的万幸是这只占那门科目的百分之十。大一最后的总成绩也拿了一等。我只记得有很多痛苦、想放弃、不坚定的时候,可能还是因为内核不太稳。但后来我想明白了,或许有些痛苦是被自己放大的,我总觉得有很多事情都过不去、留下了很深的烙印。伤痕不可否认的存在,重要的是如何与之相处。我想,如果可以,我希望你不要害怕、不要担心,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有多大的潜力会在未来被你发掘,你甚至也不敢相信,在当时被你认为“学习不好”的自己进入大学后与之前相比有这么大的改变。接纳那些不好的,才可以变得更加轻盈。希望你放轻松、勇敢的相信自己你可以,因为你独一无二。p.s.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要害怕未知,一切都会在自己的掌握中越来越好。
2
@BlueMount,距离高考已经4年:
什么都不说,因为填的很满意。
3
@Susan,距离高考已经6年:
From Susan: 此时是北京时间晚上9点,我刚下班,在等地铁里写下这段文字。回想六年前的我,一定猜不到我现在过着怎么样的生活。 先说一下教育背景:人大国关录取-转专业到人大经济学-硕士去了北大教育学(社科专业跨了大半)
1)要说些什么? 想说:不后悔当时的选择,但还是会有遗憾。 为什么不后悔?因为上大学之后的人生整体过的很精彩。虽然没有去理想的学校和专业,但是这一路总体来说,在各种的历炼中,心智成熟不少。在学习、社交、科研和实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好的朋友老师和mentor,一直在成长和收获新知识。从长远来看(仅指职业发展),也不算非常差。 为什么遗憾? 因为心里一直很憧憬实验室的生活,希望找到一片地方认真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沉淀下来,真正为人类的发展最出一小小点贡献(骨子里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因此我的高考志愿除了人大,其他的院校都是理工类院校的专业,结果作为一个理科生,去了完全不了解不擅长的专业(人大国关)。之后尽管换了专业,但是理想的生活是和我无缘了。此外,换到了经济学之后,专业的氛围加整体形势的变化,我发现我极度追求短平快,计较每一次比较和排名,过于浮躁。这个时候,我就会特别羡慕朋友们在实验室的生活(相对而已氛围会比较学术,竞争意识会淡一点)。 但是现在的我已经能够慢慢在这种生活当中寻找到一个平衡。因此,就大步往前走,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人生总是会有一些遗憾不是吗?
2)建议。 关于填报大学志愿的建议,我倒是有蛮多想说的。来很巧,最近我经常和同学讨论这个问题。不过因为报志愿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伴有运气成分的过程,我只能结合我个人的经历,总结出一些不具有普世性的建议。 1、专业选择是兴趣+前途的综合决策。如果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专业选择的第一优先级是“钱途”。我个人能理解这种认识,但是不赞同。 1)在大环境面前,曾经有前途的专业,可能等你毕业时,就一片惨淡。比如曾经的土木,现在的金融。在当下,大部分人都没办法预测未来什么样的人才会缺乏,很少有人能够做出真正理性的判断。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点。我身边学不下去金融/计算机最后转行的人比比皆是。至少要做到这个专业,你不讨厌。 2、专业还是学校?除了清北,其他学校无脑选专业。 3、什么样的人适合学金融?家里有资源/top学校/强社交技能,三者里至少需要满足一条,否则金融的高薪和你一点关系都没有。 4、写在最后:如果不喜欢这个专业怎么办?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一时的失意和得意终将会过去。回过头来会发现,在探索自己喜欢什么的过程中,心智的提升,内核的锻炼,会比简单的选择更主要。曾经的我因为去国关郁郁不得志,但现在我却很感激在国关的一年,多了一种新的人生体验,看到了另一种我从未想过的人生道路。录取到不理想的专业,难过之后,还是要行动起来面对。1)努力适应这个专业;2)转专业/考研。3)通过实习/项目等,学习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以上的动作都需要建立在,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怎样才能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尝试。什么都去试一试,年轻最大的资本之一是试错成本低(等到了读研阶段,每段尝试都需要在时间和金钱成本之间比较了)。通过实习/活动/项目做减法,至少找到自己不喜欢什么。 最后,要调整心态,所有好的、不好的经历,都当作一种新的开局,用体验者的视角度过大学时光(很难,但是还是能做到),这样会过的开心一点~
4
@Jia,距离高考已经6年:
充分尊重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不要被社会的种种评价框架过分限制
5
@xinhu,距离高考已经7年:
一转眼距离上大学已经过去七年了。如果猛地间想起这件事,好像这段不短的时光并没有掀起一丝水花,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按部就班向前推进,也无法给同辈造成什么peer pressure。不过众所周知,无论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角度,还是蝴蝶效应的道理,一个人当下的状态和成果或由过往点滴汇聚而成,或冒出一个关键因子所致。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说,填报大学志愿和录取,属于后者,最后一瞬间的决定,也决定了未来很多年和很多事的走向与发展,其中一个热点便是当下所学专业与未来就业方向的联系。 对我自己而言,我大学读的是小语种专业。大学期间,曾在一家中央新闻媒体的该语种部门实习过,毕业以后也以这门语言作为工作语言,供职于另一家中央新闻媒体。值得一提的是,我是我们同届为数不多的大学专业和求职方向一致的毕业生。 在学习和就业方面,我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也没有浪费四年所学专业带给我的知识和眼界,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寒冬里,让它成为我谋生的饭碗。回顾这看起来顺理成章的几年,我似乎应该感谢当年填报志愿时的选择,但我知道这个“明智”的选择在当时其实是诞生于盲目无知的报考方式:我把北京市文科生能报考的好大学名单梳理一遍,按照尽量不浪费一分的原则,我的名次和分数刚好卡在我所读大学的所学专业。 所以如果让我对几年前填报大学志愿的我自己说些什么,我似乎提不出建议,因为我是这种理性并非正确的报考方式的受益者,也很难找到一个更好的办法,更想象不到好办法带来的新生活。 但围绕当下就业环境的新形势和大众对大学专业的热烈讨论,仍根据我的经历有一些反思。首先,热门与热爱同样重要,但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取其一。其实在同一所大学,热门好专业也就代表相对更高的分数线,我的选择也与选择热门不谋而合。其次,在全球科技创新热潮背景下,灵活就业有新的场景并受到鼓励,不必强行将专业与就业硬关联。所学专业可以作为一种工具融入社会其他领域与部门,也可以凭借个人其他禀赋与才智跃入人海。最后,有些观点认为“文科是服务业”而鼓励进入理工科专业,这样的观点片面虽却迎合当下就业市场形势。我认为不妨延伸开来,就把文科当作服务,它服务于社会对过度理性、“物化”和绩效主义的反抗,并起到轻抚人心的作用,服务于人们从琐碎生活中抽离而向内探寻内心,致力于心智成长健全。因此理工学子接受文科训练或熏陶也是大有裨益的。 高中毕业进入大学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岭,前方有两条深长的河道,我们只需划着小船,任哪一航向,不停步,即已达目的地。
6
@xinyang,距离高考已经7年:
1、报一个综合排名更高的大学,学一个有含量的专业,不要以当下的薪酬衡量报名什么专业。当前市场风口可能在不断变化,新技术、新业务模式和新市场参与者不断涌现。请保持对新技术和新兴行业的关注,它们可能会为你的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建立广泛的人脉网络,包括行业内的同事、前辈和后辈,以及跨行业的朋友。多向优秀的人学习。 3、多尝试!!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并努力发展副业,不要太在乎大学期间的干部经历和社团活动,感觉没什么用。 4、其他的也没什么好说的,记得下辈子努力投个好胎。
7
@橘子猫,距离高考已经8年:
没关系啦,放轻松,人生大概是选哪一条路都会有点后悔自己为什么没选另一条路,也不管做什么选择都会有一堆麻烦,所以当下做出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8
@稳稳,距离高考已经8年:
专业不重要啦,世界变化太快,你是一个求新求变的孩子,所以选择一个方便又有人文气息的城市就好啦~
9
@策策,距离高考已经8年:
选择自己喜欢的 人生路虽短 梦想很长很大
10
@白话无糖,距离高考已经8年:
在现实许可的情况下坚持自己喜欢的,相信自己选择的。如果不能的话,也要让自己不抗拒。
11
@土木狗,距离高考已经8年:
不要学土木。
12
@西雾,距离高考已经9年:
2015年的自己: Hi~见信如晤。 现在的你一定坐在自家的车里看着沿路的风景满心迷茫吧? 爸爸妈妈刚把你同学送到火车站,她要和你的朋友们一起去旅游。而你,则要带着她留给你的习题和资料,和父母一起去补习学校咨询复读的事宜。 一个小时后,当你从补习学校走出来,打算吃过饭就回来报名交学费,你会惊讶的发现,被心情不佳的你扔在车上的手机,收到了一条大学补录短信。 那时候你应该不知道,这条短信意味着你会在这一年的九月去到一个从没去过的城市,遇到三个未来陪伴你一生的,如亲人、挚友般的室友。 那时候你应该想不到,就算可以穿越时空重新选择,你的高考成绩也不会因此改变什么。 当然,这次你总可以好好填报志愿,不会再滑档。 但相信我,当你想到这会让你永远失去和三位室友相识的可能性,你还是会和当年一样,拿起手机,回复确认,把你们四个认识的过程再重复一次。 只是这一次,你不会那么拧巴了。 还要告诉你的是,即使一开始你不喜欢那个城市,也不喜欢那个学校,年少时的虚荣和自负让你不止一次后悔过当初填报志愿时的选择......但多年过去,你却发现,那个城市已经成为你的第二故乡。 当你走入社会,有人欺负到你头上时,你会像在那里世代生活的人一样,昂起头回一句:“你想咋滴?” 当你拥有重新再来的机会,我想你一定会心动,你的眼前会浮现出无限的可能,你幻想自己可以一飞冲天? 但经过了很多年、很多事之后,现在的你慢慢懂得,有一些人的勇气是明知道结果还愿意回头,把走过的路再走一次。 只是,你真的相信同一条路上,就只有一种风景吗?
13
@啾啾,距离高考已经9年:
乖乖,你已经做的很棒了。在自己现有的认知中,做了选择往下走就可以。可以尝试慢慢靠近想要的,哪怕曲线一点也没关系。
14
@饭好了吗,距离高考已经9年:
近十年的彩票号码。
15
@Daria,距离高考已经10年:
不基于问题,针对这个问卷的前提~我想先回答下~ 我每次做选择的时候,如果很难就是在后悔和遗憾中间选择一个,我是一个宁愿后悔也不选择遗憾的人,万幸我从来也没有后悔过,所以给小妹妹做参考,有些时候不是所有事情都有机会重来一遍 ,重要的是自己能不能做到那个满意的结果,而不是荒废了一年~
回到问题本身,对十年前自己说,往前走,别回头~
16
@一尘法师,距离高考已经10年:
好好谈恋爱,选择什么都会后悔,当下该做的事情勇敢去做,不用瞻前顾后犹犹豫豫。
17
@Vivian,距离高考已经10年:
在人生的每一刻时刻你都可能会重来,一次又一次。最重要的是想清楚在当下你想要什么,去要去收获去拥有,也去失去。
18
@Zico你的骁骁,距离高考已经10年:
谢谢我妈斥巨资找的填报咨询,让我一分没浪费。
19
@倔强靓女,距离高考已经10年:
(高考距离现在的我刚好十年。 这十年,我从偏僻的小村镇走到了一线城市的山卡拉。) 十年前的自己,你已经知道自己考得并不理想,因为月事的疼痛和神经的紧张,让本可以考好一些的英语,却失常发挥。这时候你的心里是到喜欢的人的城市去学习。其实,对于你当初的选择,我倒不会后悔,觉得你很勇敢。换句话说,这时候的你,是钝感力最强的时候,所以很多时候你会很直接很率真地选择。如果回过头来,你发现喜欢的人并不会接受你,他会找一个和他能并肩而行的人结婚生子,而你,会去吃很多苦,受很多伤。如果你想一开始就来到我现在的转折点,其实我希望你再考虑一下,要不要复读,人,还是要在想拼搏的时候去拼一把吧,也许会遗憾,但这个时间不会让你后悔。或者,选个更适合体制内的专业,比如司法比如汉语言这些。如果选择了大学,就好好读书,拿奖学金,去升级学历,去做个努力善良包容勇敢的人。
20
@时空恋旅人,距离高考已经10年:
Eason的《十年》是成真的预言,各种意义上。聚散离合,会有一些负心和让你失落的人,但终究愿意陪伴相持的人更多,哪怕帮助只有一点。
21
@大仓,距高考已经10年:
这几天想了好多条,最后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然后一鼓作气冲去读相关的专业!人生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在了解到的信息非常片面甚至没有掌握信息的情况下想当然地去做决定。希望填报志愿的时候能打破滤镜,真实了解各行各业,不要只关注光鲜亮丽的一面,也不要只从功利的角度出发。 志愿填报、是否读研、是否出国、第一份工作怎么选,人生还有很多很多个看似关键的选择题。无论怎么选,真正关键的是承担后果的勇气,和见机行事的能力。如果看到这条推文的是像我们一样已经经历过选择的大朋友,我想说的是,不要美化自己未走过的路,您正行驶在最优道路上。祝大家都走在当下的最优解上,走向自己的纳什均衡。
22
@阿挠,距高考已经10年:
在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时刻看起来会是一个“重要时刻”,比如填高考志愿、考研或者考公、选择第一份工作等等。我们总是在这些时刻充满疑虑和担忧,拼命搜集信息,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选对了。
人生的道路固然会在某些路口分出很多个岔,但你要知道,那些未被选择的路,可能只是一个幻觉,即使在最初看起来多么南辕北辙,最终也会殊途同归。选这个专业或选那个专业,并不会让我们变成更好的人,也不会左右我们的成长。
举例来说,如果你始终是一个懦弱的人,那么读哲学、读商科、读人工智能,都不会有本质的不同,无论去到哪里,你都会感觉自己是如此的渺小,人生总是充满了痛苦。但如果你是一个清醒、勇敢、有执行力的人,无论你去哪里、做什么,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都会过上自己满意的生活。
在距离高考十年之后,27岁的我,已经不会再被那些虚假的“重要时刻”蒙蔽了。我想说的是,你将会知道真正重要的时刻是什么,不是高考涂答题卡的瞬间,不是你放弃新闻选择了会计的瞬间,不是你决定就业放弃考研的瞬间;而是下定决心再也不要做一个懦弱的人的瞬间,是终于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再随波逐流的瞬间。
是这些真正的“重要时刻”,决定了你到底是谁,决定了你人生的航向。至于志愿,随便报报就好,它就像你出海之前船帆上的图案,虽然看起来很大,但其实什么也不影响。
23
@Yumei,距高考已经10年:
Hi,信息闭塞认知短浅的小镇姑娘,不怪你。那时的你,没有姐妹避雷小某薯,没有走出去的“前人”为你栽树,只有一本厚厚的工具书,你根本没有意识到上面的一行行字有多重要。 那么,如果我把我的经历告诉你,告诉你这就是你未来十年要走过的人生,你还会选新闻吗? 说你什么好呢,劝不动,我知道的。你是如此相信自己的直觉,有各种一拍脑门就走到底的倔脾气。所以,思来想去,我决定和你说,遵循你当下的冲动吧,那是很宝贵的东西。即便是往后要为这种冲动付不少代价,也是你必经的修行。 的确,后来我无数次痛骂过脑子进水的你,比如通宵赶完热点,第二天被告知发不了的时候;早八地铁,在人墙里把手抽出来,翻烂互联网都找不到选题的时候;在鸟不拉屎的地方出差,觉得自己下一秒就要被拐走的时候;写着不由心的文字,极不情愿地署上名,结果传播量好得不得了的时候;无能为力的时候。 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是,我认识的新闻人大多是除张雪峰外这个专业的劝退主力。但你要是问他们学新闻的好处,或者从中收获了什么,又能说出一堆让人动容的故事与心得。现在的我听已经无感了,但我想,一定还会打动你。
如果说有什么建议要给到你,首先,是别总回避不擅长的事情。你之所以放弃985选了这个学校,只因为不用学数学。而此时的我,要为你这个小心思填个大坑,深刻感受到什么叫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其实你刚刚学完高中理科,并不讨厌这段经历。而数字与公式带给你的确定性与逻辑力更是你以后非常需要的东西。 其次,是对擅长的事情认真练习。一定记得好好学英语。如果你没有改变主意,那么你即将去到一个拥有非常多国际资源的地方,请抓住一切机会拼命练习,那是你未来开启机会之门的钥匙。如果你一直把天赋与际遇当成一次次侥幸度过考验的运气,别不信邪,宇宙有一天可能会收走它。 再有,是培养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换言之,把视野跳脱出你的专业,去培养你真正热爱的事物。不要浪费你的好奇心与生命力,去体验“无用之事”,学你一直想学的唱歌,舞蹈,吉他,摄影,什么都好,让自己有更广阔的接触世界的支点。
按照我朴素的分类,选志愿有两条路,一是就业导向,选时下热门或硬核的领域,二是兴趣导向,选自己喜欢的,或是排除“我对什么完全没有兴趣”。你无疑会坚定不移地选择后者(花了快10年才知道前者的重要性)。可我想提醒你的是,你要走上的是一条不断祛魅的路。你会意识到,将兴趣作为专业甚至是未来的职业,在受挫时会让你丧失对生活的抓手,陷入极大的虚无。而你的爱好在这时能托住你,像一个小小的避难所。而且,没有比你现在更好的时候了,我很笃定地说。 后来你跑去了北京,独自面对职场的腥风血雨,关注无穷的远方和无尽的人们,无心关注自己。你的努力也让你接近曾经幻想过的最理想的职业。结果你发现,所谓的“理想”蒙着太多滤镜,那些曾经仰望的,也不过如此。你也会发现,自己能达到的天花板十分有限,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原因。这时候,喜不喜欢,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最后,做一个快乐的P人吧。尽管我能给你很多建议,但我永远无法告诉你什么是最好的选择。你以后还会有很多与信息差与认知差交手的时刻,不必纠结这一次有没有选“对”,怎么走下去才是人生更长的课题。把心打开,才能接收宇宙的信号。所以,别被专业困住,别被一切或头脑发热或深思熟虑的选择困住,相信自己,兴致盎然地去打每一场仗。
多说一句——不管你是出于什么原因还想读新闻,我只希望别再是因为《看见》(苦笑.jpg)
24
@Cec,未参加高考,2012级耶鲁本科:
虽然现在觉得很多东西都是互相Connected的,每个领域每个专业到最后都会交汇在一起不存在非要选择哪条路不可,但果然还是坚持一直热爱最重要!现在的决定就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决定啦!
25
@Katherine大魔头,距离高考已经11年:
如果现在遇见了十几年前填报大学志愿的自己,我会对自己说,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而不是热门或者“实用”的专业。 有段时间计算机专业非常热门,在那段时期写代码很赚钱,但事实上,有些人的天赋和思考方式,完全不适合深入钻研计算机,努力学也学不明白,今生都不具备成为高级工程师的可能。 也有很多人觉得学考古毫无就业前景,但是对考古兴趣浓厚、专业精深的人,做节目策划、编剧、研究员,都大有可为。 人应该学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学精学透,进而研究创造,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还能够赚些钱的话,那就更开心了。
但如果高考刚结束正在报志愿的你,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也来不及做出更多尝试寻找内心的热爱,相信我,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这样, 那就放弃对结果的执着和对现实意义的追问,不要再考虑这个选择在未来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怎样的影响,硬上价值也是一种逼迫。 很多事是通过回看才知道它的意义所在,一个小小的无心之举也能无心插柳柳成荫,现在了解内心所爱的自己,所经历的过去中,就有过去在“无知觉”的情况下凭感觉报了一个专业这件事情。
对于未来的自己,过去就不再是遭遇,而是被你重新赋予意义的宝贵经验。 所以,不管你最终会填报什么专业,都是人生的“正确答案”,要勇敢地拥抱生活的未知,坦然地接受所有境遇,把拿到的本子演好,结局不可控,过程最重要。
26
@萌新索索,距离高考已经11年:
到大城市去,到没有束缚的地方去。
27
@不加糖,距离高考已经11年:
嗯……依你的性子 读完本科大概率还是会选择读研的 所以总还有选其他专业的机会 尽可能地选一个你想去并且也还不错的城市吧 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然后是学校 可选范围内选个好一些的 这样才可能有机会听一些你感兴趣的大佬的讲座 而不只是抱着书上课上自习 跟又上了个高中似得
最后……不要因为数学没考好就把工科这个选项pass了 没考好而已 又不是真的学不会 去做就好了 做不好再说 别害怕
28
@changyue,距离高考已经12年:
不要因为一时的不喜欢就放弃某一个城市的学校,因为可能会错过更好的机会,当然一切皆有可能,珍惜当下的时光,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才知道最想要的是什么。
29
@qwer7777,距离高考已经12年:
一、 虽然高考很重要,但是人生的关键节点不止一个,还有中考、高考、考研/出国、就业、创业等等,这一切又与时代与历史的进程共振。可能你在某一个节点没发挥好、但是下一个节点又超常发挥,这个机会没抓住、下个机会又抓住了,没有哪一次失败会让你的人生进行不下去。但是经过无数个节点、无数个选择、无数个机会与错过之后,最终你取得的成就会向均值回归,这个均值是由你的努力程度、性格、天分(甚至颜值)、家庭条件等等决定的。除去无法改变的因素,最重要的是持续学习、持续保持好奇心和头脑清醒。
二、 报志愿这种重大选择的背后学问太多,往深了说需要对自己的资源禀赋、社会发展规律、各行业情况、国家政策方针、甚至对世界的深入理解,这些对还没有社会阅历的18岁的孩子来说确实不太现实,很多时候要看家庭的社会层次与认知水平,但是家人能否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也是无法强求的事情。如果暂时还没想好自己要学什么,或者不确定自己想学的专业是否有前景,那做选择的时候千万记住:1,不要把路走窄,保留一个等以后了解的更多了、想明白了再重新选择的权利,先选通识教育/大类招生/万金油专业。2,先去大城市/自己能报到的最高层次的学校,开眼界,见得多了以后再选。
30
@东东,距离高考已经12年:
选自己喜欢的城市和专业,不要随大流。
31
@白龙,距离高考已经12年:
不要急躁,静下心来生活。
32
@TIIIIMA,距离高考已经12年:
我的核心论点可能会是选任何专业在十三年后都会后悔,但是学到的东西和所受到的学术训练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后悔
在这个核心论点的基础上,大概就是,仍然尽量选择自己喜欢和热爱的,和即使你多么不喜欢某一门课程或者专业仍然需要克服困难去学习它
33
@ally,距离高考已经13年:
成绩不理想,未必不能选一个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城市形形色色、学校丰富多彩,看是否能去到一个喜欢的城市,结交到你喜欢的同学,在一片你喜欢的校园里,发展你喜欢的特长,保证学习的同时,参加校园活动,社会活动。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34
@Peipei,距离高考已经13年:
应该更加坚定地选你真正喜欢的。
35
@D酱,距离高考已经13年:
本科填报的专业只代表本科那4年而已,考研也可以跨到其他专业,甚至考博也可以跳到第3个专业。
36
@Lynn,距离高考已经14年: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但请记住,你在未来走的每一步时,不要总想着自己舒不舒服,只要是对的,尽管去做。提升自己,利益他人,无有疲厌,真正的快乐来自于此。
37
@玩可,距离高考已经13年:
玩可你好 我是玩可
我收到了一个问卷 要我去和高考那年的你聊聊天 于是三十岁的我在qq空间的日志里找到了18岁的你 看着那时你写下的文字 好像一瞬间 影影绰绰地折叠了12年的光阴 我们就这样相互看着 倒也说不上是一种重逢的喜悦 而是一种淡淡的“你也在啊”的踏实的暖意
那年填报高考志愿 你执拗地只填了一个大学的一个专业 即使爱你的家人们轮番来劝说 进入法学院的现实性好处 你也没有动摇过分毫 因为在高考前你就认定了你未来要做的事 我特理解你 也支持你这样做 那种孤注一掷的热烈和坚守 是你对随波逐流的反抗 那是你在你小小世界里发动的一场里程碑式的革命 只是你不知道的是 这个世界很大 未来你还会喜欢上很多东西 你也会质疑自己的选择 也会迷茫 但这并不重要 不光是你 我也还有许多弯路要走 还会失望于许许多多的欲望的满足 但自我的形状本就是在和世界的碰撞中形成的 如若你不再去主动碰撞 你便放弃了主动对自我的塑造 那就只能等着被世界所塑造 被时代和环境所塑造 被他人所塑造 我很高兴 你选择接受自己给自己发出的挑战
怎么说呢 在这种时光的交叠下所生发的美好感受 就像 此刻看着你在日志中感恩眼前的春光 而我在感恩看着春光出神的那一刻的你 一样 你并不知情 便是你最美的模样
作为感谢 我准备了一个来自未来的好消息送给你
你知道吗 你在日志里写下的对自己的期许 它们都实现了 但我也知道 这个消息甚至不会让你振奋或是感恩 因为这本来就是你坚信的 现在的你 18岁的你 心比天高
也因为这个 我心疼你
那时的你还不知道 当你的能力不够时 有上进心是很辛苦的一件事 何况那些你心心念念的远方 风景一般 但后来你也会明白 总有远方想要抵达就已经是幸运
我还看到你用了挺多笔墨去叙说爱 我知道这对你来说很重要 因为直到现在我仍然在学习爱 但我想告诉你的是 你不要因为受到伤害而对爱失望 去回避爱 你还是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善意 并且当你发出你的善意时 爱就完成了 你只需要去爱 而不是期待着被爱 我知道这并不容易 因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 你现在可能还不是那么理解 因为你此时给爱冠以了太多的占有与控制 没有关系 你会遇到很多事情让你明白真正的爱 它只关乎自由和尊重 不要活在爱的概念里 去活在活生生的关系里吧 在一个个升级的课题中 你会越来越接近爱的真相 也越来越能记忆起我们是谁 并且你会惊讶于爱的力量 因为爱不是软弱的人做的事情
所以勇敢去爱吧 就像从未受过伤一样
如果有什么一定要交代你的: 无需向任何人证明你自己 没什么事是好好睡几觉过不去的 以及 没人值得当你的高山 别崇拜任何人
最后 请忘记我来过吧 想怎么活就怎么活 这才是你
恩 谢谢你:)
38
@兔子酱,距离高考已经14年:
不要学新闻学哈哈哈哈哈
39
@塞塞,距离高考已经14年:
40
@Juan,距离高考已经15年:
找一个喜欢的城市 好好待四年 剩下的 时间会给你答案!
我刚开始填志愿的时候 其实都填了武汉那边的大学 原因很简单 我高考的分数上不了中大 但可以去华中科技大学。喜欢华科的原因其实也很肤浅,觉得ta排名高。但提交志愿的那天 我都改成了广州的大学 因为不舍得家 不舍得爸妈。 事实证明 我更适合在广州上学。我母校是暨南大学,在天河区。 地理位置很好 回家也很方便 导致我每周都回家!而且我的很多高中同学都在广州上学 所以能经常碰面! 对于现在常年在国外的我 那段陪伴家人朋友的时光真的很宝贵
至于专业. 当年的我迷之自信 觉得自己的分数能上暨南大学的任何专业 所以随便填了几个热门的 结果被调剂到生态学。说实话 是非常沮丧的。 但是请你相信,this is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 我们专业全部都是调剂进来的。后来我们这群人 有双学位辅修金融/法律/计算机。也有转专业的。也有本专业考研读博的。也有本专业就业的。 大学的最后 你会发现 这些专业成绩好像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大学期间的你 收获了友情 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和大家一样迷茫 但也和大家一样慢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
话说回来 被调剂的我 现在混得怎么样? 哈哈 不怎么样 但是!在暨南大学的日子里 很幸运地遇到了我的学术启蒙导师,现在的我非常喜欢我做的研究!
41
@EFfly,距离高考已经15年:
请一定为自己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哪怕分数有限,也要想想在这个界限里自己想做什么,对口的专业是什么,或许在更早的以前就应该想想。
42
@余井,距离高考已经15年:
消除信息差。 这是最值得做的事,人的痛苦首先源自未知。 我们并不知道你与理想有多少距离,也不知道你现在能去的学校和专业是不是一定是你喜欢不起来的,更不知道你是否有决心和毅力去复读以获得更高的分数。所以如果一切都是未知,谁也不能告诉你什么。
旅行可以让知道的人确定回答,但不能让未知的人知道想要什么。也许你可以花一两天时间想清楚上面的问题,先科学地把志愿填了再说。至少我印象里,填了志愿不影响复读。
43
@ysong,距离高考已经15年:
在兼职和笔试的间隙草草书此。没有好为人师的意思,纯分享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首先,直接回答这位同学的面临的困惑——“是不是要复读,或者是选一个不喜欢的大学勉强熬过四年”。
我自己就是一个高考两次、考研三次的人。一次考试难免失误,再正常不过。如果你考的不理想、且家庭情况允许,不妨给自己设定一个期限(比如两到三年),多一点时间和机会,去选择想去的地区、努力考取理想的专业和学校,同时也要明白这么选择的机会成本。现在交通和网络如此发达,趁你独自出门散心的空儿,不妨先去理想的学校考察一番,一方面激励自己,一方面结识人脉,为自己积蓄粮草和弹药。同时分析失误的原因,逐个击破,在未来无数个时刻,坚定地“俯下身去,一次次地朝着困难深处的自己伸出手去”。如果暂时没有机会去国外,在此强烈推荐你读读吴军博士的《大学之路》,看看他是如何陪女儿选国外大学的,可能会对你选择大学或专业产生一点启发。
如果现实条件不允许,那么不妨从“选你所爱”到“爱你所选”。尽管身处“不喜欢的大学”,但未必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也许可以在读研的时候考个更理想的学校,完成自己的通识教育(本科)和专业教育(硕士)。现实不是十全十美的,电视剧《西游记》里,面对历经八十一难取得但仍残破的真经,孙悟空对唐僧说,“天地本不全,经文残缺,也应不全之理。非人力所能为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问问你身边已经工作的前辈,有多少人真正做的是自己喜欢、且专业对口的工作?借用张雪峰的话,“那些挣了大钱、获得了所谓世俗成功的人,有几个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呢?”
其次,针对“如果我遇到了十几年前刚考完,也没有考得很好的自己,我会说些什么?希望他早点知道什么?”做三点补充:
第一,“生存是每个人的第一需要”。刘慈欣在《三体》中写,“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文明是这样,每个人也是。如果你没有感到生存的压力,可能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正如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所说:我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因此我的儿子们能够学习数学和哲学;我的儿子们应该学习数学、哲学、地理、博物、造船、航海、商业和农业,使得他们的孩子们可以学习绘画、诗歌、音乐、建筑、雕塑、织物和瓷器。
请原谅我掉书袋,扯远了。在当前中美竞争加剧、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科技革新加速、人工智能、大数据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让自己生存下来,并且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不被替代,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顺应大势,因“己”制宜。顺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大势,结合自己的特点和性格,选择未来想从事的专业。
对于热爱艺术、想要选择艺术的同学,王小波曾经对自己想搞摇滚的外甥说:“的确,痛苦是艺术的源泉;但也不必是你的痛苦…。柴可夫斯基自己可不是小伊万;玛瑞·凯瑞也没在南方的种植园里收过棉花;唱《黄土高坡》的都打扮得珠光宝气;演秋菊的卸了妆一点都不悲惨,她有的是钱……别人的痛苦才是你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可能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当然,如果你家境殷实、愿意也能够纯粹地追求艺术,这是你的幸运,当我没说:)
其次,单纯的(艺术)文科或者理科在这个时代可能都稍嫌单薄,最好能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上,站在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这可能是避免未来被机器替代的一条路,简单一点说就是精通专业,文理兼修——学文的一定要学逻辑,学理的一定要学文艺。举例来说,如今基础的翻译工作和代码工作,如今CHATGPT都能完成,但高水平、繁复的任务还是需要人工来完成、兼具人文和理工特质的岗位也较难被AI所替代。
第二,问题导向、以终为始,了解不同行业的薪酬水平和大致去向——去向无非有三乘以两种——国内的官(政府)学(高校)和商(企业),国外的官(国际公务员)学(高校)和商(企业)。问问自己,究竟那一条路更适合自己?并且尽早实践,和自己的理想产生“摩擦”。
第三,学好英文,如今绝大多数的先进学术成果都是英语。到时候,不论你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都有帮助。
真挚地祝你心想事成,余不一一。
44
@QY,距离高考已经17年:
坚持按自己喜欢的事情去选专业,就是学校没那么好也 ok。 实在没有喜欢的事情,就选择一个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专业,但无论如何,不要幻想通过高考实现阶级再生产与阶级跃升。
45
@夜猫子,距离高考已经20年:
学一门技术。
46
@宇宙,距离高考已经25年:
千万不要读军校! 千万不要读军校! 千万不要读军校!
不要害怕没有一份安稳的工作,体制内的安全也意味着你会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失去很多的自由与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