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小芳》火遍全国,却因拒上春晚被封杀,走出人生低谷的他最感谢两个女人

情感   明星   2025-01-30 20:02   北京  

人物故事


1月27日,2025年辽视春晚圆满落下帷幕。


其中,许久未露面的李春波演唱的《一封家书》,就像打开了时光宝盒,观众们的那些青春岁月和对家的牵挂全回来了。



提及李春波这个名字,可能很多年轻人并不熟悉。但一提到民谣神曲《小芳》,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


《小芳》当年火遍全国,是70后80后的青春记忆。凭借它的热度,1993年甚至被称为“小芳年”。


今年辽视春晚上再次见到了熟悉的面孔,很多中年观众重温了一把青春梦。


早在1995年,央视春晚就曾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但是被他拒绝了。


按照李春波最初的解释,他是因为独唱被改成了联唱,才拒绝上央视春晚。



事实上,背后的真相并没有这么简单。那时的李春波,遭遇了极痛苦的事,不久后还患上了抑郁症。


后来,他不得不从歌坛隐退,用了四五年的时间,才消化掉心中的悲伤。


幸得他的妻子王红,在他最无助的时刻,一直陪伴和鼓励他,才有他这次能登上蛇年春晚。



01

一首“土”歌,助他登上民谣神坛


1973年,李春波出生于辽宁沈阳的一个工人家庭。


家中有5个孩子,他是最小的一个。


虽然家规多且严,但姐姐特别疼爱他,什么都想给他最好的。


从小,李春波就对音乐情有独钟,父母便给他报了个文艺培训班。


上课所用的乐器,是由姐姐一手包办的。


当时姐姐每月的工资只有18元,一把二胡就要4元,她却毫不犹豫地买了回来。


后来,李春波每天放学后,都要借邻居家的吉他弹四五个小时。


这一幕被姐姐看在眼里,她花掉一个月的工资买下吉他,送给李春波。


在姐姐的帮助下,18岁的李春波考上了北京海政歌舞团,成为了一名吉他伴奏员。


值得一提的是,走上歌手之路,对李春波来说是一个意外。


一直以来,李春波只想当一名乐手。


奈何乐队人手不够,他在做乐手之余,还做起了候补歌手。


听着台下观众传来的喝彩声,他渐渐开始琢磨着做歌手的可行性。


“既然唱了,那就好好唱。”李春波暗暗鼓励自己,立志做原创型歌手的他,开始学着写歌。


那个年代的潮流是将生活艺术化,但李春波不走寻常路,偏要将艺术生活化。


以知青生活为题材的《小芳》,便在这期间写了出来。


李春波的知青情结源于家庭。


小时候,李春波经常跟着哥哥去乡下玩耍,喜欢听虫鸣鸟叫。


在哥哥姐姐的闲谈中,他渐渐了解了知青的生活。


特别是知青间以遗憾收尾的爱情故事,被他记在心里,成为他多年后填词作曲的灵感源泉。


当歌曲完成后,李春波托朋友借用了一家唱片公司的录音棚录歌。


因为没有华丽的辞藻和高雅的曲风,朋友们都不看好这首歌。


连歌名都被一位专业歌手吐槽:“太土了。”


没承想,偏偏是这首一点儿都不时髦的歌,击中了听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小芳》一问世便红遍大街小巷,长时间霸占歌曲排行榜第一。


李春波更是凭这首歌,拿下了年度十大最受欢迎男歌手奖。


1994年,李春波延续《小芳》的风格,推出新专辑《一封家书》。


“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虽然我很少写信,其实我很想家。”


“爸爸妈妈多保重身体,不要让儿子放心不下,今年春节我一定回家。”


罕见的书信体歌曲,令无数在外拼搏的游子红了眼眶。


他也因此拿下了“中国流行音乐风云人物奖”。


不难看出,李春波的成功之处,就是把平凡人的生活,唱得走心、唱出情怀。


但好景不长,正当外界期盼他再出新歌的时候,一场意外让他不得不重新规划人生。



02

拒绝春晚,他从导演梦中寻到真爱

作为上世纪90年代的顶流歌手,1995年,李春波收到了央视春晚的邀请。


这对众多歌手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机会。李春波同样喜不自胜。


正当他为演出做准备时,工作人员却告诉他,独唱要改为联唱。


李春波当时有些失落,但这并不是他拒绝上春晚的主要原因。


在排练时,李春波突然接到了家里的电话——父亲病危。



自从他18岁来到北京后,回家的时间不超过100天,只在家过了两个春节。


他天真地认为:陪伴父母的时间还有很多。


面对父亲将要离去的事实,他果断选择了最难割舍的亲情。


除夕夜,李春波放弃演出,坐上了回家的火车,代价却是被封杀3年。


尽管损失很大,但李春波表示一切都值得。


那次,是他唯一一次在春节之前回家。父亲见到他后,身体顿时好了大半。


李春波感慨道:“这是上天在考验我对父亲的爱,我经受住了考验,上天才把父亲还给我。”


因不愿让家人卷入风波,最初,李春波对于拒绝上春晚一事,只表达了对独唱变合唱的不满。


不明就里的观众给他扣上了“耍大牌”的帽子。


闲下来的时间里,李春波没有忘记音乐人的身份。


他发现音乐是中国电影的短板,新的人生目标由此诞生。


“从歌手跨界做电影导演,我要做国内的第一人。”


暂别歌坛后的第二年,他就前往北京电影学院进修。


或许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在这里他遇到了一生的挚爱——王红。


和李春波一样,王红也是沈阳人。


她的父亲在电影公司担任经理,母亲在一家国企担任总经理。


在父母的培养下,王红10岁时就成为了沈阳歌舞团的歌手。


细看二人的恋爱经历,方方面面都充斥着“缘分”二字。


早在一次朋友聚会中,李春波就对这个长着大眼睛、梳着粗辫子的女孩念念不忘。


他顿觉自己梦中的小芳,踏着歌声走来,徜徉于他的心上。


后来在音乐比赛中,二人再度相遇。


李春波在台上豪情弹吉他的英姿,给王红带来了极大的视觉震撼。


碍于时机未到,他们短暂相识,又匆匆分别,各奔前程。


第三次见面,是以同学的身份相遇——李春波在导演系,王红在表演系。


这次,李春波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爱意,天天堵在宿舍楼门口,给王红拎包提东西。


1997年,二人正式走到一起。


对李春波而言,王红不仅是他的女朋友,更是他拍电影的好搭档。


毕业后的第5年,他开始筹拍第一部电影《女孩别哭》,女主角正是王红。


似乎是真爱寻找得太过顺利,李春波提前用光了他的运气。


2003年,电影处女作《女孩别哭》上映后,不幸遇上非典,票房遭遇滑铁卢,自己赔了3套房。


就在此时,父亲因病去世。他连父亲的最后一面都没能见上。


更令人唏嘘的是,导演梦破碎后,他的歌手生涯也岌岌可危。


某天,他发现自己的脖子突然变粗,说话时也感觉不适。


经医生诊断,他的甲状腺上长了2个大囊肿,必须要进行手术。


医生提醒他:“手术有风险,如果不顺利,有可能会影响说话。”


病弱的身体、空空的钱包、破碎的梦想,以及不确定的明天。


接二连三的打击下,李春波变得一蹶不振。


企图逃离生活的他,选择销声匿迹,四五年间不曾出现在听众面前。



03

跌入低谷后,妻子助他重返歌坛

万幸的是,手术很成功。但术后,李春波患上了抑郁症。


只因在术后康复期,医生要求他少说话或不说话。


慢慢地,李春波变得越来越沉默。


曾经爱说爱笑的他,开始抗拒社交,后来为了不接电话,连电话号码都换了。


他蜗居在家中,整日躺在床上,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儿。


沮丧中,他开始反复折磨自己,没能给父亲养老送终的遗憾被无限放大。


回忆就像利刃,每回忆一遍,就刺痛他一遍。


看着男友从当红歌星,一下子跌入到谷底,还困于抑郁情绪中,王红决定要帮他走出阴霾。


自从和李春波在一起,她就放下了自己的事业,辅助他进行音乐创作。




李春波遭遇困境后,王红的付出就更多了。


从小,她就没干过什么家务活儿,而在李春波抑郁后,她将洗衣做饭的活儿全包了。


抑郁中的李春波,经常冲着王红发脾气。


即使他把王红当作情绪垃圾桶,王红也乐于做他的最佳听众。


除了吸收李春波的负能量,王红还想方设法打开他的话匣子。


“晚饭吃什么呀?”“你吃不吃呀?”“你忍心看我挨饿吗?”


虽然换来的是冷冰冰的回应,但她没有气馁,甚至拉着他出去旅游散心。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只要他感兴趣,王红就会带他去。


在王红无微不至的照顾下,李春波的心门慢慢被打开。


真正让他与自己和解的,是王红的生死告白。


那天,见李春波一天没说话,王红实在太压抑了,她依偎在他的怀中哭诉道:


“如果你真觉得这个世界无趣,哪一天你想走了,我可以陪你一起走。”


听完这句话,李春波彻底从思想的泥泞中挣脱了出来。


“她无怨无悔地陪伴我那么多年,我却沉沦于自己的世界,我得对人家负责呀!”


他开始决定自救,努力找回前行的力量。他重新把心思放在了音乐上,也把结婚这件事提上了日程。


2013年,两人结束了接近20年的爱情长跑,登记结婚。


没有给妻子办一场婚礼,是李春波内心的遗憾。


为了补上求婚仪式,2015年,他踏上了《蒙面歌王》的舞台。


在全国观众的见证下,他单膝下跪,向他的“小芳”求婚。



“谢谢你给我的爱,今生今世我不忘怀;谢谢你给我的温柔,伴我度过那个年代。”


李春波不会料到,当年写出的歌词,会被多年后的他赋予了新的意义。


它的结局不再是分别,而是相守一生。


李春波还高调晒出儿子的生活照,并附文称:“带儿子回老家录节目。”


创作上,他仍然习惯表达真情实感,专门为姐姐写了一首《姐姐》,表达了对她的感激之情。


回归生活的正轨,李春波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台上台下都活成了人生赢家。


经历了种种变故,他已然明白:人生只能有一种“烂”,那就是活得灿烂。



04

从未远去,他始终在追逐音乐梦


如今,除了和丈夫一起做公益,呼吁社会关注“春蕾儿童”,王红都在幕后做个贤内助。


李春波则化身人生导师,一边发短视频展示日常生活,一边给年轻人讲解人生经验。



平时,他喜欢和朋友们聚会,弹着吉他,唱着老歌。


和歌迷谈心时,为了避免留下相同的遗憾,他以自己为例,劝诫歌迷:“珍惜父母健在的日子,要常回家看看。”


当有人对爱情迷茫,感叹“还是您那个时代的小芳好”,他积极开导:


“你们怀念的小芳,不只是一个大眼睛扎辫子的姑娘,更是那个简单纯真的年代。”


“但不管什么时代,只要她是你心中最喜欢的人,那就是最好的小芳。”


谈起自己的后半生,李春波表示,现在的自己依然酷爱音乐,热爱生活。


离开歌坛十多年,再度回归,他并没有感到什么不适。


对于音乐,李春波一直保持着严谨的态度。他相信,任何时候,只要是真诚的音乐,就能得到听众的喜欢。


参考资料:

1. 鲁豫有约:当红隐退 歌手李春波讲述当年不上春晚原因

2. 马兰花开:乡村流行音乐教父 李春波

3. 抖音个人账号

4. 北京青年报:李春波:昔日突然隐退求学电影

5. 人民网:李春波谈亲情:没有姐姐就没有今天的李春波

6. 北京青年报:从歌手到电影导演——李春波:我是第一人



看《婚姻与家庭》,每个家庭都可以更幸福。

上半月刊
从恋爱心理到婚姻课堂
从婆媳相处到两性关系
从家庭文化到女性幸福


下半月刊
从孕产健康到三孩之家
从孩子成长到父母学习
从家校合作到家风家训


👇👇👇
只需168元
解决之道尽收囊中


小婚家

给您可靠而贴心的爱~~


动动手指|扫码回家


编辑:李津

一审:王云峰

二审:李津

三审:赵海旭




发现更多“婚姻与家庭杂志”精彩内容@微博/抖音/快手/视频号/头条号/百家号/澎湃号/常春藤亲子营公众号

投稿、转载微信:little19820417


小婚家还为你准备了更多好文章哦,点点看↙↙↙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婚姻与家庭杂志
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专注女性成长与婚姻幸福,探讨如何更好地爱自己、爱家人。《婚姻与家庭》杂志出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