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韵彝风,织彩华章
在这个桂子飘香的季节,我们迎来了“绣韵彝风,织彩华章”彝绣主题志愿活动。活动由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研究生会,东南大学“向阳花”相伴成长爱心实践团,交通运输工程本科生第二党支部联合青源社区开展,本次活动旨在传承和发扬彝族刺绣文化,让社区的小朋友们更好的了解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通过PPT讲解、现场展示和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小朋友们了解彝绣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激发他们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彝绣小课堂
活动伊始,志愿者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小朋友们讲解了彝绣背后的故事与传承之路。本次讲解主要分为了四个部分,首先讲述了彝绣的起源,它主要流传于我国西南地区,是彝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述和载体。
其次志愿者向小朋友们介绍了彝族人的生活习俗,他们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最为隆重。他们喜欢用自织自染的土布做衣服,男子头缠青布包头,女子穿深蓝色土布包头。
志愿者紧接着又给小朋友们讲解了彝绣的针法,据了解,楚雄彝绣有七十多种针法,其中有十四种彝绣针法是机器无法代替的,特别是打籽绣、螺旋绣和缠针绣三种针法,必须要通过手工完成。
在最后,志愿者为小朋友们传达了彝绣的美好寓意。彝族先民们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好事物的诠释,以及他们的聪明和睿智融入了刺绣,展示于服饰特有的传统习俗。客观上使彝族刺绣和服饰相生相伴得以传承并成为彝家人独特的文化符号和记忆。志愿者还用视频学习的方式,让小朋友们观看了彝绣的刺绣过程,激发了小朋友们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和好奇心。
缝制香囊
01
02
03
为了让小朋友们更深入的体验刺绣这一传统工艺,在课堂讲解彝绣的由来后,志愿者们将提前准备好的手工缝制香囊的工具包依次分发给小朋友们。由志愿者演示香囊的基本制作方法,包括用安全无毒的塑料针缝制,填充艾草叶,粘贴香囊的表情图案。再由每个志愿者负责一对一指导和协助小朋友缝制香囊。在指导社区小朋友完成香囊制作的过程中,志愿者“大朋友”也拿起了手工材料,一个个代表着不同动物,不同形象的香囊在志愿者灵活地针尖跳动下迅速形成。
在志愿者们指导小朋友缝制香囊的过程中,还为他们讲解了不同的刺绣针法。小朋友们在缝制好属于自己的香囊后,相互欣赏并简单介绍自己的香囊设计思路。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并展现出了自豪感。
活动的尾声,志愿者“大朋友”用他们完成的香囊与社区小朋友手中可爱的香囊完成了互换,随后,社区小朋友制作的香囊将经由东南大学“向阳花”相伴成长爱心实践团寄往云南省南华县民族中学,形成“大手拉小手,小手牵大手”的温馨画面,朝着共建素质拓展,厚植教育土壤的目标共同前进。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为青源社区的小朋友们提供了一次新奇而有趣的民族文化体验,对彝族刺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他们在愉快的学习和讲解中,建立起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同时,此次活动通过“向阳花”团队构建起社区幼儿与云南南华中学生的沟通渠道,营造“大手拉小手,小手牵大手”的教育环境。活动也致力于推动彝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创新,让古老的彝绣艺术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编辑 | 田静
责编 | 黄鸿楷 于晨阳
审核 | 彭飞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研究生会 志愿学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