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后工业社会到达后的
人生与法律问题
东南大学研究生人文与科学素养系列讲座
法律类讲座回顾
◆ ◆ ◆ ◆
2024年10月24日18:30,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城市治理与区域法治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于立深教授莅临东南大学研究生人文与科学素养系列讲座。在线下李文正图书馆润良报告厅及线上腾讯会议,为东大师生带来主题为“后工业社会到达后的人生与法律问题”的法律类讲座。
本次活动由东南大学党委研工部主办,东南大学研究生会承办,交通学院研究生会协办,共有800余名师生参与本场讲座。
嘉宾介绍
于立深,法学博士,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城市治理与区域法治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江苏省工程法学研究会会长、江苏省法学会首席法律顾问、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行政审判理论研究会理事、江苏省第二届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非常任委员、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诉讼服务志愿专家、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特邀咨询专家he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政策法务工作专家等。
已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法学家》《法商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司法部、教育部、中国法学会、江苏省等省部级项目5项。
讲座内容回顾
讲座伊始,于立深教授以他对《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一书的理解,提出“后工业社会是否到来”的问题,从服务业的核心地位、科学知识的重要作用以及新的阶级等各个角度阐述了后工业社会的特征,并逐步引出后工业社会对生产生活方式、法律权利、义务和责任体系等的影响。
然后,于立深教授向同学们科普了《民法典》中关于民事权利的新规定。在介绍新责任体系时,于立深教授以无人驾驶、机器人等的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现实问题,详细阐述科技的危险性以及科技发展带来的科技伦理与法治约束。此外,通过介绍企业网络生态“守门人”标准、卡式炉是否符合家用煤气灶技术要求的部级标准等具体案例,与同学们探讨技术标准是否客观可靠。
最后,于立深教授与同学们深入探讨了后工业社会的人生问题,以马斯克的职业发展道路为例,引导理工科学生正确认识技术、商业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在未来的发展中学会按照法律的指引发挥科学技术的良好作用。
互动环节
同学提问
在互动环节,针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应该如何适应后工业社会所带来的变化”的疑问,于立深教授耐心地进行解答,强调应在加强自我学习的同时要学会转化策略,以积极应对后工业社会带来的各种变化。最后,于立深教授勉励同学们要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后工业社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勇于尝试,不断创新。
讲座总结
本次讲座以辨证唯物主义为基础,以“后工业社会”作为参照背景、线索和图景,为同学们揭示新科技与法律、人机关系,科学地解读现代科技、法律与人生之间的关系。通过本次活动,让同学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到法律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的角色和挑战,从而更好地适应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编辑 | 王坤
责编 | 黄鸿楷 于晨阳
审核 | 彭飞
交通学院研究生会 志愿学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