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一米菜园”关爱城中村空巢老人项目
一、背景介绍
研究表明,空巢老人与有子女在身边的老人相比,孤独感明显更强烈。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完成的调查显示,我国农村有 35.1% 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还有研究发现,有 80.94% 的农村空巢老人伴随重度孤独感。
新阳街道社工站所服务的辖区包括 8 个村居,外来人口居多,尤其是作为厦门岛外城中村典型代表的新垵村,人群拥挤,路况复杂。
社工在日常开展服务过程中发现,这里的部分空巢老人住在老旧的房子里,被周边自建出租房包围,能够活动的范围极其狭小,基本就在家门口走动或坐在家里看电视,有时候会坐在门槛边上发呆,眼神恍惚,生活状态令人担忧。此外,社区孩子远离自然、亲子时光减少也是社区面临的问题。
二、分析评估
社工在开展项目服务之前,通过搜集相关信息以及实地访谈,综合分析和预估问题如下:
空巢老人生存现状
伴随中国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结构核心化,年轻一代的生活空间日趋外展,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的生存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心理层面,因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空巢老人相较于普通老人,心理更孤独寂寞,更需要陪伴;身体层面,随着年龄的增长,空巢老人的生理各方面机能下降,自理能力也随之弱化;社会交往层面,由于退出工作圈,原有的朋友圈也在逐渐淡化,缺乏互动。
亲子时光越来越少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家长们顾着工作加班,孩子们忙着学习和参加各种兴趣班,亲子之间的亲密接触越来越少,距离越来越远,亲子关系问题备受关注。与此同时,当代的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学习成绩只是其中一部分,劳动教育与自然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自然联结缺失
城中村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相对缩小。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中村的生活环境发生重大变迁:农田菜地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和错综复杂的交通系统。
虽然城中村在区域上已划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生活模式上,城中村的空巢老人仍然保留着原来的农村生活方式。
因此,环境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让老人产生不适应感,空间的变化“削弱”了这些空巢老人的活动能力,也在无形中让这些老人与大自然失去了某些生命联结,导致他们生活相对单调,自我价值感降低。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
服务对象层面。
服务对象为新阳街道新垵村和祥露社区的 20 位空巢老人,包括独居老人。通过项目实施,为他们每人建造一套一米菜园 , 包括园地建设,种植土搬运、打理工具、菜苗以及种子等的提供,引导其持续打理菜园并定期与志愿者沟通交流,一定程度上提升空巢老人的获得感、运动满足感、知识获取感、相互合作感、技能习得感,缓解孤独寂寞的心理,并且在社区营造良好的尊老爱老风尚。
2
服务者层面
服务者以小太阳亲子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为主体,他们以新厦门人亲子家庭居多。通过项目实施满足他们社区融入的需求,同时增进亲子交流以及未成年人接触自然生命教育的机会。
3
项目层面
以点带面,从个别城中村新垵村试点实施,根据成效拓展到辖区的村改居社区祥露社区等,实现项目的可复制化。原试点项目在保证服务队伍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实时加入新元素,保持项目的可持续化。
(二)理论依据
“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因此在助人过程中关注的焦点是服务对象及其所在的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
城中村空巢老人虽然大部分情感孤单、生活内容单一、自我价值感低……但是,如果从问题视角转向优势视角,城中村的空巢老人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他们现在有着空闲的时间可以做喜欢的事情,有着多余的庭院空间可以自由布置;城中村里生活着许多新厦门人,他们希望有平台可以融入这里的生活,这些家庭也希望能够参与更多的亲子互动活动;亲近自然可以让人心情愉悦,照顾菜园可以增强获得感;服务对象生活的村社区充满资源,需要不断挖掘利用。
增权理论认为个人需求不足和问题的出现是由于环境对人的排挤和压迫造成的,社工对服务对象所提供的帮助应着重于增进他的权能,以对抗环境的压力。城中村空巢老人的需求不足是因为环境的压迫造成的:核心家庭日益成为我国的主要家庭结构类型,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城市化进程在不断推进等。即使城中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不容乐观:孤单,生活内容单一,无力感充斥等,但他们依然是有能力、有价值的。
个人的权能可以通过与外界互动不断得到增进和衍生,“一米菜园”作为老人的赋能平台,亲子志愿者借助这个平台与老人合作打理菜园,通过交流互动增进老人的运动满足感、知识获取感、相互合作感以及技能习得感。
(三)服务策略
“助人自助”牵引项目循环流。社工秉持“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搭建“一米菜园”,为老人提供赋能平台,为家长提供陪伴平台,为儿童提供学习平台,从而将人生命周期中三个年龄段的群体串联,使他们在“一米菜园”这个平台发挥各自人生阶段的优势:
老人输出自己的人生经验,指导儿童学习园艺种植,与家长交流子女教育经验,满足自我价值感的需要;
家长发挥疏导和陪伴的作用,与老人交谈缓解对方孤单心理,引导教育子女尊老爱老,满足亲密亲子关系的需要;
儿童则充满了好奇心理,在互动交流中尊敬老人,亲近家长,在家长和老人的引导下进一步认识大自然,满足学习的需要。
在“一米菜园”这个平台上,参与对象和服务对象不是单向的“给”与“受”关系,而是每个角色都有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从而形成一个项目的循环系统。
(四)服务程序
项目初期,以走访调研和搭建服务关系为主。
一是社工联动村居两委,收集潜在服务对象信息;
二是社工在村居网格员、老年协会以及热心村居民志愿者的带领下入户走访潜在服务对象,了解服务需求和意向,确定服务名单,同时根据需求制定服务内容计划;
三是联动村居社会组织小太阳亲子志愿服务队,了解参与意向;
四是联动辖区公益资源,挖掘赞助机会。
项目中期,以落实项目具体服务为主。一是采购相关物料;二是亲子志愿者的招募和相关服务技能培训,然后进行爱心结对;三是围绕“一米菜园”组织开展活动以及常规服务。
项目末期,以回顾和经验总结为主。试点村项目成效评估满意即可复制到其他村居开展,原来的服务点在已有的基础上持续服务并注入新力量。
四、服务过程
(一)服务内容
时间 | 主题 | 内容 |
2020年4月底 ——5月中上旬 | 需求对接 | 走访新垵村相关负责人收集名单, 访谈潜在服务对象,建立服务关系 |
志愿者招募 | 对接新垵学校及小太阳志愿服务队 | |
物资筹备 | 对接相关资源方、采购 | |
2020年5月23日 | 亲子志愿者见面会 | 1. 服务内容、流程介绍; 2. 入户注意事项;3. 基本园艺种植知识培训;4. 现场认领菜园 |
2020年5月23日 | 爱心结对见面会 (入园小农夫) | 1. 破冰游戏;2. 我是小记者(结对相识);3. 介绍服务内容;4. 茶话家常促感情 |
2020年6月6日 | 一米菜园建造记 (初级小农夫) | 入户搭建菜园、取名、播种 |
2020年6月13日 | 一米菜园园艺秀 (中级小农夫) | 1. 园艺手工制作;2. 园艺装饰秀;3. 记录观察蔬菜成长 |
2020年6月13日 | 一米菜园肥造堂 (高级小农夫) | 1. 菜园有机肥料制作;2. 施肥松土;3. 记录观察蔬菜成长 |
2020年6月27日 | 一米菜园成长录 (前后对比) | 我和一米菜园的故事;记录观察蔬菜成长 |
2020年7月上旬 | 一米菜园果实大聚汇暨印象展 (超级小农夫) | 1. 我给老人加道菜;2. 一米菜园点滴回顾 |
2020年7月下旬 ——10月下旬 | 新一轮循环 (祥露社区) | 活动内容大体设置类似,可根据节日或村居特点灵活调整。 |
后续 | 其他村(社区)复制, 已开展服务的村(社区)创新保持。 | 稳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可以对接企业和学校,需求度比较高。 |
(二)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1
沟通障碍
新阳街道外来人口居多,根据以往的活动经验,活动报名人员也是以新厦门人居多,大部分不会闽南语,而服务对象“城中村空巢老人”都是厦门本地人,他们很多只会闽南语。实际招募志愿者过程中,新厦门人志愿者报名的居多,会闽南语的也只有一半人。如果语言不通,志愿服务基本无法开展。
社工灵活应变,将原先设计的一对一结对关爱老人转变为二对二的模式入户,会说闽南话的志愿者带领不会说闽南话的志愿者,结对服务过程中,会说闽南话的志愿者作为协调人员辅助不会闽南话的志愿者进行互动。
2
交通障碍
城中村的村道七横八纵,有许许多多的岔路口小巷子,除了本村人,大家都很容易迷路。因为服务对象的地址比较分散,考虑到时间原因,社工无法带亲子志愿者一个个入户熟悉路线。
社工在需求调查阶段可以利用手机定位结合老人的家庭住址,标明家庭具体位置,方便后续志愿者导航,同时招募熟悉本村的志愿者作为小组长带领入户。
五、总结评估
(一)项目预期目标达成
总体上看,“一米菜园”关爱城中村空巢老人项目目标达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从数据方面来看,量化目标已经达成。半年的服务期间,项目建造了一米菜园 20 套、带动参与者完成了 20 本手账本记录、缓解了 20 位空巢老人的孤寂感,为 70 多位志愿者提供了文明实践的平台,发动了 18+ 爱心单位或个人赞助,微信推文阅览量达 10000 余人次。
其次,从服务对象反馈方面来看,效果明显。在项目启动初期的需求调查阶段,有孤寡老人表示这个项目真是太好了,有种菜框,连种植土都配好了,还有各种菜籽,要是再有一个就更好了,这样我就有更多活干了……一旁围观的邻居眼馋地问道啥时候也可以给我们安排上,随着走访的深入,潜在的需求对象也慢慢浮现出来;项目实施期间,亲子志愿者在学习相关技能的时候表示既好玩又实用,在陪伴老人打理一米菜园的过程中,家长反馈说与长者的对话潜移默化地对子女产生影响,起到了良好的敬老示范作用,而且孩子与自然生命教育有了零距离接触!老人在这个过程中享受陪伴、互动和劳作的快乐,每当小朋友挥舞着小铲子喊着爷爷奶奶的时候,老人乐呵呵的笑容里盛满了慈爱。
最后,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该项目通过一系列有关爱心敬老的宣传和实践活动,不仅使参与者乐在其中,也潜移默化地为周边社区营造了尊老爱老的文明气氛。随着项目的推介和实施,也获得了相应的荣誉回馈。
“一米菜园”关爱城中村空巢老人项目荣誉收获表 | ||
荣誉名称 | 1. 海沧区第五届公益创投大赛银奖 | |
2. 2020 年度海沧区最美志愿服务项目 | ||
3. 海沧区第五届公益创投项目末期评估结果“优秀” | ||
4. 福建省“阳光 1+1”牵手计划十佳案例 | ||
5. 2021 年度海沧区最美志愿服务项目 |
(二)项目实现可复制化及
可持续化发展
项目第一轮在新垵村组织开展,得到了服务对象和参与者的一致良好反馈,主要得益于“五社联动”合力以及项目设计合理的结果,因此把该经验借鉴到邻近的祥露社区村情类似,同样收获了预期成效。
在得知新垵村和祥露社区有了“一米菜园”,其他社区工作人员纷纷找到新阳街道社工站,什么时候把“一米菜园”搬到我们社区啊?没有“一米菜园”,有“一米花园”也行啊!我们虽然是社区,没有村子里的大院子,但阳台也还是可以种种花的……在这些灵感的号召下,社工后续设计并组织开展了“一米环保”“一米书桌”等系列项目,统称“一米阳光”项目。
接下来,一米菜园即将在一农社区展开,新垵村和祥露社区的“一米菜园”项目也在不断拓展,除了在家里种,还有了户外种植“基地”(八部天龙马术俱乐部、雷公山葡萄庄园无偿提供),甚至有村民敞开自己的楼顶天台欢迎“种菜农夫”入驻。服务队伍也从小太阳亲子志愿服务队扩展到附近学校学生志愿者、企业党员志愿者队伍中来,为“一米菜园”不断注入新活力,推进了项目的可持续化发展。
六、专业反思
(一)以人为本,基于需要,
结合兴趣
项目设计的初衷最终是要回归到“满足人的需要”上来,这也正是服务对象参与项目的原动力。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让服务对象饶有乐趣地融入到项目中来,这是项目开发者所期待的场景。“一米菜园”被定位为贯穿整个项目的媒介平台,是因为它能够有趣味地满足需要:
一是城中村的空巢老人有时间、有空间,还有一定的种植经验,菜园对他们来说是比较熟悉的而且是可以得心应手的,这样就可以满足他们打发闲暇时光的需要,同时还可以锻炼身体。
二是种菜可以与土地,与大自然生命产生联结,站在老人的角度,他们每天多了对这些绿色生命成长的期待;站在小朋友的角度,他们对自然生命的理解不会仅仅局限在课本上,他们更喜欢这样的 “劳作”实践。
三是有了“好玩”的菜园,老人和小孩还有家长就有了话题,不用担心互动场面沉寂……围绕菜园的活动设计也是环环相扣、逐步递进,一方面牵引参与者的兴趣,另一方面满足各自的需求,使得项目有了可持续的生命力。
(二)“五社联动” ,众做众乐,
助力推进
要实现社工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独做不如众做,独乐不如众乐。众做就是要和大家一起做,众乐就是做的事情能满足大家的需要。项目的落地实施也一样,众做才会得心应手,体现社工的专业引导能力,众乐才会事半功倍,体现社工的专业价值理念。“五社联动”的实质就是“众做 + 众乐”。
项目运行期间,新阳街道社工站坚持“五社联动”的工作方法,把社工、社区两委、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以及社区公益资源串联起来,立足于项目相关方的真切需要,发挥社工的专业价值,联动村居两委,激发社会组织力量,调动志愿者积极性,活化社区多类资源……共同助力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需要满足和问题解决。
机构简介
厦门市海沧区福德督导师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福德社工”,成立于2015 年 9 月,由深圳慈善公益网及深圳百科苑共同出资成立,是一家 4A 级社会组织、“爱心厦门”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厦门市社会工作行业诚信建设示范单位、集美大学实习基地等。自成立以来,福德社工以实际行动履行机构“与民共事助力社区发展”的使命始终致力于社会公益服务事业承接社会服务项目、开展社会工作相关活动、岗位、项目及品牌服务、推广。积极在社会组织、老年人、困境儿童等方面提供专业和卓越的社会服务,福德社工凭着扎实的专业实力和敢拼敢闯的拼搏精神,在社工领域不断成长和创新,获得了诸多的荣誉。
来源: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社会工作联合会
要MSW考研上岸
案例分析题是最容易得分的内容
《致胜60天》提分60分+
热销千笔!
不要落后掉队了哦~
《致胜60天》案例分析题方案设计题宝典
拼单现货可发!
接下来你们要做的是
找对方法 抓紧做题 提升自我!
三天秒杀已结束,现书已恢复原价
有下单需求的同学,可以继续拼团享优惠(2人成团)
👇👇👇
2025年考研总群
入群密码2025M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