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方蓝字缅甸采购 免费订阅
点击上方右上角
转发朋友圈
欢迎您收听本文的语音内容
缅甸稻米联合会主席:国内不会出现大米短缺,目前库存达80万袋
◾ 主席表示,国内大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囤积居奇,但对此监管仍面临挑战。
据缅文媒体MT News报道,缅甸稻米联合会(MRF)主席吴耶敏昂(U Ye Min Aung)在11月2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可以保证国内不会出现大米短缺情况。目前,用于出口储备的大米库存已达80万袋。
在被媒体问及关于国内可能出现大米短缺的情况时,吴耶敏昂主席回应称,大米短缺的情况根本不可能发生。此外,政府已明确政策,如果国内大米价格上涨,将优先确保国内市场的稳定,而非出口。然而,他同时指出,当前国内大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中存在的囤积居奇行为,但对此进行有效监管存在一定难度。
“监管难点在于囤积居奇”
吴耶敏昂在会上坦言:“我们很难监管的地方是那些囤积居奇的人。在市场上,有很多人囤积大米后操控价格,导致价格波动不稳。正因为如此,过去一段时间,我们不得不展开调查,并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执法行动,这一点大家也都知道。”
出口储备机制确保国内市场供应
根据缅甸的“出口储备机制”,大米出口商每出口一吨大米,需向国内市场提供一袋大米作为储备。数据显示,目前缅甸全国每周仅需约30万袋大米来满足国内需求,因此80万袋的储备量足以稳定国内市场。
吴耶敏昂解释道:“我们有出口储备大米机制。从数量上来看,目前我们有大约80万袋储备。按照全国的实际需求,每周只需2至3万袋大米就足以维持市场稳定,因此80万袋完全足够。”
目前,作为出口储备的大米主要是15等级的粗米品种,其价格按照消费者事务局发布的参考价为每袋76,000缅元。这意味着,这种机制能够有效满足国内低收入群体的基本需求。
缅甸每年稻谷产量约1700万英亩,粮食供应充足
据悉,缅甸全国每年种植约1,700万英亩的稻谷,年产量约为1400万吨大米。在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后,每年还剩余约300万吨大米。其中约25万吨粗米计划用于出口,而出口的大米种类主要是粗米,与国内消费的大米品种不同。
控制市场价格的努力
吴耶敏昂强调,尽管缅甸大米生产总体充足,但市场上囤积行为导致的价格波动仍是一个问题。近年来,相关部门加强了对囤积行为的打击,并采取了多项政策以确保市场的稳定。他补充道:“过去,我们采取过一些调查和执法行动,目的就是为了抑制囤积居奇的现象。”
稻米出口推动与国内优先保障并重
随着缅甸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稻米出口成为了重要经济来源之一。政府在促进出口的同时,通过出口储备机制优先保障国内市场需求,确保大米价格的稳定。出口的大米以粗米为主,与国内消费的大米种类有一定区分,避免出口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
缅甸稻米联合会表示,当前国内的大米供应充足,并且有充足的储备以应对潜在的市场波动。通过出口储备机制和严格监管措施,政府和相关机构将继续努力稳定大米市场价格,并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关注缅甸热点
●缅甸民族团结政府NUG临时总统披露计划,将革命准备延续至2030年
●缅甸民族团结政府(NUG)临时总统吁请政府成员返回国内,避免成为流亡政府